•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罗氏新闻

《播州罗氏》第四节播州罗氏史事考辨

时间:2015/5/7 22:48:43  作者:  来源:贵州罗氏家族网  查看:947  评论:0
内容摘要:播州罗氏史事考辨 历代各姓所修家乘,有准确记载先祖史事,表其功业、彰其美德者;也有后人不顾事实,巧作依托虚饰之词,想当然刺取前史,附丽渲染以抬高祖宗者;亦有族大支繁,力不能详,只记本房支而略去族中其余宗支大事要人者;也有不审史实,不辨真伪,在谱中误记,族人亦因之误传误信者。如以夸宗耀祖为出发点忘了实事求是,则族谱家乘必...

 播州罗氏史事考辨

 

    历代各姓所修家乘,有准确记载先祖史事,表其功业、彰其美德者;也有后人不顾事实,巧作依托虚饰之词,想当然刺取前史,附丽渲染以抬高祖宗者;亦有族大支繁,力不能详,只记本房支而略去族中其余宗支大事要人者;也有不审史实,不辨真伪,在谱中误记,族人亦因之误传误信者。如以夸宗耀祖为出发点忘了实事求是,则族谱家乘必充谀美之词,其历史价值和可信程度便不高,所谓“有美不扬,是没祖也;无美而称,是诬祖也”,从一些家谱分析,这是一种通病。

    现将播州罗氏从五代十国至明代的有关史事作些探究。

    咸丰《罗谱》记, 十世罗祯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归附,授“播州安抚使同知”。五代十国时,群雄割据,天下战乱不休,播州地先后分属割据政权;乾宁三年(896),王肇以播地降前蜀王建;后唐长兴元年(930),孟知祥将张武取渝州,袁彦超取黔州,播地属后蜀辖;后晋高祖时,张万浚率夷、播等七州归附楚王马希范;后周显德六年(959),马全义领播州刺史,今遵义县地属后周。北宋乾德三年(965),宋将王全斌攻入成都府,擒蜀国主孟昶,但宋军尚未开到荒辟的播州。据《杨氏家传》,与罗祯同时期的播州杨氏土官是杨实执播事,杨实“闻宋太祖受命,即欲遣使入贡”,因“小火杨反,新添族二部作乱”,未及朝觐内附,杨实战死, 北宋也未封杨实什么官。当时播州杨氏比罗氏势大,罗祯如任“安抚使同知”职,杨实便该任“安抚使”,但正职不存,副职何来?《宋史》也未记载此年播州罗祯内附事,而在《宋史·西南溪峒诸蛮传》中记有“唐季之乱,蛮酋分据其地,自署刺史”的文字。《宋史·地理志》载,播州内附是北宋大观二年(1108)之事,为杨光荣、杨文贵叔侄献地,分别以其地诏建播州、遵义军,朝廷命杨光荣为播州土官,也不称为“安抚使”,播州杨氏内附不关罗氏事。至于《罗谱》云朝廷准给罗祯“世代三品封典”,查无实据。北宋官制,地方行政建置用州(府、军、监)、县制,州级正职长官称知州,配通判监督管事;县级长官称知县,亦无“安抚使”之官名,罗祯任安抚使同知与史不合。

    至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正式推行土司制度,设各级土司。至元十五年,播州土官杨邦宪纳土内附,“诏袭守如故,拜龙虎卫上将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抚使、播州管内安抚使”(《杨氏家传》)。罗氏谱记载罗魁同时任“播州安抚使司同知”,其官职小于杨邦宪,但职权则大于杨邦宪。罗谱载,罗魁可以“总管江淮湖北四川等处诸军马事”,即总管长江流域数省几千里军事,元代官制,“安抚使同知”仅为正六品,属于较低的官阶,以一名边州的六品官而掌中国南方诸省军事,这是不可能的,就是元朝行省一级长官,也无这么大权力,罗谱这条记载可信度不高。罗谱还记载罗魁于至元十二年(1275)归附元朝,并注明“宋亡于乙亥,故此年归附大元”,罗谱误。据《元史·纪》,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冬十月甲申,播州安抚使杨邦宪纳土降元,“乞降玺书”,“奉表以播州、珍州、南平军三州之地降。罗魁不可能以副职先于邦宪表态降元。同时,南宋亡于己卯,而非乙亥,己卯年即南宋祥兴二年(1279),蒙古纪年是至元十六年,此年春元军袭厓山,陆秀夫背小皇帝赵昺投海死,标志南宋亡国。南宋乙亥年是恭帝德祐元年(1275),即蒙古至元十二年,此年播州尚在为南宋抗元战争效力,罗魁断不会于此年独自附元,与史载差两年时间,罗谱误。

    罗氏二十三世土官罗季和的史实,《遵义府志》未载,应据罗氏谱资料补史。据《元史·纪》:“至元十六年(1279)二月甲辰,命田[思州田氏土司]、杨[播州杨氏]二家贵官子充质子入侍",与田、杨同时入侍的罗氏“贵官子弟”为罗季和。至元十八年,播州安抚使杨邦宪升任宣慰使职,播州安抚使同知罗季和亦随之升任宣慰使同知,官正四品,这是罗氏出任宣慰同知职之始。

    关于黄平罗氏,谭其骧所著《杨保考》引《天下郡国利病书》,记为“始祖季明,太汪之十六世孙也。元至元中黄平蛮叛,季明奉杨氏命讨平之,遂受封于此”。黄平府南宋已属播州,称为“播下邑”,治所在今贵州省黄平县旧州,元代仍为播州辖地,至元间,罗季和官“同知播州沿边安抚司事兼知黄平府”,但实际执掌黄平府事的,当是其兄罗季明。罗谱记:“至元二十八年(1291),震之公袭同知播州宣慰司职兼黄平军民元帅府事”。《元史·纪》载:“二十八年六月辛巳,洞蛮镇远立黄平府”,称黄平府土著为洞蛮。当时播州及黄平归附元朝不数年,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清查登记户籍田亩,以便按丁纳粮当差,至元二十七年(1290), 播州杨汉英“即括户口,租税籍进,世祖大悦”。但“播之邻境拒命。”《孙志》载:至元“二十九年春正月丙辰,播州洞蛮因籍户,怀疑窜匿,降诏招集之”。播州洞蛮,宋代称溪峒蛮夷,前述至元二十八年“洞蛮立黄平府”,《孙志》所指“播州洞蛮”,即黄平府苗民,正是罗季明、罗震之治下之民。为此,元世祖忽必烈于二十九年春正月丙辰为黄平洞蛮逃离事降《招集洞民诏》:“爰自前宋归附,十有余年。阅实户数,乃有司当知之事,诸郡皆然,非独尔播[州]。自今以往,咸奠厥居。流移失所者,招谕复业,有司常加存恤,毋致烦扰,重困吾民”(《元史·地理志》)。罗季明和罗震之在黄平奉诏安抚因战争流离失所的洞蛮,招集因查田亩户籍而逃散的苗民回归故土从事生产,体现了元世祖统一天下,恢复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力的愿望。这一内容,罗谱失载。

    关于罗琛史事,罗谱记载多处与正史不合。罗琛,元末袭播州宣慰使同知职,明初归附,仍授原官,此事国史、方志均有记载。但罗谱载:“洪武三年,琛公归附大明”,时间是错误的。《明史稿·播州传》及《明史》均记, 明朝派军平蜀及遣使诏谕播州降明,是洪武四年(1371)事,至于播州杨罗二氏土官纳土归附明廷,则在洪武五年。《明史》载:“洪武五年正月,播州宣慰使杨铿、同知罗琛、总管何婴、蛮夷总管郑瑚等相率来归,朝贡方物,纳元所授金牌银印铜章。诏赐铿衣币,仍置播州宣慰使司,铿、琛皆仍旧职;改总管为长官司,以婴等为长官司长官”,记述十分清楚。《蛮司合志》亦记播州归附明朝是洪武五年事。但罗谱收录的《罗琛自叙》中说,罗琛于洪武三年(1370),“匹马单骑,由间道以入金陵(今南京),负版籍以面天子。洪武皇帝敕曰:‘朕君天下,凡四方慕义之士皆待之以礼,授之以官。尔罗琛系播州宣慰同知也,闻我声教,称臣入贡,仍加尔中宪大夫职衔,世守播土”。《太祖洪武实录》这部书,是由朝廷史官每天记载皇帝处理军国大政的详细实录,所记全国各地大小土官、同知诣朝进表,朝贡,纳土归附之事甚详。但查遍该书洪武三年记载,并无罗琛献土归附之事;《罗琛自叙》中所写的皇帝敕语也查无出处;同时,罗谱载罗琛入朝归附时间,比正史记载提前两年,未详所据。

    洪武三年,西南还是土官割据,战事紧张,朝廷用兵方殷时,罗琛单人独马走小路几千里到南京朝见朱元璋,是难以想象的。既然洪武三年罗琛已把播州地献给明朝了,何必洪武五年再次去朝廷献土归附?《罗琛自叙》言皇帝授他“中宪大夫的说法,郑珍在清代道光年间已指出其谬,当为“奉议大夫”,罗琛这篇《自叙》和《罗荣自叙》之所以发生较大的史实错误,可能是罗尔经后来修罗谱时缺资料,“访诸先正,因口授以先祖、先公自叙二篇”时,“口授”讹误而产生的,致后代以讹传讹,未作深究者便信之不疑。今当以史证谱,还其历史原貌。罗氏只有澄清祖上史事本源,才谈得上尊祖;妄信无据的“口授”资料,则无异于诬祖矣。小者,宗谱为传家之作;大者,国史为传国之作,谱当从史,更重要的是应该尊崇事实。

    关于明成化十年(1474)播州宣慰司同知罗宏代奏朝廷,明宪宗命宣慰使杨辉之子杨爱袭职的问题,罗氏宗谱记载:“杨宣慰即杨辉也,颇谙军略,为诸酋敬畏。因年耄,且南方多故,请以其子代袭,上[皇帝]不允,故公[罗宏]代为之请,乃从之”。罗谱这段记载含混失真。明代对土官承袭有明确规定,如在职宣慰使要立承袭对象,须将应袭爵子侄及宗支图本造册,并取得属下各宣抚、安抚、长官保结之状文后,报送四川布政司、按察司(播州明代隶四川),再呈吏部验封司查明应袭人身份,分清嫡庶旁支,确认无“冒袭”情形后,由皇帝批准承袭。播州杨氏家法规定以土官嫡长子袭爵,已成定制。成化十年“杨辉请以其子代袭,上不允”,原因复杂。辉有二子,嫡长子杨爱,庶出之子杨友。辉偏听爱妾田氏巧说,在长官张渊密谋下,无视朝廷成例和杨氏家法,欲立田氏所生庶子杨友为播州宣慰使,遭安抚使宋韬、长官毛钊反对,不予保结,所以朝廷不同意立杨友,这时宣慰同知罗宏出面斡旋。《明史稿》记载:“至是,土官同知罗宏奏辉有疾,乞以爱代,帝命爱袭职”,说得很明白。但罗谱却记为杨辉“因年耄,且南方多故,请以其子代袭”,混淆了史实,便抹煞了罗宏之功。成化十年(1474)杨辉正在盛年,根本不是年纪老迈。遵义县团溪雷水堰《跋退斋杨使挽诗之后碑》明载,杨辉“年才四十又一,即抗章求退,而替其职于其子,此其视功名也甚薄”,41岁怎能称“年耄”?“请以其子代袭”,究系嫡子还是庶子不明。罗宏奏折称杨辉有病,不能帅军杀敌守边,明确提出由嫡子杨爱袭职,获皇帝批准,坚持了“立嗣以嫡”的原则,杨辉只好被迫立爱为宣慰使。同知罗宏代奏,意在促使播州杨氏立嗣问题援例和平解决,避免立庶子后土官上层发生政治、军事争端,以保持播州的和平安定局面,其用心良苦。但杨辉偏爱庶子,为了替杨友冒功以便授官,竟惨杀无辜苗民为杨友“请功”,并诬告杨爱“谋反大罪”,友拥兵杀爱,致骨肉相残,终于爆发了播州内乱,百姓深受其害。朝廷派刑部侍郎何乔新至播州勘处,斩张渊,罢杨友官,押到保宁城羁管,才结束了播州内乱。这种结局,完全违背了罗宏初衷。

    关于明代黄平安抚司罗氏,罗谱记载较简。据查到的资料,补于下:《方舆纪要》说,“黄平安抚司,宋黄平府,元因之,在[播州]宣慰司东南四百里”。《明史·播州传》言,黄平安抚司“嘉靖间有安抚罗忠”。明代,为监察各级土司不犯朝纲,土司间互相节制监督,发现不轨即可上奏朝廷,明正德年间播州宣慰使杨斌玩弄权术,无视同事的僚属和下级土官,“贿取战功,挟持为流官”,这种弄虚作假升官的丑行引起罗忠等不满。《明史稿》载:“正德十二年(1517),播州安抚罗忠、宋淮奏,宣慰杨斌有父丧,欲援文臣例守制,但边防为重,仍乞令掌印理事”,罗宋对得起杨斌。但斌生性“狡横,不受两司节制[指黄平安抚司罗忠、草堂安抚司宋淮]”,斌与成都后卫指挥使陆震重贿当朝擅权的宦官刘瑾,并“讽安抚罗忠等上其平普安战功”,靠手段走朝臣内线,升任四川按察使[为流官]。此事被揭露后,次年朝廷下诏将斌革职,从此,杨斌便入山学道修仙,隐世而居。

    关于黄平罗氏,罗谱记载不多。从南宋开始,黄平即由罗氏统领,元朝至正年间,播州罗氏二十五世土官罗云的弟罗勋分袭黄平都安抚司,官职为从五品,勋乏嗣。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据《孙志》、《陈志》载,明洪武六年,升播州宣慰司为宣慰使司,领草堂、黄平安抚司二,播州、余庆、白泥、容山、真州、重安长官司六”。孙、陈二志不知何据。而据《明实录》记载:“洪武七年十一月丁亥(1374年12月29日)置播州黄平安抚司”,其地域为元代黄平罗氏领地。当时,朝廷命罗琛任播州宣慰司同知,琛之子罗镛分袭黄平都安抚司职,镛之子孙世袭。罗镛于洪武八年(1375)到黄平安抚司就职时,正值改朝换代不久,地方势力强大,黄平形势很复杂。洪武九年十月庚申(1376年11月21日),“四川黄平、罗么等寨蛮僚都麻堰聚众作乱,杀掠吏民。宣抚司以兵讨之,不克。黄平干户所复以兵讨之,反为所败。于是,重庆等卫发兵合击,斩其乱酋,诸寨悉平。”(《太祖洪武实录》卷110页2)。十年正月丙申,“以成都中卫军士二千益贵州卫,及调前、后、左、右四卫军士七百守御黄平。”朝廷考虑罗镛初到黄平,势单力薄,为巩固和保卫新政权,连连派官军助镛征讨“叛蛮”,增调军队加强黄平守御,但仍不能解决问题。《明实录》载:“初,黄平立安抚司,既而蛮人屡叛,安抚司不能治”,又于洪武十一年正月甲申(1378年2月8日)“置黄平守御干户所,调贵州干户张潮领兵守之”,这样,罗镛在黄平才立住了脚。但罗镛任安抚使的时间并不很长,镛之子看来未能袭职,据史载,洪武末年,黄平安抚使为杨光祖,可能是播州杨氏土官派杨接替了罗氏。《明实录》:“洪武三十年三月乙卯(1397年3月31日),播州黄平安抚杨光祖卒,以其子昌贵袭职”。永乐年间,黄平安抚又由罗氏担任。因罗氏旧谱战乱中毁,黄平罗氏荫袭情况失考,仅从墓葬石华表所刻文字了解点滴资料,是从明末罗承恩开始往后续。据《明实录》明永乐二十一年四月戊辰,“播州宣慰使杨升遣安抚罗宗昭等贡方物",罗宗昭必是黄平安抚使无疑。至明嘉靖中,黄平安抚使为罗忠。万历三十二年,罗承恩袭黄平都安抚使,曾参与五司七姓奏杨应龙罪,播平,承恩改官平越府州同。又袭五世,至清雍正年间罗群贤停袭。

    关于播州罗氏土官何时正式载入地方志职官表的问题,从唐至元代末,罗氏土官从罗荣已传袭二十五世,罗氏谱将这二十五人名讳均列入“职官”,并明载各代土官的职衔和名号。但遵义地方志均未将这二十五代罗氏土官姓名正式载入职官表中,或因古代资料难核?或因中央朝廷未正式批准其职务世袭不能承认?历史上真正奉朝命世袭的播州罗氏土官,始于明初罗琛。《明实录》127卷4页记载:“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丁巳(1380年1月2日),命播州宣慰使司同知罗琛世袭其职。”因此,郑珍清代道光二十年编《遵义府志》时,将罗荣至元代罗云的荫袭纳入“土官”部分,在志书《职官一》设“播州宣慰司同知”一栏,正式记载了从罗琛至明末罗其宾十一位土官姓名,这十一人的世袭职务准确无误,史学界是承认的。《遵义府志》按:“万历二十九年平播,改其宾威远卫指挥”,此处郑珍误。据咸丰罗谱,罗其宾卒于万历十六年,平播后任威远卫指挥使的是其宾之子时丰。

    关于元末明初播州罗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罗谱记载零星而简略。元末,西南群雄迭起,各以武力割据一方。据《元史·本纪》,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 362)五月,明玉珍据成都,自称蜀王,次年春正月称皇帝,建国号大夏,纪元曰天统,派大将窦英为参政镇守播州, 罗氏领地纳入明玉珍版图。罗琛不甘屈从,《罗琛自叙》中,因有“明珍僭号于西蜀”,“区区一州[播州]之地,悬于虎狼之口,势若倒悬,危似朝露”的愤慨。洪武元年(1368)春,朱元璋即皇帝位,建国号为明。明军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后,向山西、陕西、甘肃进军,扫荡元朝残余势力。同时遣兵南下平定了福建和广东。洪武四年明军攻下四川,明氏降。遣使者至播州招谕杨、罗二氏归附。洪武初,西南各地土官和溪洞蛮酋纷纷纳土归附明朝,播州罗琛顺应历史潮流,在纳土归附前夕,参加了明军和播州军讨伐明玉珍的战事,这些战斗,不过是驱逐窦英守军,安辑本境而已。洪武初,天下大局已定,尚有云南未平。“西南诸夷为云南梁王所惑,恃其险远,弗遵声教”,“惟尔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建昌诸夷抗命弗庭”,为了“混元一统”,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往征云南”。西南万山重迭,地势险峻,道途梗塞,粮饷艰难,平云南诚非易事,朝廷出师号三十万之众,其中有半数是西南各地奉调出征的土司兵助战。南征军启行,皇帝送至龙江饯别,同时,遣使者送敕书、兵符至播州,征调杨、罗二氏土司兵参战,助王师破云南。敕书曰:“……尔铿[播州宣慰使杨铿]世守播州,作朕藩屏,然轻听浮言,易生疑贰,故积愆日深。今大军南征,多用战骑,尔当以马三千,率酋兵二万为先锋,以表尔诚。符至,奉行,毋违朕命”。杨铿即点播州精兵随官军征云南,罗琛作为宣慰同知,派其弟罗瑞率兵同杨氏土兵编伍从征。同年十二月,官军由湖广辰、沅二州趋贵州西进,沿途克普定,下普安,破曲靖,进永宁,兵威所至“渠魁尽获”,各部落酋长“皆望风降附”,十五年正月,云南平。这次征南之战,即罗琛自叙中所称:“奉命征讨,南征交趾”。为巩固边疆,朝廷随即置都司以统率云南诸军,置布政司,辖五十二府,六十三州,派官员治理土民,为约束暂时兵败臣服的酋长,留兵守御,南征有功的罗瑞被授以“滇南指挥使”,后裔袭“滇南裕都阃”职,镇守云南南部毗邻今越南的地方,咸丰《罗谱》成书晚,前代家谱佚亡,又未尝深考史事,贸然笼统记为“南征交趾”。其实明军平云南之役,根本未对越南用兵,因事涉国际关系,罗谱误载之处应当辨明。罗谱在记“本宗分派地舆时,有“一支分云南,世袭指挥使,子孙相继”条,未详是云南的什么指挥使。据《明实录》,平定云南后,为防诸蕃“啸聚复叛”,留守将领立营屯军,设有云南指挥使,洪武十五年(1 382)十月癸丑,“诏赠骁骑右卫指挥佥事李英为镇国将军、指挥使”。十八年五月己丑,又任命“沔阳卫指挥佥事潘进为云南右卫指挥同知”,未见赐谕罗瑞任“滇南指挥使”的记载。如国史失载,《罗谱》可补史之阙。

    播州罗氏宋元二朝默而不显,至明初,罗琛、罗瑞为国征战有功,仍原官,朝廷准袭爵,“功绩日增,受禄越广”,兄弟分别仕于滇黔,罗氏之名始见诸于国史。罗琛作为罗氏土官有作为的一代传人,倍受敬重,入祀名宦。万历平播后杨氏殄族,罗氏仍任土官,荫袭不衰。如果说,播州杨氏是“至粲始大”[杨粲为杨端十三世孙,南宋播州土官],播州罗氏则是“至琛始大”,明朝300年间,播州罗氏在政治、经济上获得较大发展,是罗氏的光大时期。

标签:第四 第四节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