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谱谍选载

罗氏参考文献

时间:2015/3/10 22:30:36  作者:罗元  来源:中华罗氏文化网  查看:4449  评论:0
内容摘要:——罗氏参考文献—— 1、《世本》五十篇:战国时史官所撰,记黄帝讫春秋时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等。以汉刘向的《世本》作为中华谱学兴的标志,具有明显的谱牒特征和功能的古书,至南北朝为谱牒研究和修撰的黄金时期。原书约在宋代散佚。清有钱大昕、王谟、孙冯冀、秦嘉谟、张澍等辑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合印...

——参考文献——


 

1、《世本》五十篇:战国时史官所撰,记黄帝讫春秋时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等。以汉刘向的《世本》作为中华谱学兴的标志,具有明显的谱牒特征和功能的古书,至南北朝为谱牒研究和修撰的黄金时期。原书约在宋代散佚。清有钱大昕、王谟、孙冯冀、秦嘉谟、张澍等辑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合印《世本八种》,其中以雷、茚两种较佳。

※ 刘向(公元前77~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东)人。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四世孙。“居列大夫前后三十余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著作颇丰。据记载有《说苑》五十篇、《七略别录》二十卷、《世本》二卷;《别录》的著作内容十分完善,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可惜这本《别录》早在唐代就已失传了。

2、《礼记》:亦称《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西汉戴圣编纂,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有《曲礼》、《檀张》、《王制》、《月冷》、《礼运》、《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大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也有讲礼的古书。有东汉郑玄《礼记注》、唐孔颍达《礼记正义》、清朱彬《礼记训纂》等。

 ※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东汉经学家。曾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学。玄游学归里,聚徒讲学和潜心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书,成为东汉经学的集大成者,称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3、《大戴礼记》五十八卷,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述而成,今残缺。作者戴德,字延君,梁郡治(今河南商丘)人。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仕信都王(刘器)太傅,与兄戴圣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曾立为博士,称为“大戴”。

4、《周礼》:儒家经典之一。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古文经学家认为周公所作。今文经学家认为出于战国,也有人指为西汉末年刘歆所伪作。全书共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等六篇。有东汉郑玄《周礼注》、唐贾公彦及清孙诒让《周礼正义》等。

5、《左传》:作者左丘明,鲁国人。春秋时期史学家。任鲁国太史,双目失明,与孔子同时。相传著《左传》、《国语》等书。后人杜预、王伯祥等为《左传》注或解释读本。

6、《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史书,计二十一篇:司马迁和班固认为是春秋时左丘明撰。后人也考证认为战国时其史官编纂而成。这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有重点地记述了从周穆王起至鲁悼公止五百余年内,有关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重要史实。《国语》有三国时韦昭注本、近人许元浩《国语集解》等。另有《国语选》,傅更生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7、庄子(约前369~288),名周,战国时蒙(今河北商丘县东北)人。据《史记》记载,他曾为蒙漆园吏,是个下层小官。却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史称“庄子”,所著《庄子》五十二篇,集先秦道家思想之大成。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历来注解极多,今通行本有晋郭象《庄子注》、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54年出版。

8、《韩非子》,:即韩非(约前280~233),出身韩国贵族,是荀子的学生,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纂而成《韩非子》,集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共五十五篇,二十卷。提出了一套“法”、“本”、“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重要的有《显学》、《孤愤》、《解老》、《喻老》、《五蠹》、《难势》等篇章。以宋乾道黄三八郎刊本,校以明正统道藏本。有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当代梁启雄《韩非子浅解》等注本。

9、《六韬》:古代兵书。传说为周代吕望(姜太公)作。后人研究,有人认为是战国的作品。现存六卷,故称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10、《吕氏春秋》: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杂家代表著作。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时名、法、墨、农和阴阳道家言。

 ※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期卫国(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在赵都邯郸遇见入质于赵的秦国公子异人(即庄襄公),以不韦计得归继位。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

11、《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首尾三千年左右。取材广泛,记事翔实,内容宏富。这部不朽的历史名著,在我国史学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我国第一部传纪体通史,是研究西汉以前历史的必读典籍。历史上为《史记》作注的很多,有刘宋裴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清张文虎《校勘史记集解札记》五卷、郭崇焘《史记札记》,王伯祥有《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十岁能诵读古书。二十岁以后出外游列诸郡,开始了政治生活。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后司马迁三十八岁继任父职。着手搜集史料,酝酿写作,经过五年的准备,开始了《史记》的著述。后为李陵败降匈奴事辩解,触怒了刘彻,下狱,处以腐刑(阉割)。虽然如此,仍在狱中缝续写作。至刘彻太始元年,被赦出狱,任命为中书令。他发奋继续写作,直到征和二年,前后经过十四年的时间才完成此书。此时司马迁已五十五岁了。

 ※ 张文虎(1808~1885),字孟彪,自号天目山樵,江苏南汇(今上海市)人,诸生。博览群书,对于经学、小学、历算、乐律均精研深造,尤长于校勘。

12、《水经》:我国第一部专门记述河道水系的著作。据说汉桑钦撰,有说晋郭璞撰,据考证成书于三国时代。全书一万字,所载水道一百三十七,每水各成一篇。今本只存一百二十三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书中所述河流经过的地方,作了亲身考察,又广泛吸取前人有关山川地理著作的精华进行注释,是考古学的一部古典巨著,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誉。

 ※ 郦道元(?~527),字善长。生于北魏献文帝天安元,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官东荆州剌响。好学博览,执法严峻。后为关佑大使,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13、《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神话故事集。其写作时代无定论,传说是夏禹、伯益所作,实际上不会那么早,也不是成于一时、一人之手,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秦汉时又有增补。全书十八卷,分《山经》与《海经》两大类。内容丰富,绚丽多彩。它记载了传说的山川地理、金玉矿产、奇鸟异兽、殊国异域、民族历史、风土宗教等。被誉为古代神话之“渊府”。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一定的价值。

14、《离骚》:《楚辞》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离骚》,旧解释为离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作者在前半篇中,反复倾诉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后半篇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反映出屈原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 屈原(约前340~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是我国战国时间的大诗人。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但为反动贵族子兰等所谗,先后两次被楚王放逐,最后投汨罗江自杀。他一生写了许多优秀诗歌,如《九歌》、《问天》、《九章》等,留下的都收集在《楚辞》里。

15、《竹书纪年》: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原本写于竹简而得名。西晋武帝太康二年,不准(人名)在汲郡(今河南省汲县西南)发掘的一座战国魏墓中,得大批竹简古书。凡十二篇,叙夏、商、西周、春秋时晋国和战国时魏国史事,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所记如“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等,皆异于传统记载。此书宋时佚失,清朱右曾辑有《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据以补辑为《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资料。

16、《盐铁论》:西汉桓宽编著。记述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集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京城举行会议,“问民间所疾苦”。贤良、文学从反对铁官营、均输、平准开始,对政府的政策进行了全面批评,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反复辩论。《盐铁论》记述了双方的论点。书分十六卷六十篇,各立标题,但内容仍互相连贯。

17、《毛诗》:相传为西汉初毛亨和毛苌所传。据称其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毛诗》在西汉时末立于学官。东汉郑玄作笺。

18、《急就篇》:以韵语撰写,便于记诵,供当时学童识字之用。作者史游,西汉人,文学家,元帝时任黄门令。

19、《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传内二十一篇。书中以道家思想为主,综合儒、法、阴阳五行等家的杂家作品。这本书有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流传至今。

20、《十三经注疏》: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疏,四百一十六卷。《周易》用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颍达等正义。《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孔颍达正义。《毛诗》用汉毛公传,关玄笺,孔颍达等正义。《周礼》、《礼仪》都用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用郑玄注,孔颍达等正义。《春秋左传》用晋杜预注,孔颍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等,用汉何休注,唐徐彦疏等注、疏与正义。

21、《太平寰宇记》:北宋地理总志。乐史编著,二百卷。太平兴国时基本完成。作者杂取山经地志,纂成此书,始于东京,终于“四夷”。其后晋割让契丹的幽、蓟十六州,仍列其名,以表达时人恢复燕云志愿。采摭繁富,惟取赅博。除因袭《元和郡县志》门类外,又增加风俗、姓氏、人物、土产等门,为后来总志体例所沿据。所载唐以前地志佚文,可补史籍缺略。今本失去八卷,《古逸丛书》刊有杨守敬从日本辑回所缺五卷半。

22、《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等编纂。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记载历史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止于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能按照战国、秦、汉、魏(三国)、晋、宋、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次序,记载了十六个朝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兴衰治乱的历史,是一部依时代为序,以年月为经的规模宏大、成就空前的通史。《通鉴》问世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乃至发展成后世注、改、续、仿等盛行的“通鉴学”。

 ※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政治家、史学家。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下侍郎(宰相)。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八卷呈上,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为《资治通鉴》。著作尚有《稽古录》、《司马文正公集》等。

23、《路史》:四十七卷,计前纪九卷、后纪十四卷、国名纪八卷、发挥六卷和余论十卷。南宋罗泌撰,主要论述我国传说时期的史事。汇集了很多传说及史料,亦引用了很多珍贵文献。

 ※ 罗泌,字长源,号归愚。南宋江西庐陵(今吉安)人。采集各种典籍史书,引据浩博,文采瑰丽著成具有文史价值的典籍《路史》。

24、本章参考文献有《罗氏史话》、《罗氏史料》、《罗氏族谱》等,本书有关罗氏派衍世系与罗氏族谱史略与谱序篇,将在罗氏派衍世系篇章中详细介绍。


上一篇:湘潭鼓磉洲罗氏派衍世系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