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寻根问祖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时间:2018/1/24 9:47:39  作者:未知  来源:中华罗氏文化网  查看:2712  评论:0
内容摘要: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 楚武王灭亡了罗子国之后,为了在北进时,防止可能遭到罗中遗民的干扰,于是便把罗的遗民迁到楚都丹阳...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楚武王灭亡了罗子国之后,为了在北进时,防止可能遭到罗中遗民的干扰,于是便把罗的遗民迁到楚都丹阳附近的枝江,其目的与役使罗人修筑丹阳城有密切联系,罗这时已成为楚 的附庸国。
  到了楚文王时,由丹阳迁都于郢,因罗在枝江,逼近郢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楚文王又将罗的遗民迁到今日湖南汩罗。

  当罗被楚灭时,还有一部罗人不愿降服楚国,他们和卢、庸遗民向西越过神农架进入川东,定居于阆中,成为板楯蛮七姓之一,后来有的便融入于土家族。一以则继续西迁到北胜县,成为彝族的大姓罗氏。另一支则迁入贵州东部、南部,与于越、扬越融合为布依族,罗姓成为布依族的大姓。罗姓布依族人是古罗子国之后,罗子国被楚文王徙至湖南省汩罗后,在那里定居过一段时期。后来,有一支又越过罗霄山脉到江西。据说罗霄山脉的得名也与罗子国后裔有关。再后来,复从江西西经湖南辗转迁到贵州,形成罗甸国和罗番。《经世大典·招捕总录》的《八番顺元诸蛮》篇中载:元世祖至元十五年,罗殿国主罗阿察等及遏蛮军番主罗笃纳土来降。《元史·地理志》的《八番顺元诸蛮夷官》篇中则作:“罗甸国主罗阿察”,“罗阿资罗甸国遏蛮军安扶使”,又谓“八番,罗氏等国”,后又分别立八番、罗旬二宣慰司。在罗甸国置罗番遏蛮军安抚司。又设罗博县,今改为罗甸县。今罗氏仍为布依族中之大姓,为罗甸国和罗番的后裔。咸丰《安顺府志》卷一五《风俗志》载仲家七大姓中有罗氏. 有的罗人,则由湘北南迁于湘南,加入了瑶族十二姓之一,如广西龙胜的白水保存的瑶族《评王券牒》中署有罗道门、罗行,原存湖南蓝山县荆竹乡新寨村的《万福攸同,兰桂腾芳》瑶人谱牒中有罗竹奉。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僚人”(布依族 壮族)罗氏
 “僚人”,是对壮族、布依族统称。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是贵州南部的罗甸、平塘、惠水、贵定、龙里、紫云、望谟、贞丰、镇宁、平坝等地,以及广西桂北与贵州南部紧邻的红水河中下游部分地区。

  罗姓是僚人人口较多的大姓之一。壮族 布依族罗氏为古罗子国后裔,罗子国被楚文王迁到湖南省汨罗,在那里定居了一段时间之后,其中一支越过罗霄山脉到江西。后来,这支罗人又从江西辗转迁徙到广西,唐代西原蛮首领有姓罗者,西原地区在今广西左、右江流域。 据说罗霄山脉的得名也与罗子国后裔有关。再后来,复从江西西经湖南辗转迁到贵州,形成罗甸国和罗番。《经世大典·招捕总录》的《八番顺元诸蛮》篇中载:元世祖至元十五年,罗殿国主罗阿察等及遏蛮军番主罗笃纳土来降。《元史·地理志》的《八番顺元诸蛮夷官》篇中则作:“罗甸国主罗阿察”,又谓“八番,罗氏等国”,后又分别立八番、罗甸二宣慰司。在罗甸国置罗番遏蛮军安抚司。又设罗博县,今改为罗甸县。今罗氏仍为布依族中之大姓,为罗甸国和罗番的后裔。其统治中心更多的时候大概是在今天望谟的乐旺(罗王)村。尽管该国的势力时有消长,但是,在中原专制帝国虎视眈眈之下能够连续存在五百多年,可不是简单的事。在汉文文献里有记载的最早僚人罗姓人物有罗阿资,及其后裔罗以植、罗以崇两兄弟,他们是元代罗甸遏蛮安抚司(罗甸国到元代之后改称)的首领,也是罗甸国的世袭首领。罗甸(殿)国的首领在立国的初期,被唐王朝封为“罗殿王”,大约到了唐末五代十国以后,由于汉族逃离中原,大量迁徙南方边地,罗甸国贵族受更加深一层的汉文化影响,逐以国名为姓取汉名。到北宋末年,由于中原专制统治者对僚人地区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不但残酷镇压南僚地区侬智高部族的反抗,在北僚地区也对罗甸国实行打压,并利用自三国时代起就移居黔西北地区的羌氐族系水西部(贵州彝族先民)来对罗甸国进行双向联合挤逼。自十一世纪中期(北宋至和年间)以后,罗甸国被宋朝所遣将领王、黄两氏占据,罗甸国王沦落为地方蕃主--罗蕃(今册亨罗烦)。从此,直至清代初期“改土归流”,罗氏政权才真正消失。)。“八番”首领中的大多数姓氏如卢、罗、韦、龙等,至今仍是布依族中人口众多的大姓。另据乾隆《独山州志》载:“明洪武初,独山司分地方为九牌……又立奉目曰莫、曰陆、曰梁、曰黎、曰韦、曰孟、曰岑、曰罗、曰吴共九人,是为九姓。分姓分管九牌,而统于土司,故名‘九名九姓长官司’也。”今独山县内的莫、陆、罗等九姓都是布依族。咸丰《安顺府志》卷一五《风俗志》所载“仲家”七大姓中就有罗氏。清末与罗光远发动“覆清灭洋”起义的贵定人罗发先,就是布依族人。罗姓族人上千年的历史线索是相当明晰的。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据当地罗氏家谱,部分墓碑记载和寨老介绍,清朝咸丰年间,都匀地区各民族受广西太平军起义和黔东南苗族张秀眉揭竿起义等抗清抗暴运动的影响,与都匀、贵定交界的摆忙石板寨布依农民罗维,自幼习武、性格刚直,正值年轻力壮的他组织当地农民在当地各山头修筑了12个踞垒分兵固守,并在都匀、贵定等周边进行“抗粮抗苛捐杂税”等抗暴活动,同时还与坝固苗族柳天成等率领的义军轮番围攻都匀城,云贵总督恒春亲自围剿。1871年清迁调集大批官军进政各路义军,罗维率领的上千义军与清军顽强抵抗,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逃往深山老林,医治无效于1974年身亡。现在当地营坡山麓南侧有罗维之墓,碑文略有记载此段战斗史。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据传明嘉靖年间,广西那地、南丹、东兰、田州、归顺等地的 兵集结那地州操练,土司罗武杰见来自各州的将士人心涣散,军纪松懈,为了严明军纪,提高战斗力,便经常组织3人缚腿赛跑,优胜者赏。后罗武杰随瓦氏夫人赴江浙抗倭,获胜而归。那地州的壮民为颂扬罗氏功绩,举行盛大的龙灯庆功会,并表演了缚腿赛跑活动。咸丰年间,罗氏十三世孙罗腾皋袭任土司后,为弘扬祖绩,把3人缚腿赛跑改为3人穿板鞋比赛,深受群众喜爱而流行至今。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苗族罗氏

  何光岳先生认为的:“蚩尤是苗族人一致公认的民族祖先。……后裔便姓蚩和尤。”鬻熊是楚人的先祖,正是他助周伐纣有功,周成王分封诸侯时,才封他的孙子熊绎立国于丹阳,是为楚国。而这个辅周伐纣的楚人——鬻熊,就是髟矛人(苗人)这支军队的首领,也就是范文澜先生所说的髟矛人酋长。故,我们说鬻熊是苗族是有依据的。按他的姓名称谓来说,与文山苗族的姓名称谓吻合。“鬻”为名,“熊”为姓,名前姓后,具有苗姓特点。这种苗姓称谓在文山苗族中一直沿用至今,且熊姓苗族仍是西支苗族的大姓之一。不仅如此,就是史籍记载的楚之先人中的季芈、穴熊,都具有名前姓后的苗姓特点。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楚苗姓氏文化的一致,因为他们都是上古东夷部落集团中祝融和蚩尤的后裔,其文化发源地均在山东、河南以及河北一带。至于楚的“芈姓”之“芈”,则是苗语“猫”的转读,且二者均以“m”为声母。罗姓与楚人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中华姓氏通书·罗姓》的大量考证认为:罗姓与楚之熊姓均源于芈姓,都是祝融之后。由此可见,苗族“多梭”实为祭祀其祖先祝融。其实,祝融是苗族的祖先并非我们的高见,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早就认为:“祝融,为重黎之后,实是苗族”。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雍正《云南通志》载:“苗子有九种,黔省最多,正滇则宣威,镇雄亦有,多是花苗……多田、罗、陈、蔡四姓”;乾隆《贵州通志·苗蛮》说:“西苗,在平越(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升平越防御千户所置,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及清平,所属有谢、马、何、罗、卢、雷等姓”,李宗防《黔记》卷三也有相同的记载:刘锡藩《岭表纪蛮》据滇、黔省志所载,称西南各地苗族的姓氏以“杨、韦、陈、罗、田”等16姓为最多;刘人熙《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在记泸溪县的苗瑶族情况时说:“士人蟠林菁者,为吴、龙、廖、石、麻五大强族,外有彭、罗二姓亦强”;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记载,苗族姓氏中以包括罗姓在内的21个大姓人数最多。可见,原本是汉族的罗姓人在历史上融入了苗族,成为苗族大姓。 乾隆《贵州通志》卷七《苗蛮》说:“西苗,在平越及清平,所属有谢、马、何、罗、卢、雷等姓”,李宗方《黔记》卷三所载亦同;刘锡藩《岭表纪蛮》据滇、黔省志所载,称职西南各地苗族的姓氏以“杨、韦、陈、罗、田”等十六姓“为最多”;刘人熙《湖南各县调查笔记》记泸溪县的“苗瑶”族情况说:“士(土?)人蟠林菁者,为吴、龙、廖、石、麻五大强族,外有彭、罗二姓亦强,叛服不常,至清时,乾嘉始靖”;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列举的人口“很多”的21个苗族姓氏中就有罗姓;1936年湘西苗民革屯运动中,列名在《永绥县解除屯租诉愿团快邮代电》上的“城乡苗民代表”中就有罗荣华其人。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彝族罗氏 

  彝族中也有罗姓,据《贵州府志》记载:贵州水西彝族“安氏,其先曰济火,本姓罗氏”。据今贵州彝族当地人说,其先为烈显族源的苏纳、义陇家支,后世子孙由于分迁五个不同的地区,而有了五个姓氏,其中有一支迁到大方城东瓜林而姓罗。又有彝族俄母氏汉姓为罗。 当罗被楚灭时,还有一部罗人不愿降服楚国,他们和卢、庸遗民向西越过神农架进入川东,定居于阆中,成为板楯蛮七姓之一,继续西迁到北胜县,成为彝族的大姓.罗氏罗姓是彝族的一支大姓.乾隆《北胜府志》卷25贵州彝族亦有罗氏。据《贵阳府志》:贵州水西彝族“安氏,其先曰济火,本姓罗氏”,因助诸葛亮南征有功,受封为罗旬国王。还有段传说:“水西土司安氏之先,盖出昆明。有祝明者,居堂狼山中,以伐山通道为业。久之,木拔道通,渐成聚落,号其地为罗邑,又号其山为罗邑山”(康熙《大定府志》)。大理国时期,所设三十多部中就有罗部、罗婺部、罗雄部、罗伽部。(方国瑜《彝族史稿》)彝族的种号多以父名母姓取名,如《元史·地理志》云南行省武定路:“以其远祖罗婺为部名”;罗雄州:“有罗雄者居此甸,至其孙普恐,名其部曰罗雄”。彝族中还有这样的话:“罗婺粮好拨,罗婺子孙不能做人家的奴隶”。由此可见,一部分罗人融入了彝族。这些罗姓,已经是彝族的罗姓,而不是汉族的罗姓了。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罗炳辉 就是彝族人,但他家谱明确是源于豫章罗氏。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土家族罗氏 

  楚灭罗国时,有一部分罗姓人不愿臣服楚国,便和卢、庸遗民一起向西越过神农架,进入川东,定居阆中,成为“板楣蛮七姓”之一。板楣蛮为古代巴人的一支,因曾使用“虎皮衣楣”的武器而得名。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汉高祖“复除民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不供租赋”。《后汉书·南蛮西夷列传》记载了板楣蛮为汉高祖刘邦立国立有汗马功劳,而被免去租赋之事。 史载: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溪州刺史彭士愁“蛮军”与楚王马希范军队作战失败,派其子彭师高率诸蛮酋长田开斌、覃行方、向存佑、罗君富等,携锦、溪、蒋三州印向楚军请降会盟,以后又铸立铜柱于会溪。(《土家族简史》)宋代于铜柱上补刻衔名的54人,中有“湘州罗文瞻、史军罗万能、巡检罗万贵、水南都指挥史罗文彦”等。(谢华《湘西土司辑略》)《读史方舆纪要》:罗城洞,“在(大庸)所西,本蛮峒。宋嘉祜二年(1057),罗成蛮寇澧州,州兵击却之”。《宋史·西南溪峒诸蛮》载:“元祜三年,罗家蛮寇抄,诏召(彭)仕诚及都头覃文懿等至辰州约束之。”贺龙元帅的祖母罗氏,亦是土家族。(《贺龙年谱》)这是一部分罗人融合于土家族的证据。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白族罗氏 

  白人原称僰人,史书又称“白蛮”,是白族的祖先。白人原来聚居在洱海及其邻近地区,曾经建立过南沼和大理国。据元人李京的《云南志略》记载,元代白人主要聚居在中庆(昆明地区)、威楚(今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永昌(今保山地区)等路府。统治者王室和贵族,控制了从中庆、威楚、经大理至永昌等重要地区的交通线,并于沿线要地建立起若干城镇,分封在各地区的白人贵族以这些城镇为中心,不断扩张统治势力。白族人民也进而散布到姚安、丽江、鹤庆、北胜、腾冲、顺宁、元江、临安、澂江、曲靖、武定等地。大理国段氏强盛时,白族曾经发展到黔西的普安,川南的大渡河以南地区。明清时云南兰州 (故治在今云南兰坪县)土知州、土舍均为罗氏,系白族。今白族有罗姓。 明王朝建立后,承袭和发展了历代封建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和元代的土官制度,在云南广泛推行土司制度。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授纳西族木氏为世袭丽江土知府,兰坪、碧江和福贡部分地区为木氏下属的兰州罗氏(白族)土知府管辖;罗氏土司衙署位于县城西南方之兔峨街。1919年始建,1921年竣工。有楼房7方,漏角6间。整体建筑格局为四合院。前有照壁,内有公堂和监狱。总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侗族罗氏 

  广西三江、龙胜一带侗族聚居地区,有的姓氏还习惯于过本姓氏的节日,如杨姓过“杨节”,吴、胡姓过“甲戌节”,罗、石姓过“末节”。《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侗年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彦洞的龙姓侗族是最早落户于此,后来罗、黄、王、龚等姓祖先相继而来。罗姓祖先为村寨和睦,于十一月廿七杀猪宰牛、打糯米粑,宴请各姓亲;十二月初一,其他姓家族也设宴答谢。另一传说是因在战争兵乱的年月里,罗姓祖先听到有军队要过境的消息,就提前于十一月廿七日杀猪宰牛过了年。后来其他姓的人家知道了,也于十二月初一过了年。从那时起,直到现在。种种传说都显示了祭祀祖先的节日内容。节日的礼仪体现了庆祝新春的气氛。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瑶族罗氏 
  居住在广西西部一带的背篓瑶认为密洛陀是他们的始祖女神。在他们中流传着这样的创世歌:“密洛陀让他们走,密洛陀叫他们结婚。兰和罗成双,韦和蒙结对。……”这就是背篓瑶兰、罗、韦、蒙四大姓的起源。据说罗姓的始祖叫罗得元。在蒙姓中还有大蒙、小蒙的区别,据说大蒙的始祖生了七个儿子,分别姓蒙、兰、韦、罗、潘、袁、卢七姓,就是说罗姓又有了一个来源。又瑶族勒楼氏,汉姓为罗。宋代有郴州黑风峒瑶首领罗世传,于嘉定元年 (1208年)二月在桂阳黑风峒起兵反抗官府,不久投降,宋授以承节郎。后再次起义,率领义军经常于宋国的边境一带活动,杀死了宋军的飞虎统制边宁。江西、湖南等地的官府闻讯皆惊恐不安。不久,再次被朝廷招安。嘉定四年二月,与兄罗世禄再次起事,九月为部下所杀。现在瑶族罗姓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巴马、东兰、田东、都安、南丹县大瑶寨等地区。 

  至于罗人加入瑶族,证据更为确凿。如广西龙胜县白水与临桂县宛田石灰窑村的《评王券牒》中,均署有罗道门、罗行,原存湖南蓝山县荆竹乡新寨村的《万福攸同,兰桂腾芳》瑶人谱牒中有罗竹奉。又如宋代郴州黑风峒瑶首领罗世传,于嘉定三年(1210)率部众扰宋边,与宋军战,杀飞虎统制边宁,江西、湖南皆惊扰; 同年,知隆兴赵希怿、知潭州边弥坚共招降之。(《中国少数民族名人辞典(古代)》罗姓为瑶族十二大姓之一。据今人盘朝月实地调查,包括罗姓在内的瑶族广泛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上百个乡村。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蒙古族罗氏 

  蒙古族在发展过程中,与汉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彼此互相吸收和互相渗透,在姓名中彼此也有影响。蒙古人的姓是多音节的,受汉族的影响,逐步演变成单音节的姓,即以一个音节字为姓。有一部分罗姓蒙古人就是汉化的结果。另外,明朝政府对蒙古族实行同化政策,提倡蒙古人改用汉姓,并对蒙古人赐以姓名。如有克罗俄领占者赐姓罗,名秉忠。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水族罗氏

  据宣威县阿都乡八家寨水族《罗氏家谱》记载,祖籍为南京应天府竹子巷柳树村。后迁广西,明洪武年间随付友德手下的一位陈大人征南入滇。先居住选南,清康熙年间迁八家寨安居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满族罗氏 

  清满洲人中的罗姓,世居沈阳、吉林乌拉等地,《清朝通志·氏族略》载:“(罗)定桂,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世居沈阳地方,任大理寺卿。”“罗世泰,镶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世居沈阳地方,任郎中。”“(罗)锡国,正黄旗人,世居吉林乌拉地方,天聪时来归,任护军校,其曾孙吉禄系举人。”又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萨各达氏、罗佳氏、鄂穆绰氏等后均有改姓罗者。今满族仍有此姓。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土族罗氏 

  土族中的罗姓是罗古尔氏汉化过来的,在土族语言中,罗姓人叫罗古尔·孔(意为种油菜籽的人们),罗古尔出产油菜籽,罗古尔人以擅长种油菜而闻名于远近,故土族语言译成汉语,取罗古尔氏第一个字罗为自己的姓。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京族罗氏 

  京族原称“越族”,自称“安南”,其祖先是在400多年前从越南所涂山、春花、宜安、瑞溪等地陆续迁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漓尾、巫头、潭吉诸岛上的。据调查京族共有包括罗姓在内的31个姓氏,罗姓京族居住在漓尾。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拉祜族罗氏 

  拉祜族人名中到清嘉庆年间开始出现姓氏,但当时只有李、石、张三姓。后采,由于拉祜族与汉族和临近民族的交往日渐频繁,他们的姓也增加了,目前拉祜族中有包括罗姓在内的多个姓氏。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哈尼族罗氏 

  明朝初期,云南临安知府赐给滇南土官李、赵、陈、钱等汉姓,是哈尼族使用汉姓的开始,后来在与汉族交往过程中,一些哈尼族人也开始使用汉姓了。现在哈尼族中使用的汉姓有包括罗姓在内的多种姓氏。


寻根问祖:中国少数民族罗氏源流


黎族罗氏 
  《明史》载:永乐四年 (1406年)“琼州属县生黎峒首罗显、许志广、陈宗等三十三人来朝”,说明在明朝时黎族中便有了罗姓。现在罗姓黎族人主要居住在海南省的乐东县。

其他少数民族罗氏 在仡佬族、东乡族、回族、、朝鲜族、羌族、布朗族、俄罗斯族、仫佬族、佤族等民族及台湾土著人中均有罗姓。





上一篇:守义公后裔
下一篇:寻亲启事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