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世系渊源

参考文献

时间:2015/7/5 22:06:37  作者:未知  来源:《罗氏通史》  查看:828  评论:0
内容摘要:-—参考文献—-1、《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撰成。《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迄汉武帝元狩元年止,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取材广泛、记事翔...

-—参考文献—-

 

1、《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撰成。《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迄汉武帝元狩元年止,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取材广泛、记事翔实,内容宏富。这部不朽的历史名著,在我国史学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西汉以前历史的必读典籍。历史上为《史记》作注的很多。现存注本有刘宋裴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清郭崇焘的《史记札记》等。

<!--[if !supportLists]-->   <!--[endif]-->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司马谈之子。早年游踪遍及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仕郎中,元封三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投匈奴的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史记》,是我国最早的通史。

<!--[if !supportLists]-->   <!--[endif]-->《史记札记》,清郭崇焘(字伯琛)撰,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兵部侍郎,清末外交官,著有《史记  札记》。商务印书馆1957年翻版。

2、《国语》二十一卷,司马迁和班固认为是春秋时左丘明撰。后人也考证认为战国时期史官编纂而成。这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有重点地记述了从周穆王起至鲁悼公止五百余年内,有关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重要史实。《国语》有三国时韦昭注本,近人许元浩《国语集解》本于世。

3、《左传》作者左丘明,鲁国人,春秋时期史学家。任鲁国太史,双目失明,与孔子同时。相传著《左传》、《国语》等书。后人杜预、王伯祥等有《春秋左传集解》、《春秋左传读本》等书。

 ※ 杜预(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任镇南大将军,以灭吴有功,封当阳县侯。著有《春秋左传释例》、《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今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影印本五册)等书。

   黄伯祥《春秋左传读本》,中华书局1957年版。

4、《替夫论》,东汉王符撰,讥评时政得失,揭露豪强地主的贪婪和残暴之作。

※ 作者王符(85162),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哲学家,一生隐居著书。

5、史游:《急就篇》,便于记诵,以韵语撰写,供当时学童识字之用。作者史游,西汉人,元帝时任黄门令。

6、《吕氏春秋》: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杂家代表著作。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和阴阳道家之言。

※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今为河南禹县)大商人。在赵都邯郸遇见入质赵的秦国公子异人(即庄襄公),以不韦计得归继位,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

7、《庄子》:作者周庄,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史称“庄子”,所著《庄子》五十二篇,集先秦道家思想之大成。

8、《舜典》:(引罗文华《罗姓史话》载语),伪《古文尚书》篇名,它将《尧典》下半篇分出,并加二十八字,另名《舜典》,主要叙述虞舜的史事。

9、《夏书》:(引《辞海》载录语),《尚书》组成部分之一。相传是记载夏代史事之书。今本凡《禹贡》、《甘哲》、《五子之歌》、《胤征》四篇,后二篇为伪《古文尚书》。

10、《白虎通义》:这是我国第一部学术论争集,是东汉班固等编撰,原六卷,宋本广为十卷,今俗本又合为四卷。全书内容庞杂,涉及问题广泛。卷内所列题目有爵、号、谥、五纪、社稷、礼乐、封公侯、京师、诛伐、致仕、嫁娶等等。把孔子的学说宗教化,把封建制度的理论系统化,在中国封建社会是一部有相当影响的著作。

11、《说文解字》:是古代第一部字典,原书连同“叙”共十五篇,收集字9353个,重文1163个,共10516字。根据“六书”原则,解释字义。《说文解字作者许慎》虽然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但是原本已经失传,后世经过数百年辗转抄写,错漏很多。

※ 许慎(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东)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师事贾逵,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汶长等职。博通经籍,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评。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

12、《战国策》: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事语》、《矮长》、《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宋朝已有残缺,由曾銎作了订补。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

13、王充:《论衡》:全书二十多万字,共三十卷,分八十五篇。作者东汉王充用了毕生精力,历时三十冬年,才完成本著作。据其自述写作目的:“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内容具有强烈的战斗性。阐述了“气”是万物本原的学说。

14、《氏族志》:作者柳冲,唐玄宗时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他“博学,尤明世族”。唐太宗时命高士

廉等撰《氏族志》一百卷。中宗时,柳冲上表请修改氏族,至先天元年(712)撰辑成书《姓族系录》二百卷,是唐中期姓氏之书较权威的籍典。

15、《汉书》:东汉班固撰,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始于班彪继《史记》而

作的《史记后传》。彪死,子班固整理补充而成《汉书》。该书记述了汉高祖刘邦至王莽整个西汉一代的二百三十年的史实。全书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也成为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东汉应劭、唐颜师古有《汉书注释》,南朝宋代历史学家范晔著有《后汉书》;清人王先谦撰《汉书补注》等书传世。

※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历史学家。自幼爱好文史,博览群书,初仕兰台令史。奉诏完成其父班彪《史记后传》后,终成《汉书》一百篇,流芳百世。

 ※ 应劭:字仲远,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西南)人。献帝时任泰山太守。著有《汉官仪》十卷、《风俗通义》三十卷、《汉书集解音义》等书面世。

※ 颜师古(581645),名籀,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训诂学家。官至中书侍郎。著有《汉书

注》、《急就篇注》等书。

※ 王先谦:字益吾,湖南长沙人。清同治进士,工古文词,治经重考证,累官内阁学士。著有《续皇朝经解》、《续古文辞类纂》、《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等书。

16、《逸周书》:(引范文澜《中国通史》载录),原名《周书》,连序共七十一篇。有人误以为与《竹书纪年》同时出土,称为《汲冢周书》。经后代学者考证定为先秦古籍。而多数出于战国时拟周代诰誓辞命之作。所记周初事迹,当有所根据。今存晋代孔晁注本。清有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刘师培《周书补正》、陈汉章《周书后案》等。

17、《隋书》:八十五卷,是一部我国正式使用“经、史、子、集”名称区分部属的书目,是由唐魏徵、长孙无忌、颜师古、孔颍达等撰。纪传体隋代史,成书于贞观十年:十志三十卷,原为梁、陈、齐、周、隋五代史而作,称《五代史志》,后各史单行,遂并入《隋书》。

18、《元和姓纂》十卷,唐林宝撰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故名。先列皇族李氏,余依唐韵二百六部,分别排列。

每韵之内,以大为首。每姓各载受姓之源及诸家谱系,于唐人姓氏类颇为详赅。

 ※ 林宝,唐朝中叶太常博士。一生编撰颇丰,有《姓苑》三卷、《姓史》四卷、《元和姓纂》十五卷等书。

19、《魏书》:北齐魏收撰,一百三十卷,纪传体北魏史。撰于天保二年至五年间。撰者魏收等人从北齐统治者立场出发,以魏和东魏为正统,不为西魏三帝立纪,称晋为僭伪,凡刘聪、石勒及宋、齐、梁、陈都入外国传。曾被称为“秽史”。

20、《唐书》:作者张昭远、贾纬等,因与北宋欧阳修等所撰的《新唐书》区别,所以称《旧唐书》,二百卷。纪传体唐代史。

 ※ 《新唐书》编纂之一欧阳修(10071072),江西吉安人。北宋天圣进士,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好古嗜学”,在谱学上的成就主要著作《欧阳氏谱图》,创欧体谱法体例一代先河,自宋一直影响至今。撰修有《五代史》、《新唐书》、《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等书面世。

21、《通志·氏族略》:系统地考察了2255个单姓和复姓的来源和演变,并得到同时代的谱学家邓名世的帮

助。颇具影响并藏存至今的姓氏力作。

 ※ 作者郑樵(11031162),字渔仲,兴化军蒲田(今福建莆田)人,南宋史学家,有评其文史之学“不

下刘向、扬雄”,学识广泛,于“经旨、礼乐、文学、天文、地理、方术之学皆有论辩”。官至枢密院编修。博学多才,“聚书数千卷”,著作达八十多部,其中《通志》一书,对研究姓氏具有重要意义。

22、《古今姓氏书辩证》四十卷,对每一姓氏记述其世源及其分衍支脉,集前人姓氏著述之精华,辩证详明,

是见之于今研究姓氏谱牒学的主要籍典之一。作者邓名世,南宋著名历史学家,与其子相继积数十年之力,编撰《通典》、《古今姓氏书辩证》四十卷留世。

23、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记载历史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止于五代周世宗显

德六年。能按照战国、秦、汉、魏(三国)、晋、宋、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次序,记载了十六个朝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兴衰治乱的历史,是一部依时代为序、以年月为经的规模宏大、成就空前的新编年体通史。《通鉴》问世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乃至发展成后世的注、改、续、仿等盛行的“通鉴学”。

※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人人称涑先生。宝元进士,政治家、史学家。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下侍郎(宰相)。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八卷呈上,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为资治通鉴》。还著有《稽古录》、《司马文正公集》等。

24、《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宋代陈彭年等奉诏重修,收字二万六千余。是汉语音韵学中重

要的一部书。

25、《路史》:四十七卷,计前纪九卷、后纪十四卷、国名纪八卷、发挥六卷和余论十卷。主要论述我国传

说时期的史事。汇集了很多传说及史料,引用了许多珍贵文献。

※ 罗泌,字长源,号归愚,南宋江西庐陵(今吉安)人。采集各种典籍史书,引据浩博,文采瑰丽,著

成《路史》于世。

26、《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六十卷,宋代姓氏学者章定撰。

27、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清学者。江苏嘉定(今上海市)人。乾隆进士,

官至少詹事。主讲钟山、类东、紫阳等书院。著作颇丰,有《二十四史考异》、《氏族表》、《十驾斋养新录》等问世。

28、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庸。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少年

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后又参加反清起义。晚年卜居华阴著书立说,著有《知录》、《肇城志》、《韵补正》等书。

29、陈士元:明代人,是元亡姓氏研究停滞结束后而兴起的姓氏谱牒学者之一,著述有《姓汇》四卷、《姓

镌》二卷、《名疑》四卷等书。

30、《百家姓》:中国旧时流行的蒙学课本之一,北宋时钱塘人编,作者佚名。集姓氏为四言韵语。为“尊国姓”,故以“赵”居首。虽无文理,但便诵读。明代有《皇明千家姓》,改以“朱”姓居首。清康熙时有《御制百家姓》,又以“孔”姓居首。但流行者仍为前书。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