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容的甄选是当今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所涉及的另一重要问题。总体而言,当前中小学的国学经典教育课主要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出现,而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开设国学教育课的具体时量也不尽相同。在当前的中小学国学教育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甄选一直充斥着不同意见,也由此引发了诸多争议。正如前文所述,国学教育主要是针对经学、史学、子学与集学等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内容进行教授的一种教育形式。而如何在这具有浓重历史传统色彩、且数量上浩如烟海的传统学术文化典籍中甄选出既契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这也是造成围绕此问题产生众多争议的根本原因所在。
倘若我们认真审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原始面貌,深入体会其本真意蕴,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洞察当今时代发展与变革的独特规律,那些有效衔接传统与现实的节点其实并不缺乏,而所谓传统与现实的隔膜也并非坚不可摧。例如,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体系中所一贯注重的人文、践履、中道与和谐等教育内容,在当今这个注重实利、科技、立异与竞争的全球化时代里,反而会展现出其独特的现实价值。在国学教育过程中,这些现实价值不仅可以渗透到学生个体发展的生命化历程中,也可由此延展到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凝聚民族文化精神、彰显民族文化价值的宏观层面,从而映射出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在当今时代延续与发展的不竭生机与光明前景。而具备这样一些现实价值的传统学术文化内容,也即是我们所致力找寻的用于衔接传统与现实的“节点”,同时也是我们得以打通传统与现实隔膜的关键所在。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些成功经验。例如,2008年,在我国台湾地区已实施了四十年之久,并随教学过程屡加修改完善的一套国学教育教材——《国学基本教材》得以在大陆出版。厦门松柏中学率先使用了这套教材,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套《国学基本教材》,内容为四书的现代阐释。……这套教材的可贵之处,是注重与现代社会生活经验的结合,每一篇原典后的‘析论’部分都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生活经验与伦理意识。从每单元后面的‘问题与讨论’我们就可看出,比如在论语‘言行’篇后,讨论问题是‘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讷言敏行’是否矛盾?而在孟子‘存理克欲’篇后,问题是‘孟子主张养心寡欲,但发展经济必须刺激消费,如何在寡欲和消费之间取得平衡呢?’这些问题都会促使学生在反省现代社会时获得生活的智慧”。
可见,这套国学教材,在如何促成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精华的“古为今用”与“古今会通”,也即找寻传统与现实衔接的节点以及打通传统与现实的隔膜方面是下了很大工夫的,可以说是既延续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旧生命”,又在时代变革中开启了其“新生机”。这种编撰国学教育教材的思路不可不谓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而其教育效果之理想也是可以想见的。总之,我们在甄选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内容时,不应一味陷溺于传统学术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漫无目的或浮于表面地搜寻与堆砌素材;而应从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保留传统学术文化原貌的基础上,对其加以适时的加工与创新,做到“发皇古义,涵养新知”。这样,才能使我们传统学术文化中那些精华的部分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焕发出活力,使其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他们生命完善的一份有机养料,并融化在他们鲜活生动的人生历程中,不断增强其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智慧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既能有效继承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精华又能适应时代发展变革的“与时俱进的中国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