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溪村
良溪旧称“蓈底”。位于江门蓬江区棠下镇,自南宋绍兴元年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至此开基。“良溪古风”被誉为蓬江十景之一。目前良溪古村没有进行大规模地开发,使良溪保存旧风貌。
1 基本情况
良溪,位于蓬江区棠下镇北面约2公里,与鹤山雅瑶接壤,面积有7.56平方公里 ,常住村民有1642人,506户。良溪古村有500多户人家,据调查,有80%是罗姓,少数是谢姓和何姓。据史书记载,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南迁始祖罗贵带领36姓共97户人家携妻带子,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良溪村安家落户,其子孙又在江门五邑及珠三角周边地区繁衍。据专家考证,江门五邑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可以从随罗贵南迁良溪的36姓中找到自己的祖先。因此,罗贵率众南迁,成为我国两宋时代,继南雄珠玑巷之后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南迁活动。
良溪古村开基久远,北宋时已有谢、龚人氏居住,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罗贵率领36姓97户,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至良溪,至今879年。聚散随缘,迨至今日,罗姓成了良溪村的大户。
明朝初年以前,良溪村周边原生长有许多蓢草植物,良溪又称“蓢底”,后因蓢草被灭,而遗有溪流,又因溪水养育一方人,逐改称“良溪”,意为好的溪流,好的地方。村中民居以青砖为主,许多门额的雕刻十分精细考究,山墙边描草龙,搭灰塑,屋梁下的水墨绘画都相当精彩。良溪村背山而筑,面水而居,成弓箭形,弓箭弦式的河涌从村前流过,村前的池塘开阔,晴波潋滟,硕大繁茂的古榕把根紧紧地扎在村口的池塘上。水、建筑与古民居环境的组合,体现了旧时风水理论指导村落建设布局的综合价值。村里至今仍完整保存着许多清代到建国初期的建筑:有贞洁牌坊1座,祠堂2间,庙堂4间,韫石堂,雕镂2座,护村墙、护村河,名人故居6间,商铺4间,明清古民居若干座等。现在已成了村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
如今,良溪村古貌依存。整个村落没有因为世事的变迁而变样,即使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也没殃及。古村以青砖、石瓦为主,基本保持清朝建筑风格,行走观赏,如走进历史纪录片,随着幻灯的切换,尽显故园春深花开花落。
最完好的清末建筑
在良溪村,堪称古建筑民居群最富丽堂皇的私人住宅“韫石堂”,是村中保存最完好的清末建筑。韫石堂坐落在一排沧桑的民居中,屋子的结构是传统的岭南民居风格,中央大厅的屏风及左右房门都镶着由红、橙、黄、绿、蓝5种颜色拼成五彩透光的玻璃。屏风和窗棂上则镶嵌着精巧别致的雕花玻璃或者雕字玻璃。帮守门的阿婆告诉我们,屋主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在建造房子的时候,他是专门请人到南韩购买这种上乘的彩花玻璃。
深藏罗门吴氏的悲哀
清乾隆元年留下的贞节牌坊,与别处牌坊立于空阔处不同,这个牌坊显得异常低调,甚至紧贴着牌坊外包了一层墙,似乎要把自己藏起来,藏得更深一些。如果是我们单独来有意寻找这个牌坊,即使站在它的门外,也不可能发现它的存在。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牌坊保存得非常完好,上面有着“旌表节妇罗门吴氏”的字样。
朴实无华受人景仰
罗贵墓在良溪村东凤凰山的半山腰上。这块占地100平方米的古墓周边遍植松柏,很明显寄托着后人的敬仰之情。罗贵墓初看上去朴实无华,虽然在1992年重新修葺过,但却整旧如旧,不事奢华。[3]
2006年良溪古村被省历史学家誉为“后珠玑巷”,2008年9月被省文联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称号。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