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豫章书院筚路蓝缕二十载,再踏新征程
这是藏于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大山深处一家别具一格的中国传统文化书院——豫章书院,我已经去过很多次了,有应邀参加活动,也有约朋友聚会,但这次前往书院目的却不同。我们《赣水黔山》团队一行人是寻着江西人的文化足迹,专程前往拜访贵州豫章书院创办人罗国淮,他从刚刚出道的毛头小伙子开始办书院,一干就是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如今已步入不惑之年。
初具规模的贵州豫章书院
这次到访豫章书院与上次相隔有七、八年,书院又增添不少文化建筑,80后的罗国淮院长人到中年也更加健谈。他说,贵州豫章书院经过二十余年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如今已初具规模。累计投资400多万元的书院,建筑面积已达1万多平米,设有豫章讲堂、国学馆、孝廉堂、黔学研究中心、豫章槐市、锁水阁、国学体验基地等;内容含有贵州乡贤、二十四孝廉、历代中国文武状元、历代中国贤母教子故事、生命之源、传统文化乡村建设等文化展示。
进入书院,首先要经过“山门”。山门原意为寺院正面的楼门,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书院常借此意而远离尘嚣,故设“山门”。在书院山门左右有对联:“养浩然正气”“育天下英才”,门牌坊上为篆书“师尊”“道严”。
从书院大门到二门,是一条由八块正方形巨石铺成的“中华八德路”,巨石上按顺序分刻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这“八德”是宋代对中华道德的新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新发展,它一直影响到明清,以致影响到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
路径两侧,立着四位贵州名人塑像。著名诗人郑珍、明朝贵州宣慰同知宋钦之妻明德夫人刘淑贞、同治进士李端棻和“千古名臣”丁保桢,他们分别为孝悌、忠信、礼义和廉耻的代表人物。
进入二门,是豫章先贤罗从彦、罗伦、罗钦顺、罗洪先和罗汝芳五尊塑像。塑像两侧长长的回廊则为中华孝道文化展室,包括诸子百家与孝、二十四孝图解和二十四廉图解等内容。
书院里,楼亭长廊处处古色古香。最高建筑是一座三层楼约20多米高的“锁水阁”,矗立于整个院落的天井中间,四周草木依偎,小桥与流水在奇石假山之中尤为秀丽端庄。
“章水文渊”大讲堂是整个书院的核心,位于书院西侧。“章水文渊”是当年康熙皇帝御书赐予江西豫章罗氏,表彰豫章书院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的贡献。讲堂内,“章水文渊”匾额悬挂在讲台前方,两侧有浮雕图,一幅“程门立雪”,一幅“阳明悟道”,将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氛围恰如其分地引入,后面还有一幅大大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图寓示治学境界。
豫章书院起源于江西豫章罗氏,最早由罗天发创于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与庐山“白鹿洞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合称为江西四大书院。清朝时期,豫章书院在藏书量及建筑规模上达到鼎盛时期。此后,书院随罗氏家族文化名人致力推广,罗国淮就是“豫章书院”创始人罗天发的第四十代世孙。
坚守是办书院的最大难关
罗国淮院长说,我们罗姓家族来自江西,创办书院就是因为有家乡文化的情结,这几年我们的贵州豫章书院办得有声有色,江西的豫章书院知道后,他们来邀请我们去接受管理经营,花溪区也邀请我们,去管理经营骑龙村的桐埜书屋文化项目,可我们精力有限管不过来呀。我们书院走过了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每个时期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最大的难关就是文化的“坚守”。
书院当初选址时,并没有在乌当区羊昌镇,而是选择交通方便风景优美的乌当鱼洞峡附近,但用地费用高达40万元。二十多年前,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罗国淮哪有那么多钱,最后找到交通很闭塞、用地便宜的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一个叫新田的地方。
新田,在明朝时期是南京都阃林铨的食邑,江淮官兵屯垦之地,原名为羊九军田,该村仍尚存羊九大院、林家祠堂、锁水阁、字库等古文化设施。罗国淮认为这里虽然交通不便,贵开二级公路都还没有通车,开车去一趟要花大半天时间,但这里有很厚的文化根基,便决定就在锁水阁遗址附近创办书院。
罗国淮说,创建初期规模小,取名为“豫章书斋”,后来发展大了,才正式挂牌“豫章书院”。当初,用仅有的2万元起家,从当地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发展种植蔬菜、水果、林木,开办起农家系列的餐饮、国学体验基地、豫章酒业和文渊雅峰茶业等相关产业。加上其它相关产业收入,基本能维持书院正常运转,这样也保证每年有一定资金投入书院扩建。
在书院“经济模式”的推动下,豫章书院经常以免费讲授的形式传授国学、经学、韵学和古乐、书画、围棋、武术、茶道等古今文化,免费向公众宣讲国学经典和黔学名家名作。这种公益性的传统文化普及取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先后获相关部门授予的多项荣誉“春晖行动文化宣传基地”“贵州省农业厅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点”“贵州省青少年国学体验基地”“国家级廉政教育基地”等等。
书院好似一列前行的火车
近年来,各种民办书院不断涌现。民办书院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后文化需求增加与提高的必然结果,然而,大多数民办书院都在艰难生存。很多书院的盈利模式,完全以文化公司的模式,开展多种经营,只是招收一些学生,穿上长衫读一读书。这些都不是真正办书院的核心和宗旨。
经过二十年的磨砺贵州豫章书院实现了创办的宗旨:为中华传统文化乡村建设、国学教育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推广国学教育,举办学术讲座与讲演,促进省内外学校交流与合作;全面整理当地民间文化资料,包括民族、民俗及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等,向外界积极传播贵州本土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瑰宝。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员、一级作家、中学高级教师等师资团队数十人。研究范围涉及阳明学、魏晋玄学、训诂学、汉魏六朝文学、古典诗学及山水文化、贵州本土历史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乡村建设等。

贵州豫章书院编撰出版的书籍
在贵州除了国有的书院,豫章书院是办学时间最长的,是成功运作的民间民营书院,也是贵州最早提出“黔学”概念并着手黔文化研究的民间机构。
从2000年创办书院到现在已经二十年,罗国淮说,我们的书院已经二十年了,有学者说,只要书院能继续办下去,到30年、50年,那书院影响的就是几代人的灵魂了。我们书院是传统和现代的相结合,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独特办院理念和适合现代发展办院之路。
罗国淮说,书院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至高点,代表了一方的文化水平,我们的书院不需要门庭若市,一般只有周末才对外开放;二十年来贵州豫章书院不断壮大发展,一直是沿着自己的轨道在奔跑;我们书院好似一列前行的火车,无论有多少乘客上下车,都不能影响我们向前进。


编者注:除了贵州豫章书院之外还有:
广东豫章书院 在广州市长堤大马路。为方便罗氏学子应举、考试需要,于清朝中叶,由广东罗氏宗人集资白银三万两建成豫章书院。大学士李鸿章为之题书“豫章书院”四字。1993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定为广州市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化豫章书院 在福建宁化城小河,原为罗氏宗祠,祀祭青平村始祖罗元盛。后重修更名豫章书院,祀祭豫章始祖罗珠、理学大师罗从彦等罗氏先祖。
沙县豫章书院 福建沙县豫章书院有二座。一在沙县治西和仁坊洞天岩西麓,五世孙罗天泽所建。一在沙县西门外三里许,本罗从彦先祖罗矩手植大农柏并读书处。呈坎罗愿任南剑州太守时更名豫章书院,天顺庚辰岁重建。
以上书院保存较好,在新时期弘扬罗氏爱党爱国爱家的优良作风。
南昌豫章书院 在南昌市进贤门内,建于南宋。明万历年间,巡抚凌云翼、潘季驯先后修葺,改祀宋、元、明诸儒,称“豫章二十四贤祠”。清康熙年间更名“理学名祠”、“祠右书院”。康熙五十六年,巡抚白潢于旧址重建书院,右侧讲堂,左侧祠堂,并御赐“章水文渊”匾额。(因城市建设发展,旧址现在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待有识之士出钱出力重建南昌豫章书院,恢复其朗朗书声,教书育人之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