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各省世系

第八章 广东罗氏派衍世系-4

时间:2016/4/12 18:59:38  作者:罗河胜  来源:罗氏文化网  查看:3982  评论:0
内容摘要:第八章广东罗氏派衍世系-4十、潮汕地区罗氏派衍世系1、大埔罗氏派衍世系广东《大埔谱系溯源》云:“数传至洪德公,登宋理宗进士。旋以直言忤旨,退休林下。妣九人,生十八子,散处于广东之东北江、兴宁、五华、大埔等处。其在大埔者曰大一公,再传德垂公,分居潮之湖寮。”罗洪德,讳用格,字必元,行任郎,生于宋嘉定乙亥(公元...

第八章  广东罗氏派衍世系-4


十、潮汕地区罗氏派衍世系

1、大埔罗氏派衍世系

广东《大埔谱系溯源》云:“数传至洪德公,登宋理宗进士。旋以直言忤旨,退休林下。妣九人,生十八子,散处于广东之东北江、兴宁、五华、大埔等处。其在大埔者曰大一公,再传德垂公,分居潮之湖寮。”

罗洪德,讳用格,字必元,行任郎,生于宋嘉定乙亥(公元1215年)五月初十午时。登景定壬戌科(公元1262年)进士,仕咸阳县令,升抚州太守,为官敢言直谏,清正廉明。娶九妻,生十八子。

妣钱氏,生女小乙娘;二妣程氏,生大一;三妣古氏,生大三、仲五;四妣董氏,生小六、仲八;五妣郑氏,生大二、大七、小三;六妣饶氏,生大四;七妣白氏,生大六、大十;八妣蒋氏,生大八、伯四、伯七、小九;九妣韩氏,生大五、大九。

大一,字君崇,明经进士。因避蔡九五战乱,迁移大埔县湖寮乡。生次一郎、次二郎、次三郎、小八郎。次一郎后裔,分支乌槎、潘田(今属丰顺县);次二郎生念三郎、念四郎,分派湖寮璜腾坑茶亭下与梅潭立籍;念三郎后裔支分军田官陂临(今属丰顺县)、河头三义庙、高陂、坎厦、赤米铺等地开籍。大五之子细弟,于元朝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自福建故居迁入广东大埔弓沙立业。大六,字君瑞,元朝至元辛巳科(公元1281年)岁贡进士。授广东潮州府大埔县学政。致仕,因战乱道路阻梗,难归故土,遂落籍大埔枫朗。大九携侄孟二移居大埔安乐渡、黄贡坝开基。

罗公明,字德垂,行大三郎。因战乱,于宋末,隐居大埔大产。妣傅氏、李氏,生九子:伯一郎、伯二郎、伯三郎、伯双郎、伯五郎、伯六郎、伯七郎、伯八郎、伯九郎。伯一郎居下麻;伯三郎居茶阳水涵头;伯双郎卜居枫朗坎下;伯五郎占籍大东溪口,其子罗美源迁移福建云霄县呈奇岭,十二传罗愈奇移居台湾台北、嘉义等地。伯七郎居古万川城南;伯八郎卜居龙岗坪上;伯九郎居河头。抗日名将罗卓英、罗为雄其后也。

2、普宁罗氏派衍世系

据《大埔湖寮罗氏族谱》记载,普宁罗氏始祖十三郎,讳白诵,德垂公后裔。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8年),由大埔县湖寮迁徙福建诏安县二都(今霞葛镇)山阁里立籍。妣张氏,生二子:顺英、顺甫;罗顺英后裔居潮阳县赤米埔,今潮州市湘桥区锡美村。

罗顺甫,行二郎,生于明英宗正统二年丁巳(公元1437年)正月二十八日酉时,建祖祠于诏安二都山阁里龙山。妣林氏、张氏,生二子:种德、成德。

罗成德,乳名成族,妣黄氏,生二子:彦辉、龙峰;罗彦辉长子罗璧山、三子罗玉山,开派潮阳沟南村,罗璧山长子罗明川后裔罗康荣分籍普宁县泗竹埔开基;次子罗英廷迁徙普宁打铁寨立籍;四子罗四郎落业南山乡东界村。罗龙峰之子罗安山卜居普宁坡沟南门创业。

罗种德,字成宗,生于明成化十一年乙未(公元1475年),娶妻严氏、林氏,生二子:顺端、谨敏。罗顺端,讳德,子嗣迁广西恭城县凉亭脚、西河等地入户。罗谨敏,讳发,生于明孝宗弘治九年丙辰(公元1496年),居诏安县山阁里。妣刘氏九娘,生七子:山谷、东山、石泉、侃质、肇其、四郎、七子(欠讳)。罗山谷,居诏安官坡溪东科里。生子见田;罗见田,字宗琛,生三子:益吾、益秀、台升;后裔派衍普宁铁山洋、广西恭城白马、乌石、乐湾及台湾宜兰县礁溪乡三民村。罗石泉迁移汕头东浮山,支分普宁打铁寨;罗侃质后裔罗振扬移民普宁坡沟北门,支分流沙南山立籍;罗肇其后裔罗源泉开派打铁寨;四郎之后罗永南占籍普宁南山乡。罗东山,妣黄氏晚娘,生子前田。罗前田为人忠厚,德高望重,乡钦荐为大宾。妣张氏,生二子:俄挺、俄明。罗俄挺,为开派普宁南径肇基始祖。妣陈氏,生三子:丹台、星台、吁岩。罗丹台,妣陈氏,生瑞祷,居南径陇华村南门;罗星台,妣黄氏、江氏,生二子:进贤、君贤,为神山南径锡坑村开基始祖;罗吁岩,为南径开基一世祖,妣蔡氏,生五子:佑章、启章、开潮、秀芝、昆泉;罗开潮后裔罗本达迁籍麒麟陈洞村;罗启章后裔罗怀亲迁移普宁神山村开基。

普宁铁山洋村始祖罗明山,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癸亥(公元1563年),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丁卯(公元1627年)。祖籍福建漳州南靖铜钵,迁徙广东潮州府潮阳县贵山都渔清湖(今属普宁县)开基,为肇基始祖。妣两妻,生子完宇,至今传二十代,人口一千多人。越六传至罗国聘迁铁山洋开基;罗国寿、罗国善分别卜居大坝渔新村和洪阳上寨立籍。上祖世系模糊不清,仅据族老口传:来自大埔湖寮乡十三郎公一脉,再上之先祖为德垂公,尚有待查考。

饮水当思源,怀祖报功恩。普宁罗氏子孙,重昭穆,敬祖宗。大清道光年间建祠于南径。孝子贤孙每年春秋竭诚祭祀不辍。2009年普宁罗氏历史研究会罗振达、罗明忠撰有《南径罗氏汇宗祠记》,记述了建祠宗旨、意义,摘录如下:

南径罗氏汇宗祠,原叫南径罗氏大宗祠,于清朝道光八年戊子岁(公元1828年)开始兴建,历经一年竣工,迄今己有180多年历史。

据传二世祖昆泉公(于岩公之三子)之裔孙,为缅怀先祖从闽入潮,定居南径开基立业,经几代人历尽艰辛,勤劳置业之德泽,发动族人,共襄善举,兴建罗氏大宗祠,敬奉先祖,春秋祭祀,以示子孙至诚至孝。后裔仕宦显达,敕赐官诰匾额,挂于祠内,可谓光祖耀宗!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祠堂增升大埔湖寮宗亲罗卓英上将、罗为雄中将两块匾牌,更添祠宇光芒。

罗氏大宗祠坐落于南径东门,狮山正龙左侧,辛乙兼戌辰分金。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画梁雕栋,鬼斧神工。【明德堂】金匾,悬挂中厅,熠熠生辉!

为了弘扬祖德,公元1947年,潮、普、惠、南(时称南山区)四邑区罗氏宗亲云集南径罗氏大宗祠,作出决议:“罗氏大宗祠”更名为“罗氏汇宗祠”。明德堂内增奉各乡罗氏列宗列祖神主牌位。成立“罗氏家族自治会”署理宗族之大事。大埔县罗梅波宗亲(罗卓英之叔父)代表时任中华民国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秘书长罗为雄专程前来致贺,并赠送罗卓英主席、罗为雄秘书长题词的两块匾额留念。盛况空前,起到较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谱写了罗氏宗族历史新篇章,其义深且远矣!

罗氏汇宗祠,乃是宗族团结的象征,起到敬祖收宗,弘扬祖德,传承家风,增进宗情族谊的作用,激发族人爱国爱乡,承先启后,造福人类,奉献社会!

纵观十三郎公后裔,由闽入粤,罗东溪迁徙潮阳高斗开派;罗华泉移居东浮山立籍;罗秀川占籍普宁马棚开基;罗明山卜籍普宁燎原渔老村立业;一郎落籍普宁大霸铁山洋基等,历数百年,人繁族旺,子孙昌茂,文功武略,人才辈出。广东省人大主任罗天、美国洛杉矶爱国华侨罗文正、香港商界巨子罗鹰石家族、香港罗氏宗亲会名誉会长罗德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修岳、广东省公安厅作家罗炳益、广东省著名书法家罗林竹、书画家罗宗海、罗铭、深圳潮籍企业家罗文池等精英,均出自普宁罗氏家族。

3、丰顺罗氏派衍世系

明永乐十八年郭张善《蓝田书隐序》云:“余方出仕时,道经揭阳,舍于蓝田门生家。观其地理,山明水秀,田土膏腴,景物繁阜,古称乐土。其邑之望族,罗氏世居之。”

丰顺县地处粤东,是清乾隆三年由五华、梅县、揭阳各划部分辖区而成的新县。丰顺罗氏,大体来自福建。罗潮逸、罗清广自宁化入粤,罗彦章由沙县来潮入揭阳开基。

考丰顺上阳罗氏,始祖罗潮逸。明宣德三年王士宜在《丰顺上阳罗氏族谱序》记载:“潮逸公,闽人也,子男三人,长讳安,任南雄府沙水镇巡检也,迎亲就禄,时遇宋元废兴之运耻事。二姓播迁于潮揭之上洋,遂家焉。始创恒业四十有顷之余;次讳康,任南京兵部典牧提领。致仕,随亲抵潮,始创于棉邑居焉;又次讳兴,卜居筑产湖创立家焉。支迁非同地,继世蕃衍,由于一本之源。”

《丰顺县上阳罗氏族谱》及罗英猛《丰顺文史》记载,罗洪启,号潮逸,宋末由福建宁化石壁经莆田入粤来潮落基。生三男:安、康、兴。罗安,字国宝,为南雄府沙水镇巡检(《广东豫章书院志》记载,宋南雄沙水镇节度使罗安,有政声)。致仕,卜居揭阳上阳为开派始祖。妣黄氏、副妣徐氏,生四子:北山(《广东豫章书院志》记载,罗北山,字真养,为博罗县主簿)、五罗、云峰、四失讳;后裔支分丰顺汤南、揭阳蓝和、饶平军寨立业。罗康,为官南京兵部典牧提领。解组开基潮阳中房筑宅建村。后裔派衍潮阳罗厝围、古家洞等地定居。罗兴,号悫,为潮阳产湖上下房开基始祖。

罗清广先祖罗洪湖自宁化迁上杭,转徙广东程乡县(今梅县)松源都灌塘角至蓝源畲立业。生子志广;罗志广生季贤;罗季贤生四子:仲敬、仲敏、仲政、仲宝,四兄弟从蓝源畲迁籍梅县畲江垦荒开基。罗仲宝事文有成,受朝廷重用,官任广东监察副大使。妣陈氏,生念一郎,号清广。

罗清广,生于元至正元年辛巳(公元1341年)。明初,因平定福通作乱,仕粮务监察官,擢汀州剌史。时贼寇猖獗,田地荒芜。罗清广奉命征讨有功,升潮州府海防事务。妣张氏,生五子:宗仁、宗义、宗荣、重宝、绳宝。明永乐十二年甲午(公元1414年)卒于任内,寿年七十有三。子宗仁扶柩回乡,至西路程乡县畲工时,遇大雨滂沱,迷途莫行,遂就地安葬于一渡水上马石,雨停,筑室卜居以此,曰“偶然塘”,今地名官屋角为记,今丰顺县建桥一渡水上马石罗氏,奉罗清广为开基一世祖;罗宗义为二世祖;罗宗荣迁江西安远县黄乡村;罗重宝、罗绳宝仍居畲江。罗宗义妣廖氏,生三子:思保、文保、静保,后裔派衍丰顺各地,有潘田沙塘、汤坑草塘、汤西湖陂、汤南长坑、东围、新埔、东留罗寨,揭东浦田等地落籍建围,勤耕躬读,枝繁叶茂,遂成为一代开基派祖。

丰顺湖陂罗氏上世源流为:昌龄—尚崇—洪源—志明—季亮—谷—彦章。

罗彦章,号三六郎,先祖居福建宁化石壁葛藤村。元末,偕父罗移居延平府沙县牛栏角罗家围,与邱姓、胡姓同居,亲如兄弟。尔后,罗彦章徙广东潮州府揭阳县蓝田都湖陂圳背立业(现为丰顺县汤西镇湖陂),是为湖陂开基始祖。妣江氏四娘,生七子:长大一,号法通,生四子:师崇、师嵩、原佑、原用,后裔迁五华、长乐、陆河等地;大二迁大埔县;大三迁移惠来、嘉应州松口;大四生三子:谷泰、谷安、谷富,后代移籍五华伏一都、陆丰螺溪瓯田;大五,号百五郎,妣李氏,生四子:千一郎、千五郎、千九郎、其石(和斋);罗千一郎迁陆丰罗陂;罗其石后裔移民揭东车田;罗千五郎、罗千九郎卜居丰顺汤西湖陂;大六生三子:秀文、秀武、秀锦,后裔居吉康河田、陆河、海陆丰及台湾等处;大七后裔占籍丰顺汤南汤坑围、新老东围诸地落业。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丙戌岁,六十四世裔孙罗钦在《罗氏续修族谱序》(摘录《四库禁毁书丛刊》)记载:“谷荣公子摆与三六郎,同迁福建省延平府沙县牛栏角居焉。至元末,三六郎公祖父,又析居揭阳县蓝田都湖坡圳背居焉。洪武初,原佑公等与邱胡三姓,复迁长乐县琴江都肖坊竹园居焉,耕种为业,克勤克俭,以此居积致富。至锦裕、澜、全八等,于成化年间,复徙海丰县吉康都、扬安都创业焉。

2009年版《罗氏豫章湖陂族谱》湖陂简介:湖陂村位于丰顺县汤坑镇西北约两公里。环村有蔡姓、石江、和安、广湖诸村,始祖彦章公建村于斯。祖祠故里始建于村细圳左侧,后迁移至圳右赖屋角,座西向东,围龙门第,竹林环绕,榕树参天,花香鸟语,文炽武蔚,气派大观。后裔勤劳致富,续建罗氏宗祠、衍庆楼、致和楼及居室,并建逢源、活源、兰丛诸轩,聘良师教学。清代科举功名辈出,民国文风昌盛,当今大专学士茁壮成长。村民勤朴,敦厚诚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农带副,生活休闲,乐也融融!湖陂是侨乡之村,在泰国族亲众多。经历百年炎凉岁月,蕉雨椰风,今已枝繁叶茂,花发洋洲。目前既有工商巨子,亦有社会名流,芸芸众亲为当地文明进步作出贡献!彼等身在异邦心怀故里,爱国爱乡,更以巨资为乡梓兴利造福湖陂,千秋功德,彪炳人寰!侨领罗名等公、罗锦碟宗长等德行昭著,备受祖国政府赞扬和人民敬戴。

丰顺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据《广东通志》记载:“丰顺罗万杰,明岁贡,崇祯三年举人,崇祯七年,登刘理顺榜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潮州府志》载:“罗万杰,字正卿,号庸庵,揭阳人(今属丰顺)。年十八中崇祯庚午(公元1630年)举人,甲戌(公元1634年)进士。甫释褐,丁外艰,服阙授行人司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庚辰(公元1640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难。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会冢宰郑三俊澄清铨改荐杰,诚实不阿。破格升以选事,在职一年,旋以内艰归。岁侵,倡富户出米,存活甚多。未几,闻国难,遂结庐茶阳山,草衣蔬食,日与樵牧为侣,终其身。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卒时六十有八。”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骨气,可歌可泣!又清同治三年版《广东通志》记载:“罗国珍,字岂藏,揭阳人(今属丰顺)领康熙丙午(公元1666年)乡荐(即考中举人)。初令武进。以忧归,起补昆明,两任繁剧,皆有政声。寻解组与兄觞访林壑,白首恰恰。先是十三年,逆镇刘进忠据府城叛,遣将据揭阳,十四年,将军尚之孝、总兵王国栋进驻蓝田。旋奉文团练。有司以国珍应。国珍奋然率子弟兵五百余人,筑垒于琅山,卧戈数阅月,悉力助阵。明年,官兵引还,国珍被贼执,逼受伪命,不为屈。卒亦免于难,文事武备,皆多足云。”如此智足多谋之士,感到自豪!

回眸历史六百春秋,从闽山石壁至湖田陂水,跨南天佛国,世事沧桑,人间正道,披荆斩棘,与时俱进,此湖陂人之长耶、智耶。抚昔思今,心潮澎湃,顺作赞诗二首,聊表激情:

叶茂枝繁缅祖先,家声礼学子孙贤。

欣逄改革迎天喜,壮志陂人昂首前。

湄岸侨亲历苦辛,乡邦建树立奇勋。

丰功伟绩垂青史,情系华山世代尊。

(湖陂修谱委员会 2008年10月)

   丰顺人,热情好客,编者深有体会。当年河胜主编《中华罗氏通谱》时,数次赴丰顺寻根问祖,丰顺乡亲也多次到广州编委会探讨谱事和查核史料。2000年河胜参加丰顺汤坑罗氏大宗祠落成典礼,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罗培衡、文史科长罗英猛、乡长罗清爱亲自热情接待,没有半点官架子,甚为感动。为出版《通谱》筹资,丰顺企业家罗瑞希慷慨解囊五万。河胜于2012年参加曼谷世罗会议,与丰顺罗雁列宗彦多次联系饮茶,畅叙乡情,由于时间差,始终未得谋面,可惜!祈望雁列宗亲有机会回乡,再叙宗情。

   4、陆河罗氏派衍世系

  河田罗氏

陆河县河田罗氏与丰顺湖陂罗氏同宗共祖,始祖都是罗彦章。二传大六之子罗秀文,自揭阳湖陂圳背迁移至陆河县河田许山下开基;秀武之子四十郎移居梅林镇下围仔立籍。三传至罗师崇,讳法旺,生于明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十月十一日。于永乐十年由福建上杭金沙星迁徙海丰县水唇镇黄塘(今属陆河)落业。罗师嵩生子小七郎,由福建宁化迁居五华横坡建宅,后裔罗彬,字员山,迁籍海陆丰及陆河剑门郭丰田开基。四传罗德才,号三哥,生子源清,罗源清生六子:宗荣、宗华、宗富、宗安、宗贵、宗定;后裔迁移陆河宝金奠业,支派陆丰大安青塘落籍。罗志铭,讳经,号法游,任江西吉水县正堂承事郎。致仕,占籍陆河欧田,为肇基始祖。

 

大山下罗氏

大山下罗氏系洪德公大六之裔。先祖肇基福建宁化石壁,后移上杭,再迁广东兴宁。陆河始祖罗琪,生于明永乐丁亥(公元1407年),于宣德年间回迁宁化而居。妣廖氏,生四子:秀贵、秀文、秀凌、秀让。罗秀文于明代宗景泰年间自宁化洁身虔诚随带香火、观音、天神迁徙广东惠州府海丰县大山下立籍(清雍正辛亥岁,由海丰分立陆丰,1988年又划归属陆河县管辖),称为大山下罗氏。

 

十一、惠梅地区罗氏派衍世系

惠梅属客家地区,大部分罗氏源自福建、江西。有洪德、洪湖、太郎、周文、昭远、英远支系。

1、梅州石扇罗芳伯派衍世系

罗芳伯,原名罗芳柏,芳伯,是尊称。梅县石扇人。据《梅县石扇罗氏族谱》记载:其上祖世系:始祖罗九清,由嘉应州白渡前迁梅州石扇开基。其世系:赞明—韶德—光裕—仲兴—开伸—文千—光荣—竹林—任吾—望相—永吉;罗永吉生五子:启端、启瑞、启隆、启宁、启祥;罗启隆生三子:芳柏、葵柏、台柏;罗芳柏,妣李氏,生子增(子增与李氏夫人,留石扇,未随芳伯赴南洋);罗子增生二子:元翰、元亨;罗元翰生三子:金华、相华、秀华;罗元亨生五子:中华、安华、精华、丰华、清华;罗清华生三子:天禄、鼎昌、贵昌;罗鼎昌生海云;罗贵昌生二子:天云、孝云。

罗芳柏,生于清乾隆三年二月初九日(公元1738年),少时“负奇气,性豪爽,尤喜结纳”,学文习武均为群冠,为嘉应州客家人之英杰。三十五岁乡试,名落孙山。“乃怀壮志”,率志同道合兄弟,决心到外面“阐”世界。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公元1772年),由嘉应州,经广州、东莞,泛海至南洋落业。在其所著〈金山赋〉中记述:“盖闻金山之胜地,时怀仰止之私衷。地虽属蛮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岁值壬辰,节届应钟。登舟自虎门而出,南征这马首是东,携手偕行,亲朋百众,登舟共济,色相皆空。予自忖曰:既从虎门而出,定直达龙宫。无何远望长天,觉宇宙之无尽;下临无地,想云路之可通。直如一叶轻飘,飞来万里;好借孤舟径达,乘此长风,时则从小港而入,舟人曰:‘金山至矣’”。

初抵南洋婆罗洲坤甸东万律荒岛,到处荆棘丛生,有少数广东潮、客属人在这片荒野之地垦荒和开采金矿,故以“金山”之称。

罗芳伯众兄弟到来后,以地缘与血缘关系为纽带,在婆罗洲坤甸安扎下来。罗芳伯有文化、有才智、有胆识,又懂武艺,既能团结侨胞,又能与当地土人合作,是位深谋远虑的领导人才,深受华侨和当地民众的拥戴。其时,坤甸有大小采矿公司七个,矛盾重重,内部互相争夺地盘并经常械斗。其中有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多次向罗芳伯所居之地武装抡夺,坤甸苏丹也无奈之何。为了维系自身华侨利益和土族民众安全,罗芳伯以自己“同舟共济”兄弟和客籍华侨为主,联合当地土人,组织武装力量,并亲自训练和率领武装人员,联合华侨和当地人民奋起抗击入侵者,将荷兰侵略者击退。

罗芳伯联络苏丹势力,团结“唐山”兄弟,成立武装队伍,组建了兰芳公司,从事垦荒探金,势力日益强大。

苏丹内乱,罗芳伯协助其征伐叛逆,以平定坤甸大部分地方变乱。苏丹大喜,与芳伯结为兄弟,威望日著。数年间,芳伯戡定猪打崖、兰腊、沙拉蛮、万诸居、无名港、高车、加巴士河两岸等地。苏丹便将东万律纵横数十里之地归他管辖。

罗芳伯根据当地华侨与群众意见,于乾隆四十二年,建立自治政府,以东万律镇为首府,创立为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被推为首任总长,称罗芳伯为“大唐总长”。“时隶罗芳伯部下者己有众三四万人,益以降服之土人二十余万,坤甸苏丹,知势力不敌,亦听芳伯治理。”(罗香林《罗公芳伯事略》)。兰芳大统制有土地,有人民,有政府,有议会,有武装,相当于今天小国之总统,树立民主共和之先声。比之孙中山先生开创的中华民国之共和政体,尤先百余年。凡属南洋华侨,至今无不艳称其事。

罗芳伯,于清乾隆六十年乙卯(公元1795年)逝世,终年五十八岁。兰芳大统制,至光绪十年,为荷兰人所攻灭,凡传世一百零七年,历任大唐总长九人,其事斯诚中华民族历史上之光荣,亦为罗氏海外宗侨之杰出人物也!

2、梅县罗洪湖派衍世系

《梅县志》载,居梅县100多个姓氏人口,罗姓占第十三位,据1994年统计,罗姓人口在一万六千人左右,分布于各村镇。以遵生后裔为主系,也有企生之子孙。

罗尚立之子罗洪湖,字新郎,念五郎。南宋宝定年间由福建宁化石壁派衍上杭县扶阳开基,派衍广东梅州松源都灌塘角,占籍蓝源畲垦荒筑围建业。妣张氏,生二子:世瑞、世端;副妣蔡氏,生二子:志大、志广;罗志广生三子:季通、季贤、季善;罗季善生仲森;罗仲森生龟山;罗龟山由梅县松源都移民龙岗坪,又迁居榕树围开基,支分双螺坑立籍。“仲”辈兄弟罗仲仁、罗仲义、罗仲政、罗仲宝、罗仲厚、于明成化年间,分别迁籍梅县畲坑、梅南、西阳、水车、双螺坑开基立业。

3、梅县其他派衍世系

洪德公十五子小六公,仕广东潮州府通判,解组后定居梅县梅溪,号称“梅溪”。后裔迁松口溪南立籍;昭远公子嫡六十九郎开基石坑口;亮远公嗣系德纲、德常、德化、德伦、月明,自福建迁徙广东兴宁南门,再定居梅县石杭罗塘,支分蓝杭落业。

4、五华盛湖田罗氏派衍世系

谱载,洪德公三子大三,字君兰,生二子:安、宁。罗宁于明洪武年间自福建上杭迁徙广东五华县七都榕树下立业。生承宗、承祖;罗承祖—万惠—若锦—祖生;祖生生四子:琼、珠、瑾、瑞;罗琼迁黄洞坑,罗珠分徙上罗、下罗;罗瑾居湖田;罗瑞立业罗庚亨,派衍惠州打禾坪。

5、惠州高潭罗氏派衍世系

惠州罗氏大致是洪德公与万公子嫡。打禾坪罗瑞、安良约松园罗万谦、籍学村罗渝与高潭罗钦是洪德公伯六后裔;伯六,讳振,号梅溪,原居程乡县(梅县)松口溪南,生子百五副官—迁伯—兴隆—应明—惟政—俊—宣—统绍—誉—元卿—钦。罗钦,字子享,号奇峰,自程乡迁徙惠州归善县高潭乡立籍。

 

十二、粤北地区罗氏派衍世系

1、英德罗氏派衍世系

英德罗氏有洪德世系,有罗万子孙,有罗贵后裔,也有其他派系。

 

九龙罗氏

九龙是琴轩公后裔罗恺之子罗怀德支派。罗恺,生于宋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公元1155年),五十四岁,于嘉定元年戊辰科(公元1208年)登进士,授通直郎,与同年郑自成迁龙川县,长子怀奇迁徙端州墨砚沙立籍;次子罗怀德卜居龙川南门兴贤里,后再移居英德县九龙开基落业。罗怀德,府庠生,生胜松、业松;罗业松迁鹤丛薮建宅而居;后裔罗古仁迁清远滨江;罗古封生四子:文凤、文汉,迁清远龙颈河洞;文连、文锦,去向不明;罗胜松生必荣、永成;罗必荣占籍水井然村开基,罗永成卜居金造村立业。

九龙罗本兴上祖为罗洪德之孙罗万之后千三郎。千三郎,字福明,生四子:秋桂、秋槐、五十郎、九郎,定籍英德高沙岗;后裔派衍石角围、江口司、吊钟岭、高磅、宝溪、金竹等地;罗秋槐后裔、罗本相移民黎洞尾鸡树坝;罗本旺迁徙水边矮岭村;罗本兴初迁黄寨三总蛇岭,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转徙石水定居。

 

沙梨园罗氏

光司前沙梨园罗氏系罗昭远后裔。原籍兴宁大坪堡,迁惠州府惠阳县雅玖塘,转徙高明县六保担杆塘禾线坑。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罗朝宽裔孙文开、文达、文内、文先、文清、文超、文吉、文华,举家族迁移至英德沙梨园筑围建村立业。上世源流为:罗世—友亮—俊堂—铭——廷仁—卿—守舜—逸林—鸣岐—拱垣—国仕—洪佐—广昌—捷文—有琮—朝宽。

2、云浮罗氏派衍世系

茶洞罗氏

云浮茶洞开基祖罗守忠,号千一郎,罗廷贵之子,祖籍福建永定。于明神宗万历四年丙子(公元1576年),随叔父罗廷瑶与胞弟罗守胤、罗守祖及堂兄弟罗守廉、罗守伦、侄罗湘等,由永定县太平里虎岗乡石坳头村迁徙广东阳春县富林堡云利乡开村立围。至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罗守忠、罗守廉兄弟移居茶洞乡塘尾村开基。

 

大河罗氏

本支罗氏系洪源公后裔,上源为:珠系46世洪源—志明—季亮—谷荣(居福建沙县牛稠角罗家庄)—彦章(迁广东揭阳蓝田都潮坡圳背)—大四—谷泰—得贵—永达。罗永达仍居福建和平县长乐紫金山,配柯氏,生三子:文深、文富、文荣。罗文深,讳福兴,字守成,配张氏生三子:祯、清、海。罗祯七传至罗松祯,号东山,生于明嘉靖壬子(公元1552年),配张氏三娘,于万历年间迁徙广东海丰而居,尔后再迁入肇庆西门外龙顶岗天妃庙,定居泷东(今云浮)大河落业,子孙昌盛。

 

3、阳春罗氏派衍世系

罗文举世系

云浮茶洞与阳春罗氏先祖罗朝冕,宋末人。六传至罗官宁,字允祥,由员岗西方迁居界村;生子泗叙;罗泗叙生亮;罗亮生庆寿;罗庆寿生槎;罗槎生赋实;罗赋实生朝贵;罗朝贵生广积;罗广积生召廉;罗召廉生权业;罗叔业生文举。

罗文举,又名伯府,字壮达。清康熙初年,由行伍出身为召协把总。以勇敢闻,以军功授广西梧州召镇中军营守备。康熙十四年,吴三桂于云南叛反,遣众攻广西藤县,甚急,罗文举义不容辞,率领部分官兵堵剿吴匪,围之三匝。公高呼曰:“吾昔有敢战名,今为敢死时矣!”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血战七昼夜,救援不至,遂与都司刘志高苦战殉节。康熙十六年,朝廷追赠公为怀远将军,晋秩游击,谥英惠,予祭葬,荫妻子。东安县(今云浮)知县黄公道昆奉旨勒笙,墓葬茶洞望军山下。公阵亡失遗骸,仅铸银牌一面,刻公之履历而葬焉,故今方圆百里民众呼为银牌山云。妣江氏、洗氏、樊氏,均封淑人,生四子:宸鼎、均鼎、旺鼎、圣鼎;居茶洞大塘尾,奉罗文举为一世祖。罗宸鼎荫袭游击,迁京城;罗均鼎居茶洞大塘尾;罗旺鼎迁顺德县;罗圣鼎,字聪臣,号康略。清国学生,例赠武德郎,崇祀宾。兄弟四人后裔丁繁族旺,子孙昌盛,瓜瓞绵延。

 

涧水罗氏

本支系江西庐陵秀川罗后裔,其源流:珠系37世罗询—庭直—三评事—大承事—文安—公弼(讳辅之,宋宣和庚子科进士)—元永—世谦—元竟—伯华—叔恭—兴宗—荣可—以德、尚德、仲德。罗仲德,号参君,自江西庐陵马冻大安村寓居南雄珠玑巷,转居新会大良,尔后定籍阳春涧水龙台寨,为肇基始祖。

 

河朗罗氏

始祖罗千文,讳普,号洪先。据说是云锦公之子,于明永乐年间自新会大良迁徙东安(今云浮)富林堡鸭蒌石龙峡,尔后移居河邦长垌围立业。生四子:宸、敦、曰、岸;敦、岸回大良原籍;宸、曰兄弟迁徙阳春县顺阳都大铛湾堡(今河朗)开基落业。

 

佛洞罗氏

高村佛洞罗氏,据说是罗贵后代。祖居新会底。世系为:淳之—璜—南溪—钧隐—纯庵—连台。罗连台于明熹宗天启乙丑(公元1625年),自南海迁移云浮南乡太平围,又徙黄沙,后定居佛洞岗顶村立籍,为开基一世祖。

4、清远罗氏派衍世系

黄龙岭罗氏

龙塘黄龙岭罗氏,祖籍福建宁化石壁村,大明初叶迁龙川县铁场,定居紫市石雅头。先祖世系:珠系47世罗则(英远)—卿—荫—元善—洪进—铭—仲—才胜—李孙、友全、赫恕。赫恕—福进—应盛—重富—起礼。

罗起礼,重富之子。生于清顺治甲午(公元1654年)八月初九午时,康熙庚申(公元1680年),由龙川县石雅头迁徙花县狮岭,与堂兄弟起锦、起鳌筑室定居豸场。起礼,娶妻周氏,生四子:如风、如明、如锡、如宏。罗如风,由花县移居清远县龙塘镇黄龙岭开基立籍。派衍潮锦、顺锦、仁锦、义锦诸房;罗昌文—猷锦、纯锦、亮锦派衍牛路决村建围立村。历时三百多年,递传十五代,子孙昌盛,瓜瓞延绵。

 

崖鹰村罗氏

上祖为洪源后裔罗永善,居长宁县阳福高村,配邱氏,生子真二郎。世系:真二郎—玉富、玉俊;玉俊妣王氏,生二子:荣、琛,后裔罗爵、罗思、罗德、罗恕、罗特众兄弟于清乾隆十七年自长宁阳福迁徙清远滨江池十垌桃源乡崖鹰村落业,派衍马田、井头朗村、白花兰等地开基。

 

高桥罗氏

本支罗氏系南雄珠玑巷罗贵派系。上源:罗念—国鼎—朝用—指南—安—祖敬、宗敬;罗宗敬后裔派衍清远高桥根竹园、霞村洞开基。

 

滨江罗氏

清远滨江罗氏,上祖千三郎居英德九龙鹤薮。传至罗古仁,于明代迁徙清远滨江河洞堡板潭落业,为一世祖。九传至罗周贤,由河洞堡迁朱坑石涌大坪立村;后裔罗英浚于清咸丰年间千迁移横沙洲咀;罗世湘移民平山洲咀和新塘村立籍。

5、连南罗氏派衍世系

寨岗罗氏

本翅罗氏系江西庐陵秀川罗支派。祖籍福建宁化石壁,至元代安溪县尹罗

昭远,解组路经广东兴宁,爱其人淳地沃,卜籍太坪开基立业。其上世源流:34世罗—42世元良——十郎—念七郎—万—罗昭远—友文—仲延—德寿—文

—镔—凤阳—应和—有富—山—廷桂—焘。

罗焘,字达生,号若腾,生于清世祖顺治辛丑(公元1661年)二月二十七日

戌时。配李氏,生于顺治庚子(1660)十一月十七日。生五子:贻光、成一、贻旺、贻荣、贻华。据《阳山谱》记载,罗焘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由兴宁移居惠州归善县永兴约赤泥村,至其子贻光、贻旺、贻华兄弟三人复由归善县迁居新宁县三甲洞德行都珍珠坪村;至嘉庆八年癸亥(公元1803年)三房裔孙移居阳山县寨冈圩人和村开基立业;成一,出嗣廷桢子亮生承祀灯火。

 

  淇潭湾罗氏

罗君发是罗昭远后裔,与罗焘同宗共祖,为五服内从叔侄亲谊。其派衍为:珠系47世昭远—友文(友忠)—仲一郎(法兴)—德寿—文郁—镔—凤阳—应和—有亮——接先—荣华—罗明哲,由兴宁大坪移民惠阳永安角落业;—三其—朝近—罗君发,清乾隆年间,因居地村民与外姓械斗,相持不下,难于生计。悉闻同房宗叔罗必锦、罗必达、罗必通诸族兄弟居籍阳山县,而投亲迁至阳山高滩坝。时值年轻力壮,初在邻近龙水上坑牧羊数年,稍有积蓄后,娶妻成家于淇潭湾村(今属连南县寨岗)建村立业。

 

  鸡洞罗氏

  寨岗乡罗联光、罗宗星、罗仕秀上祖是罗昭远之弟罗英远。十六传罗如榕由龙川石雅头迁台山县推车朗村,数传罗联光,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由台山迁连南寨岗鸡洞开基;罗宗星携五子于道光年间,由台山徙石坑落户。罗仕秀上世原居兴宁大坪三合瓦溪坪,后移居英德大湾,于清嘉庆末年徙阳山寨岗石杭立籍。

 

  三江罗氏

   连南三江罗氏,是罗洪德后代罗万,初居乳源藤山,再迁新宁(台山),后定居英德高沙岗。罗万裔孙罗永善生友源;罗友源生必荣、必举、必科,为生活所迫,兄弟三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到连州三江当兵,罗必荣卜居三江城西,为起居始祖。

  6、南雄罗氏派衍世系

  浈昌罗氏

 

本支罗氏,奉福建沙县罗从彦为先祖。始祖罗和,字矫塘,于元至正年间从江西庐陵迁广东南雄立籍。生子适轩;罗适轩生逊忠;罗逊忠生乐凌;罗乐凌生华轩;罗华轩生永明;罗永明生廷擢;罗廷擢生继夫。罗继夫,号养拙,生于明成化戊戌(公元1478年),文有文才,武有武德。明正德己卯年岁贡,授陆川司训兼署县事,有政声,南雄府志有传。

 

雄州北门罗氏

北门罗氏系洪祖之子志光后裔。罗志光,字奇昭,以文士任江西南康教授。配袁氏,生子均静。越六世罗开国,字树勋,生于元至正辛卯(公元1351年),以大学士上疏陈敝,上怒,贬荧远州。罗树勋隐居南雄北门,娶妻育子,开基立业。

  7、广宁罗氏派衍世系

  白沙罗氏

白沙罗氏始祖罗杰,字俊文,罗贵之孙,生于宋绍兴丙子(公元1156年)。绍熙元年庚戌科乡贡,授迪功郎,任广西平乐府富川县知县。致仕,与同年李郁入绥州(今四会县)贞山都湖洞水而居。生三子:殿选、朝选、国选;罗朝选生,罗生瑞熙,罗瑞熙生时中,罗时中登进士,授江西抚州剌史,为官清廉不阿,勤政爱民。裔孙罗良坚,字文英,由故居迁籍广宁县白沙建村立业,枝繁叶茂,子孙延绵,成为广宁罗氏一派旺族!

 

崀村罗氏

沙心村罗氏始祖依文公,系洪德公大三公后裔。于清雍正丁未岁(公元1727年)自长乐小基下罗(今五华潭下大玉下罗村)迁徙于此。现已繁衍十六代,3000多人。

  上源为:大三公—承祖(长乐开基祖)—万惠—若锦—祖生—琼公—尚德(下罗开基祖)—法略—法威—荣恩—明海—依文(广宁排沙镇沙心开基祖)。

  沙心派衍字辈:

明依达茂乘开东,申经华锦显传隆:奕世荣昌绍祖德,万元安泰永光宗。

黉文俊秀家声远,和玉千仓富贵翁;昆贤大有英才志,日进高添天禄钟。

 

8、乳源罗氏派衍世系

  乳源大富罗氏系洪湖之裔千二郎,字谷亮,君赐公次子,生仁宗、仁仪、仁礼三子;罗仁仪生六子:永善、永斌、永升、永忠、永通、永厚。罗永斌生于明正统丙辰(公元1436年)正月初二,于天顺八年自英德杨火高迁入乳源大富开基落业,三子罗敏渊支分梅花桥头立业;后裔罗玉珍移居上寮傍罗家墩;罗炜迁居乐昌;罗氏金耀自西仙桥迁清洞立籍,分支竹高山、桂东乐昌牛腿立籍。

  9、乐昌罗氏派衍世系

  罗家祠罗氏

梅花双桥罗家祠派系源自江西庐陵秀川,始祖罗正益,元末进士。明初洪武年间任韶州府尹,致仕卜居乐昌皈上杨毡五凤岩施渡船土地庙前立籍,名罗家渡,后移居田头落业。生八子:英、忠、恕、贵、所、进、锦、言;其中忠、英迁徙湖南湘乡五十二都开户,宗诏、宗海兄弟后裔移民笆篱堡,分支南冲开基立籍。

 

梅花双桥罗氏

本支罗氏系洪湖支系,始迁祖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于明初自福建上杭迁入广东英德,移籍乳源大富居焉,尔后定籍乐昌梅花双桥;念一郎后裔居双桥上罗,三传通二郎分迁桂阳汝城岭秀燃古杭而居;罗春贵、罗春显迁清洞水井门,有后裔回迁乐昌。念二郎自上杭迁江西龙南县高沙堡,再迁广东乳源双桥大树下,子嗣昆、坤、珍迁徙乐昌潭斗水桐木冲马溪立业。念三郎于明朝初叶自上杭迁乐昌梅花山背,其子罗永全自梅花山背迁徙青竹岗开基,派衍湖南宜章润坪白石堡等地。

 

雷石垅罗氏

本支罗氏系江西庐陵秀川罗之裔罗昭远子嗣罗正宣。上源为:珠系38世遵公—元—金—涣—元良——十郎(自吉水迁福建石壁而居)—念七郎—万—47世昭远(肇基广东兴宁大坪开基)—友亮—金堂(自大坪移居高车)—铢—圣—廷弼—孝思(字泽场,生于明洪武丙辰年,岁进士,任福建汀州府教授而卜居长汀)—道显(字万福,生于明永乐甲申,仕上杭县丞,卜居上杭)—德茂—宗源—正宣;罗正宣于明嘉靖末年迁徙乐昌雷石垅落业,子孙昌盛。

 

九峰罗氏

九峰罗氏系洪德公大三之裔念三郎,原居江西安远县仁台乡石硖村。妣郑氏,生子:千一郎。千一郎生七子:文(迁瑞金)、文(居南昌)、文瑛(徙英德)、文璜(居长宁)、文琮(居石城)、文璋(迁吉安)、文(迁兴宁)。罗文瑛自安远迁徙广东英德,卜籍大坡观音山茶园坪,生子钦—仕禄—介,字景惠,号耿圃,自英德迁移翁源长安乡马洞村落业;妣万氏,生四子:芝、兰、首、芸;长子芝,字秀灵,仍居翁邑,兰、首、芸兄弟于明世宗嘉靖年间,自翁源迁乐昌九峰油草塘开基立业。

 

罗村罗氏

罗村罗氏系洪湖之裔,基祖罗明远于宋末元初自福建上杭迁入广东乐昌,开基长来罗村,子孙昌盛。

  10、曲江罗氏派衍世系

  曲江罗氏系洪湖子嗣,上源:46世洪湖—世瑞—文素—宠熙—君赐—千四郎—宣六郎—万一郎—仲一郎—宗明—思民—永俊—罗—仲英—一郎。一郎于清康熙年间自上杭迁徙广东永安(今紫金)西门约博居立籍,后择本邑陈塘村创业。后裔文进、锦分居龙门、柏布;罗绶锦携子帝文于清中叶由永安县埔尾约小黄花迁徙韶州府曲江县安山洞,土名早禾田开基落业。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