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期·白鹭湾〗一位被忽略的湘军将领
国史罗阁学公列传
宋国洪/校
罗长祜,湖南湘乡县人。同治十一年,甘肃南路肃清,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奉旨激励诸军鼓行而西,派长祜办理行营营务事宜;十二年因克复巴燕戎城擒获叛逆及剿灭河州窜贼出力,宗棠上其功,保洊直隶州知州,分省补用,寻官军克复肃州,关陇肃清,长祜在事出力。
光绪二年二月,命免补本班,以知府留陕补用并赏戴花翎,嗣随大军出关。经宗棠委赴老湘营办理营务,复经三品卿衔前甘肃西宁道刘锦棠委长祜总理马步各军营务兼统老湘右军督军,攻拔古牧地坚巢,克复乌鲁木齐、迪化州等城出力事,闰八月,命免补本班,以道员仍留原省遇缺题奏并加按察使衔,时官军攻克玛纳斯北城,南路贼党负嵎抗拒,伊犁将军金顺督兵进攻,长祜率队会剿,杀贼无算,毙逆首何碌、伪元帅黑竣等于阵。
九月收复玛纳斯南城,宗棠等上其功,命交部从优议叙。三年,长祜督军克复达坂城及托克逊坚巢,并会克吐鲁番满汉各城,左宗棠疏言长祜办理营务谋勇兼资,上年带队助攻玛纳斯,兹复会克吐鲁番,剿抚协宜,最为出力,得旨著赏加二品顶戴并赏精勇巴图鲁名号。
寻官军追剿回匪,连复阿克苏、乌什两城,左宗棠疏称长祜尤为出力,命赏换讷齐欣巴图鲁名号,嗣复随大军克复西四城,擒斩逆首余小虎、金利印、白彦龙等,回疆一律肃清,红旗奏捷。经宗棠会同金顺暨钦差帮办陕甘军务、太仆寺卿刘典疏保长祜,文武兼资,器识凝卓,请旨破格录用。
四年二月,诏赏给云骑尉世职并赏穿黄马褂。五年二月,长祜寻因残寇犯边,官军追剿获胜,并叠次剿办陕回金山及安集延布鲁特逆回,长祜在事尤为出力,宗棠疏言,长祜上年克复西四城,回疆肃清案内出力,曾经随折保奏,此次尤为出力,仍恳鸿慈,破格录用。谕曰:道员罗长祜,前经赏给云骑尉世职,著改为骑都尉世职。
七年,率队由喀什噶尔移防阿克苏地方。八年,钦差督办新疆军务、通政使司通政使刘锦棠委统老湘恪靖寿字马步全军。九年,锦棠奏委暑理甘肃阿克苏兵备道。十年二月卒,年三十有六。四月,兵部右侍郎刘锦棠以长祜立功后积劳病故,志节可传,疏恳赐卹建祠,将战迹宣付史馆立传,略曰:臣与罗长祜居同里閈,稔知其幼时即异凡童,原任陕西抚臣刘蓉尝深器之,年二十余度陇,襄办今大学士左宗棠营务;光绪元年,臣奉檄由西宁整旅进规新疆,其时全疆沦陷日久,冰天雪窖之地,险阻艰难,闻者生畏,幕客纷纷求去,长祜独毅然请行,宗棠重其才,壮其气,委综臣军营务,随同出塞,所有臣军粮事、饷事、运事、兵事相机筹策,罔不殚心。二年六月,攻拔辑怀,既而迪化、巩宁、昌吉以次克复,适臣遘疾暂驻迪化医治,遣长祜暨总兵谭拔萃、提督董福祥等会攻玛纳斯城,鏖战兼旬,继而该逆哀词求抚,长祜心知其诈,禀商将军金顺,令其尽缴马械,始允投诚,纵令归巢自决,该逆旋率悍党结队出城,声言赴营自投,迨与我军薄近,仍复开炮挺矛拼死冲突,官军先绕长濠埋伏,截贼归路,地道轰发,贼众内外隔绝,官军合力围剿,贼目马有才、韩刑脓等伏诛。三年三月,攻克达坂城,臣即取道小草湖进攻托克逊,别遣长祜与谭拔萃等乘胜疾趋吐鲁番,长祜谓安夷洶惧未定,宜疾乘之,安逆奔,则协从之众可不战而胜。遂促队星驰,未至而该逆酋弃城先遁,回众效顺就抚,悉免穷治,秋亳无犯,宣布朝廷威德,欢声震地。嗣仍随臣移师南指,且战且前,数月之间将喀喇沙尔、库尔勒、库车、拜城、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喀什噶尔各城池一律规复,厥功为多。四年十月,安酋阿里达什嗾其残党纠布鲁特谋袭喀什噶尔,臣出师剿击,长祜自请前驱,阵斩阿里达什。逾年正月,其余党阿布都拉哈玛复勾结查克木汗大举寇边,臣亲率马步进驻乌帕尔,以扼贼吭,长祜由间道径捣博斯塘特勒克贼巢,直犁其庭,赴机神速,往往如此。嗣是筹办善后时,与臣往复讨论,条举累千万言,其略曰:回疆积弊在于差徭无制,尤在头目太多,回性冥顽,逐末轻本,语言文字不通,非乘建置之始改弦更张难除积弊,请沙汰冘沓,慎选贤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重农桑以正其趋,兴教化以植其本,修内可以攘外,治法必赖治人。所论均切时要,故善后多资其议。嗣长祜移札阿克苏,操防之外凡中外交涉、边险要害、种落性情习尚,罔不运以精心旁咨博採,洞烛底蕴,用能通方应变,操纵自如。经臣委署阿克苏道,仍统湘军,时已因劳致疾,强起从公。去秋之季,轻骑周历辖境,查察卡伦,问劳抚辑,殆无虚日。前二月朔,犹力疾巡防,次日疾剧,临终无一语及私,但云所志未竟有负国恩。臣维长祜才识宏通,志节坚定,与臣共役几十年,不避艰险,每临巨寇辄帕首为诸将先,决策制胜,靡有遗遁,故能战胜攻取,所向有功。开诚布公,信赏必罚,廉而有恩,故能和辑将卒,战守两资。尤能留心时务,通达治体,事无巨细,必以躬亲,惨淡经营,苦心研究,立功之基由于此,至疾之根亦由于此。其志节才识,激昂慷慨,有古刘琨、祖逖风,实一时边才特出之选,使天假之年,则功业所就,有未可以寻常限者,其在新疆战迹均随时奏明在案。兹因积劳尽瘁,志节可表,并据提督汤彦和等连衔稟称,长祜功在地方,军民感戴,拟恳天恩俯允,从优赐卹,准于新疆阿克苏地方建立专祠,并将其生平战迹事实宣付史馆,以彰忠尽而资观感,出自鸿施。
谕曰:署甘肃阿克苏道罗长祜,随同刘锦棠办理新疆军务,决策制胜,所向有功,筹办善后事宜亦能尽心区画,深资得力,兹以积劳病故,著加恩交部从优议卹,并将该故员战迹事实宣付国史馆立传,以彰劳勚。至建立专祠,前经降旨不准擅行奏请。刘锦棠所请于新疆阿克苏地方建立罗长祜专祠之处,著不准行。嗣经部议,照二品官军营病故例,从优加赠内阁学士衔,荫一子入监读书,六月期满,以知县註册侯铨具奏,奉旨依议。
是年刘锦棠复奏言道员罗长祜立功后积劳病故,经臣奏荷恩纶,从优赐卹,煌煌天语,竹帛比华衮而弥荣,藐藐孤臣,带砺与河山而并寿。有劳必录,无美弗彰。凡在同袍孰不闻风感泣,勉图效命,至建祠旷典非臣下所敢求擅请。圣训周详,尤应钦遵办理,惟念长祜前驱效力,原隶湘军,其战迹事实业经先后奏明,不幸赍志以终,实能以死勤事,切同仇而思将帅,怅听鼓鼙,感遗爱而念循良,悲凄棠杜。兹据署知州陈名钰呈报,该故员灵櫬已于八月十二日就道东下,所属缠民扶老挚幼,攀舁伏道,欷歔泣涕,颛蒙之性,去后之思,爱戴不能自已。盖其平日之绥辑拊循有足多者,除俟其灵櫬行抵哈密,由臣派员护送回南外,合无。仰恳天恩,俯允所请,照道员张宗翰附祀成案,准将罗长祜附祀勅建原任广东陆路提督臣刘松山兰州省城专祠,以妥英魂。出自鸿施,得旨著照所请,长祜子觐瑞承荫知县,指分湖北试用,兼袭骑都尉,春驺补盐大使后以知县用,春骥选用从九品。
豫章堂·《壶天罗氏七修族谱》载:北公子长祜,字孟威,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十一月初一日申时生,诰授荣禄大夫,统兵甘肃新彊积功荐保黄马褂、花翎二品顶戴按察使衔、陕西题奏道分巡阿克苏兵备道、骑都尉世职、讷齐欣巴图鲁,光绪十年甲申二月初二午时行营殁,年三十六,葬湘乡三十八都石马仑丁山癸向,追赠内阁学士,附祀刘忠壮公祠,将战迹事实宣付史馆立传,荫子入监读书,期满以知县侯选。
罗长祜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当在2016年秋,在《壶天罗氏七修族谱》里,了解到:①他是在国史馆里立了传的,应该有一定的事功,②他是当时壶天罗氏宗祠倡修者之一,③他是罗信北的抚子,死后葬石马仑,④他是后来因效力汪伪政权被列入“十大汉奸”第六的罗君强的爷爷……如此种种而已,再继续捜集罗长祜的资料,困难重重;近两年来,娄氐镇文史馆一直在关注罗长祜这个人,后虽在《刘锦棠奏稿》中找到了零碎的一些记载,但还是不够完备;继续找,终于在《阿克苏地区志》(第三卷,2008年6月)中找到了关于罗长祜的唯一的一篇完整的小传;
而在他的故乡,娄底,乃至湘乡,对罗长祜几乎是没有任何文字记述的,罗长祜完全被湮没在所谓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左宗棠、刘锦棠麾下收复新彊的主要将领之一,无论从其战绩还是安抚地方,都有值得称道之处,对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稳定新彊局势均作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娄氐镇文史馆觉得作为罗长祜的故乡,是不应该遗忘他的历史功绩的;
刘锦棠的奏稿中写到“罗长祜曾师事刘蓉”(这是我们见到的刘蓉弟子的唯一记载),而长期于西北充任幕僚的诗人施补华,在他赠给罗长祜的诗中又写到“孟威为罗忠节再传弟子”,孰是孰非,因是孤证,尚待进一步考订,但有一点却勿容置疑,罗长祜兼文兼武,实系湘军后期突出的人物,可惜天不假年,正值盛年时,却殁于阿克苏营次……惜哉叹哉;至于清廷最后未如刘锦棠之所请,不准在阿克苏地方为罗长祜建立专祠,只允其附祀于刘松山祠,窃以为系清廷戒心之所在,作为统治者的满人应该不愿意在新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树立一尊汉人的神明……;
有时候,机缘就存在于不懈的坚持之中;当《国史罗阁学公列传》无意间跃现于眼前,那份惊喜是不言而喻的;复制,打印,阅读,而后一一校录……是日,我(们)还特意去长青东街的一家小店里各点了一份香干炒肉盖码饭;如此如此,娄氐镇文史馆便义不容辞将将有关罗长祜的展览推出;当然,这尚还是第一步,接下来应该还有更多有关罗长祜的史料被发现并挖掘出来,届时娄氐镇文史馆再一一推送,还望各位朋友不吝提供资料线索,让更多被故乡忽略了的人和事显现出来,让故乡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些已经消逝的历史烟云; ……一切如语;
罗长祜传
罗长祜(1847-1884),曾任分巡阿克苏兵备道道员。湖南省湘乡县人,男,汉族,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生,清光绪十年(1884)二月初二日因积劳致疾,病殁于阿克苏。
罗长祜自幼读书,过目成诵,能得其大旨。年20仗剑游浙,继随左宗棠参与营务,由通判保升花翎知府。光绪元年(1875),随湘军刘锦棠部由西宁整旅移军出关,其时新疆大部分地方已为阿古柏侵占,加之道路险阻艰难,闻者生畏,营中幕客纷纷求去,罗长祜毅然请行,委以湘军刘部营务,为刘部筹策粮事、饷事、运事、兵事,极其出力。赴疆后首战古牧地,继而迪化、巩宁、昌吉等城依次克复。此时刘锦棠染疾暂驻迪化医治,遂遣罗长祜暨宁夏镇总兵谭拔萃、董福祥等会攻玛纳斯城叛贼,鏖战兼旬,城破。
光绪三年(1877)三月,又与诸将攻克达坂城,擒胖色提以下大小头目,取得新疆之役第二阶段南下第一仗的胜利。达坂城得手之后,刘锦棠部取道小草湖进攻托克逊,另遣罗长祜、谭拔萃乘胜星夜弛赴吐鲁番,吐鲁番守敌马人得乞降,艾克木汗先期逃遁。罗部受到吐鲁番民众热烈欢迎,打开通向南疆的门户,为清军直捣敌巢,收复被阿古柏侵占的南八城铺平了道路。罗长祜随刘锦棠移师南疆,且战且进,数月之间,连复喀喇沙尔(焉耆)、库尔勒、库车、拜城、阿克苏、乌什、叶尔羌(莎车)、喀什噶尔(喀什)诸城。督办新疆军务钦大臣左宗棠,以罗长祜文武兼备,器识凝卓,向清廷请旨破格录用,赏穿黄马褂。
光绪四年(1878)十月,安集延的阿里达什残党谋袭喀什噶尔,罗长祜又自请前驱,阵斩阿里达什。光绪五年(1879)正月,阿里达什余党阿布都拉哈玛又勾结艾克木汗大举寇边,罗长祜率军由间道直捣贼巢。其后,罗长祜筹办善后,屯兵天山南路数年,兵民安辑,时与刘锦棠讨论治理新疆之策。刘锦棠奉命驻师哈密后,罗长祜移扎阿克苏。罗长祜对中外交涉、边险要害无不精心筹划,操纵自如。
光绪九年(1883),经刘锦棠奏准委罗长祜为阿克苏兵备道员,仍统湘军。罗长祜在阿克苏道员任上,禀请获准,在阿克苏老城(今温宿县城)南30里择地修建阿克苏新城(今阿克苏市)。罗在光绪九年(1883)已患病累月,经刘锦棠给假在营中调理,遣医诊视,及至光绪十年(1884)入春后,潮热自汗,惊悸咯血,但仍强起从公,并轻骑周历阿克苏道境,查察卡伦(检查行人的哨所),问劳抚慰,殆无虚日。
光绪十年(1884)二月初一,仍带疾巡防,次日晨,汗出如注,为所部肩舆抬回,救治无效,临终前无一语家私,仍谕令僚属将佐照常治事,守法奉公,言毕而逝。时年37岁。官至统领湘军二品顶戴按察使衔、阿克苏兵备道员、骑都尉世职纳齐欣巴图鲁。
《阿克苏地区志》第三卷
罗长祜随军西征标注
由兰州而西宁,罗长祜随军西进新彊标注
由巴燕而古牧地,而乌鲁木齐,而迪化州,而大坂城,而托克逊,而吐鲁番,而玛纳斯,而喀喇沙尔,而库尔勒,而库车,而拜城,而阿克苏,而叶尔羌,而喀什噶尔……,罗长祜进军地点标注
罗长祜随军收复南八城标注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此设阿克苏办事大臣,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设阿克苏道(驻今温宿县)。罗长祜所驻地距边境约80公里,距白鹭湾3270公里
罗长祜修建阿克苏新城
1883年阿克苏兵备道员罗长祜奏请清政府修建城池,是阿克苏建城的开始。据《温宿府乡土志》记载,新城城周950丈,约2850米,城墙高2.25丈,约6.75米,有雉喋752个,城门四个,东为朝阳门、西为挹爽门、南为迎薰门、北为承恩门。
这座城池完全按照中原传统城池形制修建,城墙上有雉堞,城门有月城拱卫。四座城门的名称极具传统文化底蕴。南门为“迎薰门”。薰即薰风、南风,自先秦时期就有民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诗中抒发了先民对南风的赞美和祈盼之情,后世也一直有将南风(初夏的风)称作薰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首夏南池独酌》诗中写道:“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迎薰门”寄托着古人对南风的祈盼之情,现存的平遥古城南门即为迎薰门。西门为挹爽门,取气势豪迈之意,还有承恩门和朝阳门都是极富传统文化的名称。除城门之外,据《温宿府乡土志》记载,阿克苏城南门之外还有社稷坛、龙神祠和刘猛将军祠。
据《温宿府乡土志》绘制的阿克苏汉城
阿克苏新城(摄于1910年)
阿克苏风光
白鹭湾
【在地笔记】
①对于〖高桥〗,李志和老师又来信息指出了一些失误:朱来泰为朱宗程之父,我曾撰文介绍之。王錱未成名时,他慧眼识珠,对儿子宗程说,王之才你们兄弟们赶不上,但寿不永。朱名先之子肃斋(非‘齐’),后参加湘军,官司马。碑文十,最后一句应为:予之所厚(非‘原’)望夫!(无比感谢!这是娄氐镇文史馆的福音,我们需要这样的朋友);
②罗辀重教育思想研究专家佘国纲和罗辀重后人,以及一批致力于地方文化的民间人士,正式组成“血性文化研讨小组”,拉开了百年名校陶龛学校校训“血性”研讨的序幕,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虽然陶龛学校已经停办,但陶龛所遗留下来的宝贵历史财富值得后人们深思!如有意或有兴趣加入”血性文化研讨小组”者,请留言给娄氐镇文史馆。
③万宝镇有一个茶园村,茶园村写了一篇非常棒的村史,娄氐镇文史馆觉得应该要把这一篇村史推出来,“这还能告诉下一代他们来自哪里?先辈们做了些什么?那就是意义!……我也知道,当下我只有义不容辞”,这是村史写作者的一番话,言简而意赅,可当下许多人已丢弃了这种意识!2018年8月18日,在万宝镇文化站陈站长的陪同下,走访茶园村,更感觉到这一篇村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