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始祖罗魁鑑避乱于蜀的时代背景“甘州兵变”考
作者:罗中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大清同治彭水罗氏族谱》、彭水与长寿民国十一年合修《九柏公谱》、2018年《渝彭罗氏魁鑑祀孙九章公支谱》等谱所载“明嘉靖工部侍郎罗魁鑑入川督办皇木,逢甘州军乱,避乱于蜀,落业于四川省酉阳州彭水县城一百二十里外郁山镇南京街”,从这句话可知:入川始祖罗魁鑑避乱于蜀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应该是“甘州兵变”,那么什么是“甘州兵变”,根据有关文献归纳整理还原“甘州兵变”的来龙去脉如下:
嘉靖元年元月,嘉靖帝终于可以使用自己的年号了。新年之始,嘉靖帝到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官和朝贡使臣的拜贺,嘉靖朝开局十分顺利和气,嘉靖帝也很是高兴。
不过好运不长,接受新年拜贺不久,朝廷便接到来自西北地区的加急奏报:甘肃的守边士兵叛变了!史称“甘州兵变”,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当时的甘肃首府。
当时,甘肃镇有三大高官。首先是总兵,他可以直接统领士兵打仗;其后是巡抚,运筹帷幄,制衡和指挥总兵;巡抚之后是镇守太监,代替皇帝和朝廷来监督巡抚。三个人在一起,各有权限,相互监督。关系要是处理得不好,难免一山难容三虎。而甘州兵变,正好是源于三者之间的矛盾。甘肃镇总兵李隆,向来名声不好。正德朝时,李隆曾在江西上饶镇压农民起义,抓不到农民起义军,便杀无辜的百姓来“充数”。一时间,民情惊慌,老百姓编出一段民谣:“莫遇李隆军,宁逢王浩八。见贼犹可生,见军必定杀。”王浩八即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可见老百姓并不怕农民军,反而怕李隆的官军。
既然有这样的“前科”,可见李隆这个人是没什么道德下限的。后来,李隆因为“军功卓越”,被提拔为甘肃镇总兵,领有重兵,权势隆重。甘肃镇士兵的军饷主要靠朝廷供给,因为以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想在甘肃这个土地相对贫瘠且周边时常有战事的地方屯田自给,还是有难度的。
然而,朝廷拨下来的军饷,以及从陕西等地方运来的粮食,并没有足额发放到士兵手中。一是很多士兵因为将帅剥削,都逃亡了,但是发粮饷的名单里还有他们的名字,发的粮食被高级将领侵占了;二是即便是没有逃亡,朝廷发的军饷,将帅也会以各种理由克扣。
所以,到头来,士兵的生活未见改善,反而被将帅拉去干私活,而将帅则囤积了大量粮食和财富。总兵李隆就因此发家致富,囤积了大量粮食,准备等个好时节,把粮食高价变现为银子。但是新任甘肃巡抚许铭的上任,使得李隆的美梦破碎了。
正德十六年是个丰年,市场米价低,甘肃为军管区域,米价主要跟着甘肃镇的需求走。新任巡抚见丰年米贱,便把普通士兵的月饷降到了三钱三分。困苦的普通士兵本来想,借丰年时用自己的薪水多买点米屯着。可许铭的举措,显然让普通士兵非常不满;而李隆本来就囤积了很多粮食,想借此变现,这下士兵收入下降,没钱买米,李隆囤积的粮食也放在那卖不出去,慢慢变质,弄得他也很生气。眼看群情激昂,李隆觉得民心可用,便鼓噪士兵去到巡抚衙门请愿。所以某天,士兵们操练完之后,齐齐赶到巡抚衙门口。许铭没料到,士兵居然敢聚集起来给自己施压。面对士兵加饷的要求,许铭并不妥协,甚至命人逮捕领头请愿的几个士兵并施以杖责。这下,士兵被彻底激怒了。本来就快没钱吃饭了,新来的巡抚不仅不体谅民心,反而降低了自己的月饷。士兵们怒从中来,一哄而上,抓住许铭就是一顿打。守太监董文忠见到巡抚被打,连忙上前劝解,试图挡住士兵,然而也是徒劳,被士兵直接拖到了门外。董文忠见众怒难平,自身难保,便逃跑了。
之后,董文忠又把许铭的儿子带到了自己的家里避难,使得许铭的儿子幸免于难。士兵群殴许铭,七手八脚地就把许铭打得奄奄一息了,但是士兵们还是不解恨,便举火焚尸,也说不清许铭是被打死的还是被烧死的。
兵变的士兵杀死许铭后,便四处劫掠,先是烧了巡抚衙门和许铭的住所,之后又洗劫了兵器库和银库,释放了监狱的囚犯。一时间甘州城大乱,失去了控制。怒火在蔓延,时局在失控。李隆虽然鼓噪士兵前去给许铭施压,但本意并非是要促成兵变和甘州城混乱,说白了,李隆是想借士兵们给许铭施压,让许铭不要影响自己发财。但显然士兵比李隆更加愤怒,因为减少月饷,李隆只是损失了一些非法得利,而广大士兵却是生活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处于社会下层的低阶士兵,一旦起来反抗巡抚这一最高长官,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毕竟李隆很多财产还在甘州城,眼看兵变造成的混乱即将影响到自己,李隆便赶紧从幕后走到台前,拉着镇守太监董文忠和他一道维持局势。他先是亲自找到兵变的头领,努力劝说,让他们不要继续作乱。同时,把从外地运到甘肃镇的银子全部分给士兵,还把仓库里的粮食发给士兵,作为嘉靖元年的月饷。
普通士兵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有饭吃,见到自己目的差不多达到了,便息兵了。李隆见局势趋稳,便让军队分散驻扎,命令不得轻举妄动。而李隆又怕自己鼓噪士兵给许铭施压的情形被人知道,便命人抓了兵变的带头人王礼、罗月等人,不等朝廷的指示,便将这四个人斩首示众了。可以说,李隆借了士兵之手惩罚了许铭,又借兵变的罪名杀了这些带头人,真的是“狡兔死、走狗烹”啊。
等到甘州由乱转安,李隆便想着如何脱罪,之后胁迫镇守太监和他一起,捏造称许铭在甘州因为酷政被士兵杀死。但他也知道,自己作为总兵多少要负点责任,便同镇守太监一起上奏朝廷汇报兵变情形和经过,强调自己在兵变后的功绩,同时也假惺惺地请求朝廷处分自己。
接到奏报后,嘉靖帝和杨廷和不知实情,不敢轻易处分,便让李隆和董文忠戴罪立功,做好善后工作,并派人前去调查。
可纸是包不住火的,更何况董文忠私下也怀疑李隆是幕后主使。所以,还没等朝廷的人到达甘肃,便从西北传来李隆是兵变主使者的消息,待朝廷调查人员到达,经询问董文忠和实地审查,发现李隆脱不了干系,便把李隆抓捕起来了。一两年后,李隆在京师被正法,大坏人终于落了个悲惨结局。
但是这一兵变,却不小心影响了明朝的国运。
首先,甘州兵变之后,明朝兵变频发,士兵们对兵变习以为常,甚至把兵变当儿戏,说干就干。例如嘉靖朝的两次大同兵变,当时的官员就说了,甘州兵变的发生为大同士兵兵变树立了标杆,只要士兵觉得自己被压迫、利益受侵占,那么就要坚决起来用武力反抗。
另外,甘州兵变巡抚被杀,开了兵变杀害巡抚的先例(之前也有巡抚被杀,但属于藩王叛乱),士兵们对朝廷命官十分不屑,只要朝廷压迫我,触底反弹的士兵就会死磕。所以,嘉靖朝两次大同兵变时,大同巡抚张文锦和总兵李瑾先后被杀,之前高高在上的官员已经不再为士兵所畏惧,朝廷的威信也是一落千丈。
其次,改变了明朝西北地区的局势。许铭被杀,新的巡抚也上任了,新巡抚叫陈九畴,曾长期在甘肃镇担任高官,正德朝时曾逮捕和杀害过西部边疆部落土鲁番部的使臣,土鲁番的君臣把陈九畴当做死敌。
因为甘州兵变,陈九畴上任新巡抚,使得土鲁番认为这是明朝对土鲁番强硬的标志。而陈九畴也从不掩盖自己对土鲁番的不信任,反对同土鲁番通贡互市。正德朝时,一个叫写亦虎仙的哈密首领,因为同土鲁番串谋,被陈九畴发现并抓捕。后来在陈九畴的建议下,明朝处死了虎仙及其家人。这一点让土鲁番大为光火,加上土鲁番向来跟陈九畴不和,便于嘉靖三年发兵攻打甘肃镇。虽然明朝最后抵抗住了进攻,但是甘肃镇在此次战争中损失严重,城池被毁,民众被杀。后来,首辅杨廷和及陈九畴的政敌桂萼等人上台,开始清算陈九畴和杨廷和的问题,发现陈九畴对土鲁番的敌视和强硬导致了土鲁番的进攻,还发现陈九畴虚报战功,所以因病退休的陈九畴又被朝廷抓了起来。
如此看来,当年一个不太起眼的甘州兵变,对后来明朝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始祖罗魁鑑本人及家人的命运,从兵乱中可知,魁鑑公,带的兵也不听他命令,才不得不避乱,丟兵而离走,使得魁鑑公无法完成为明朝置办皇木的任务。估计是皇木被乱兵所劫,或者是盘缠被抢,或二者兼有,一家人性命难保。魁鑑祖想到这时候只能尽孝,不能尽忠了,于是带着自己的父亲罗守义公和子侄们(子,由财、由存、由彦,随父亲魁鑑入川,由庚、由命、由艺,年幼留赣;侄:如德,守礼之孙,魁悟之子,魁鑑侄子,随魁鑑祖入川筹运皇木,时逢军乱困于郁山南京街。
)亡命天涯,守义公在逃难途中不幸去世,草葬于南充枫垭岭,魁鑑祖及子侄们最终落业于四川省酉阳州彭水县城一百二十里外郁山镇南京街,此后子孙在此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遍布川渝两地。
魁鑑祖之十四世孙 罗贵明
魁鑑祖之十六世孙 罗中兴
公元2019年 初夏
主要参考文献:
[1]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台湾:华文书局,1969
[2] 徐学聚.《国朝典汇》.台湾:学生书局,1986
[3] 官修.《明世宗实录》.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
[4]邓涛《明代兵变得转折点——嘉靖朝时局与甘州兵变》
[5]崔云胜《明嘉靖初年甘州兵变简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