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庄乡国都殿村
某年,一个姓李的知府,因移城沟某村出了人命案要去验尸,路过陈家庄李家坟,知府让停了轿到坟里观看,见到一个石牌楼两侧刻着这样两副对联:“阃仪有式乡称善;女德能光帝曰俞”,“托两世孤,亢宗 在巾帼;全少孀节,式化不争弁 ”。他琢磨了一会,啧啧称善,亲笔记下来。到了陈家庄,在一个叫李盘玉掌柜的铺面上休息,知府问李盘玉:“下面是谁家的坟?”答:“是我们李家坟。”知府又拿出刚抄的对联问:“这两副对联是谁编的?”答:“国都殿罗周典先生。”问:“他什么功名?”答:“贡生,一辈子教书。”李知府惋惜地说:“埋没人才,这两副对联编得真好,一般进士也写不出来。”
罗同典几次科举落榜。有一年秋天,罗周典信步到一家场上,这一家正打谷。几个孩子在场里玩耍,见了罗周典就围上来,逼着要他讲故事。罗周典笑着说:“这些淘气鬼!今天顾不上讲故事。给你们说个迷,你们猜吧!”“我也在场里走过, 我也同举中科(众颗), 因为我腹内无才, 大人才不取我。” 孩子们嚷着说:“周贵叔(罗的小名)这是说你自己哩!”罗周典顺手抓了一把扇车里扬出来的扁谷说:“你们猜错了,我说的是扁谷”。
罗周典一生不慕名利,他的门生郭安仁中了进士,到禹州做官,亲笔给他的恩师罗周典来了一封信,让他去当他的核笔师爷,薪金此当塾师要多好几倍。众人们劝他:“这是个肥缺,不可失掉这个机会。”罗毫不动心,立即回信,表示甘守清贫,当一辈子塾师,不愿走仕途利禄之路,怕影响子孙繁衍。
罗周典在寨里当塾师,一个姓刘的家长带着一个孩子入学,告塾师说:“这个孩子顽皮淘气,很不省心,重托先生多操点心。”并表示要把国都殿20亩水地让与罗先生无偿耕种。罗周典说:“教育孩子是我的份内事,东家尽管放心。至于薪水以外的额外优惠,我分毫不取。”此后,罗先生给这个顽皮孩子又起了个刘抑的学名。后来刘抑在罗先生教育下读书成名,当了县丞。后辞官还乡,捐资修路,出粟济贫,多为地方上做慈善事业,称乡善,方圆百里很有声望。刘抑经常盛赞他的老师罗周典“品学兼优、德高望重”,对他影响很深。刘抑谢世后,地方上曾为他捐资修建了德教碑楼,屹立在窑头通向柳沟路旁。碑楼两侧对联是:没世尊荣咸仰王者寿, 平生厚爱共训古之遗。
清末道光年间,南茹村街上的人们,常常见落魄的高秀才的铁匠炉旁,有一个身材纤弱的半大小子,吃力地举着大锤打铁,大家都知道他就是高的外甥罗周典。有一年春天,街上的人惊异地发现高秀才身着兰衫,领着穿戴一新的外甥穿街而过,似出远门。一问才知道是上代州考秀才。于是众人有讥笑的,有说风凉话的。祖孙二人看见了,也听见了,但一句话也不说,仍走自己的路。出了村官道上碰见一个赶车的邻居,老秀才托他捎话:“告诉街上的人们,我外甥这次考不上秀才,决不回来见乡亲们。”先生果如其言,一举考上秀才,时年一十九岁。
罗周典先生从小丧失母爱,家境清贫,只好寄养其外祖父家,进学后才回了国都殿与他父亲团聚。后设馆授徒,在馆则于诸先生悉心课训,精研诗文。晨昏必待于其父之侧,嘘寒问暖,竭力尽孝。父丧后,悲痛欲绝,饮食俱废。一日家里的人给他包了几个饺子,先生勉强拿起筷子,夹开一看,包的是韭菜,于是掷筷于几,痛哭失声。家人疑惧,再三请问,才得知罗先生终生再不吃韭菜。
郭安仁,字存甫,沟南村人,人谓其品性恭俭、天资聪睿,具曹植才,是罗老先生的得意门生。某年县考,罗先生带郭等诸生应试,有人节外生枝,按封建时代的“考审”标准出发,提出郭不合应试标准。先生得知,对应试诸生说:“安仁愚妄荒唐,是朽木之才,叫倔胡混去吧。”舆论知道罗先生名望和远见,也不大理论,有人也支持郭生应试。先生私下对郭生说:“只此一次机会。”郭生果利用这唯一的机会,获县考第一,又蝉联州考第一,终成进士。
罗周典德教碑记
夫子家甚贫,早岁失恃,以侍养太夫子故,授徒近村。四方有聘以重金者,辞不应。太夫子性嗜韭,既殁,逆不食韭。家人以甘旨进,则泫然曰:“吾父母不获享此也!”从兄典训无子而鳏,出资令经纪,即与同爨,卒未失所。又以次男之龙为之嗣。堂侄先光早逝,则又养其寡母并其二子,皆饮食之,教诲之,为聘妻而娶。岁大饥,首倡捐粟以济穷饿,乡人慕义者皆从之,全活甚众。其笃于天性,勇于好义,类如此。自幼颖异,读书过目成诵,终生不忘。十九岁补弟子员,旋食饩,每试则冠。其为文也,必先正理法,瘦小精悍。于诗尤工,有盛唐风力。一切忧时戚事,愤惋不平之意,皆寄于诗。时及医卜堪舆之学,罔弗精于邑人耳!其名无论识与不识,皆仰为山斗焉!自设馆以来,从游日众,其气象口口,人每望而生畏。弟子言动或非礼,辄面斥不少贷。而舆论古今人物、国家盛衰,以至学问源流、义理疑窦,往往再三引喻,数十百言无倦色,乃其教人本旨。尤兢兢于立身,行已之大,公私义理之辨,故虽屡踬棘闱,其意淡如也。常语人曰:“锐意功名者,必无真气节。”可以想见其素志矣。今夏,门下士与戚友之好善者相议曰:夫子之绩学、笃行与夫子诲人无己之心,不可以弗传,各愿出囊金,俾勒石道之左,再三请于夫子而后许。以仁朴质不妄言,命以实叙之。仁不敢以不文辞,仅就所知者,志其大略如此。夫子名周典,字郁文,石桥其号也。时年七十有八。
大清同治年岁次甲戌吉立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