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罗氏新闻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时间:2020/12/16 20:47:44  作者:*  来源:罗氏文化网  查看:15280  评论:0
内容摘要:紫金罗氏源流总谱序位于紫城镇下厚街39号,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紫金罗氏宗祠,重建工程在全体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于2015年金秋竣工重光启用了。紫金罗氏宗祠,是分居在紫金各地的宗亲的哪世先祖共同建造的?他的作用在哪个年代来说是不容置疑的,而重修后的宗祠...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序      
    位于紫城镇下厚街39号,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紫金罗氏宗祠,重建工程在全体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于2015年金秋竣工重光启用了。      
    紫金罗氏宗祠,是分居在紫金各地的宗亲的哪世先祖共同建造的?他的作用在哪个年代来说是不容置疑的,而重修后的宗祠,如何继续发挥凝聚全体宗亲共商、共建幸福美好事业的重要平台作用?共谋最基本的是沟通,然而到目前止,宗亲见面称什么?喊什么?最起码的礼貌都做不了,那种尴尬,的确令人难堪,座谈起来更是无知,说不清道不明自己的先祖,是何时几世从何地来到紫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这是由于长期以来紫金罗氏没有统一规范的族谱。而编辑族谱最基本最关键的是必须有清晰准确的“根”和“源”。因此,搜集编辑《紫金罗氏源流总谱》是我们紫金罗氏宗亲最为迫切的事情。     
    为厘清紫金罗氏一万多宗亲的来龙去脉,以紫城坣头下水生宗亲为首的《紫金罗氏源流总谱》编辑小组,根据各地宗亲提供的脚本,举上举下,以《中华罗氏通谱》为“根”,对照脚本,查阅史料,参考旁证,对手稿、访宗长,几易其稿。《紫金罗氏源流总谱》有幸和宗亲见面了。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的编成,较为系统清晰、相对准确的记载了散居紫金的罗氏宗亲,哪世哪代哪年从何地开基紫金的史实,为今后编辑《紫金罗氏族谱》钦定了总纲,奠定了基础。
    编纂《紫金罗氏源流总谱》时间跨度大,纷繁复杂,各地提供的资料又不完整明确,特别是一些有争议有疑问不确切的人和事,又不知去哪里找什么资料来进行勘误校正,编辑的难度和对错,请宗亲理解和善意地提供宝贵意见,最终达到统一有序的源流。值该书出版之际,谨向所有参与、提供资料、搜集相关信息的宗亲和编辑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愿紫金罗氏枝繁叶茂,世代荣昌。      
    是为序。                    

                                 紫金义容奕哲公后裔小苑

                                     2016年3月13日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第一章、罗氏来源
    远古时代,在今河南罗山县的罗山(包括湖北罗田县)一带,活动着一支以织网捕鸟为生的罗部落,这便是罗姓最初先民。    
    罗姓图腾由一张网和鸟组成:罗就是捕鸟捕兽的网。最初作网罗的是伏羲氏(古代神话中人类的始祖)的裔子句芒。句芒的图腾像是方面鸟身,所以网下面的鸟代表句芒。       
    罗氏先民起源于伏羲时代,至今有五千多年历史。依源流世次可追朔到“三皇”、“五帝”。黄帝生昌意,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祝融。祝融原名吴回,为火正之官,后世称“火神”,居列五祀。帝喾命曰:“祝融”。都于郐国(旧址在今河南省新郑县祝融墟)。祝融为罗部落集团首领时,纳入黄帝氏族大部落集团,因之尊祝融为罗氏开宗始祖,称祝融一世。

第二章、迁徙史略
    商殷高宗武丁等君王,伐属以夏朝的“荆楚战役”中,罗部落是荆楚的分支,难逃厄运,在五十七世罗奎率领下,随荆楚部族西迁,至陕西巩昌府陇西县定居。      
    公元前1010年,殷商时期,罗氏先祖匡正参加周武王伐纣灭商的“牧野战役”中有功,周武王立周王朝后特封匡正为安南罗国公(封地今湖北宜城),称罗子国,子孙以国为氏。罗国创建人罗匡正被称为罗姓开国始祖。      
    周宣王11年(公元前817年),传至十五世罗彦一前,罗氏世代袭祖爵,从陇西与楚一起南迁到湖北荆山西北面的房县。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91年)罗子国被楚国所并,原罗子国子民集居于湖南省湘荫县(罗子国遗址在今湖南湘阴县河市土洲上,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至祝融九十二世罗凌甫助秦复国,遂将都城迁至湖北枝江。      
    公元前320年,罗守陇率领家属二十八人由湖北枝江迁岳州府(今长沙)平江县,至今其屋额曰:“望出长沙”。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罗珠助刘邦打败楚项羽建立汉室后,封治粟大史,后改称大农令。汉惠帝三年,罗珠奉命出守江西九江太守,今南昌东南修筑一座城池,并亲手于城墙周围种植豫章树,在此定居。罗珠为豫章罗氏鼻祖,称珠系一世。裔孙以“豫章”为罗氏堂号。       
    隋大业三年(607年),罗珠系二十三世罗元郎(原名罗艺)随末国亡避难,由豫章(江西)迁山东济南府历城县落居,曾为隋朝燕山王,镇守幽燕九郡。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唐王李渊起兵直捣隋都,罗艺佐唐反隋,败窦建德,惊走刘黑阀,唐王封为大将军,称燕郡王。罗艺之子罗仕信,随父学得一身罗家回马枪和秦家杀手锏,结交天下英雄。与瓦岗寨英群秦琼、魏征、徐茂功、程咬金等结为好友。后随唐王李世民攻打刘黑阀,为国捐躯,唐王敕封护国公。在《隋唐演义》小说中少年英雄罗成即罗士信。其子罗志为(原名罗通),受封二路扫北元帅,后又征西任先锋有功,唐大宗敕封越国公。       
    唐垂拱元年(685年),罗士信之孙罗尹宁,不满武则天称帝,由山东历城迁回祖籍豫章西山。     

    唐乾符五年(878年),珠系三十二世罗仪真避黄巢乱,携子罗景新由南昌西山迁虔州虔化县(今赣州宁都县),历数十年,又迁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落居。


紫金罗氏两大支脉


    吾祖昌龄公祖上:黄帝~祝融~匡正~凌甫~珠公~遵生~景新~昌龄~尚古、尚崇、尚立。

    紫金罗氏,一源多支。均是珠系四十六世尚崇公次子洪德公(任郎)、尚立公长子洪湖公(新郎)两大支脉。郡望:豫章郡。堂号:豫章堂。家谱:罗氏族谱,手抄本,未重修。楹联、文物:石刻大门额堂名“罗氏宗祠”和石刻大门对联“通侯门第,理学家声”。古迹:下厚街。人物:未发现。人丁一万三千多,散居全县各村镇。


第三章、罗氏源流世次录


    一、远祖黄帝源流

    第一世黄帝:姓公孙,号有熊氏,少典之子。母符宝氏于祁野感电光绕斗,怀孕二十四月,生帝于轩辕之寿土丘,因名轩辕。即今河南新郑县。生出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长居姬水,改姓姬。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狗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以土德王,即神农之位。而有天下,土色黄,故曰黄帝。初都有熊国,因号有熊氏。迁都涿鹿,即彭城是也。在位百年,寿一百一十七岁。崩荆山之阳,葬于桥山。元妃西陵氏女,名螺祖,生三子:玄嚣、昌意、龙苗;次妃方 氏女,生子四:青、阳、休、清;三妃彤渔氏女,生子三:挥、夷鼓、彭;四妃嫫母氏女生子二:苍林、禺阳;众妾共生十四子:祁、己、滕、箴、任、荀、嬉、佶、儇、依、夷、姬、大酉、细酉。
    第二世昌意:黄帝次子。降居若水为诸侯。若水即江水,古之江国也,皆在四川之蜀地。娶蜀山氏之女,名昌机,又曰女枢生子一 乾荒
    第三世乾荒:昌意之子。娶河女淖子,又名女枢,于蜀四川之若水,感瑶光如 晲贯月正白之祥,在幽房之宫。生子一 颛顼。
    第四世颛顼:高阳氏,乾荒之子。姓姬,生有圣德,首戴干戈,能专正天人之道,故号颛顼。山东濮州旧有陵碑尚存,言颛顼十五岁佐少昊为政,二十岁师事绿图,少昊氏崩,遂即位。自穷桑迁都于帝坵,即河南大明府清县东北七十里。以水德王,而有天下。复国都高阳,称高阳氏,即开封府杞县。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崩。葬东都濮阳顿坵,即今东昌府城门外广阳里中。娶邹屠氏,生子:骆明、苍舒、贵鼓、木寿、寅戈 、大临、庞降、庭坚、仲容、叔达;又配滕隍氏,生子称、孺帝;庶子二:穷蟑、梼杌 。
    第五世称公:亦作伯称, 颛顼之子,生子一 卷章。

    第六世卷章:字老童,称公之子。娶根水氏女,谓之骄福,生子二 重黎(祝融) 吴回(祝融)。


   二、罗氏源流本始世次录(自祝融至源公 计60世)


第1世] 祝融,名重黎,居火正之官,殁封南方火神,有祝融城在山西汾州府,殁葬直隶永平昌黎县,娶鬼方国筑氏女,生六子,长曰宸佐 ,奉公祀,有祭田五亩在直隶。
[第2世] 宸佐,袭父爵,居有妘,号有妘氏,娶若水氏女,生任。
[第3世] 任公,为共正,娶伊祈氏女,生正。
[第4世] 正公,为木正,娶穷桑氏女,生宣朝。
[第5世] 宣朝,为鸟正,娶曲阜女,生荣居。
[第6世] 荣居,为鸟正,加御史,巡阅州郡,娶伊祈氏女,生弼后。
[第7世] 弼厚,食禄千钟,为上大夫,娶姒氏女,生立德。
[第8世] 立德,娶涂山氏女,生振。
[第9世] 振公,娶蜀山氏女,生纲。
[第10世] 纲公,娶姒氏女,生廷。
[第11世] 廷公,娶公山氏女,生升。
[第12世] 升公,娶仲氏女,生桂。
[第13世] 桂公,仕夏,为中大夫,娶姒氏女,生选。
[第14世] 选公,仕夏,为上大夫,娶湛氏女,生孟。
[第15世] 孟公,字益元,官共正,娶胤侯氏女,生周。
[第16世] 周公,娶奄国女,生思仁。
[第17世] 思仁,官谏议大夫,娶羲氏,生信。
[第18世] 信公,娶慕容氏,生瑞。
[第19世] 瑞公,娶姒氏,生金梧。
[第20世] 金梧,官下大夫,娶犬戎氏女,生知足。
[第21世] 知足,官下大夫,娶郧氏女,生运。
[第22世] 运公,富盖巨都,施牛田乡曲,娶靡白氏女,生大德。
[第23世] 大德,娶姚氏,生礼荣。
[第24世] 礼荣,娶斟郭氏,生南峰。
[第25世] 南峰,娶□氏,生兖。
[第26世] 兖公,娶黎侯氏女,生伦。
[第27世] 伦公,官上大夫,娶臧氏女,生佐。
[第28世] 佐公,官上大夫,娶奄侯女,生辅。
[第29世] 辅公,娶颉氏女,生日盛。
[第30世] 日盛,娶子氏女,生章。
[第31世] 章公,仕商,于徐州大光清廉,娶吕氏,生明。
[第32世] 明公,娶胤侯氏女,生忠。
[第33世] 忠公,娶伊祈氏女,生和。
[第34世] 和公,官上大夫,娶靡白氏女,生志。
[第35世] 志公,官工正,娶姒氏,生元。
[第36世] 元公,官上大夫,娶犬戎女,生镇。
[第37世] 镇公,官宗伯,娶子氏,生常。
[第38世] 常公,官谏议大夫,娶西冉氏,生安。
[第39世] 安公,娶雍州女,生秉文。
[第40世] 秉文,应州托沙哈和番,娶黎侯氏,生城。
[第41世] 城公,教子一劳,娶孟氏,生立名。
[第42世] 立名,娶冉氏,生纪。
[第43世] 纪公,娶陈国女,生万。
[第44世] 万公,娶端木氏,生鹏。
[第45世] 鹏公,娶吕氏,生冲。
[第46世] 冲公,娶邾氏,生凤召。
[第47世] 凤召,娶国女,生承。
[第48世] 承公,娶薛女,生贯。
[第49世] 贯公,娶颜氏,生富。
[第50世] 富公,施谷千石,娶姒氏,生恩。
[第51世] 恩公,中相去思,河阳蔽芾,娶颛孙女,生权。
[第52世] 权公,娶冉氏,生百发。
[第53世] 百发,娶姜戎女,生通。
[第54世] 通公,娶子氏
[第55世] 祚公,娶仉氏,生觉。
[第56世] 觉公,娶荆佳氏女,生奎。
[第57世] 奎公,娶姜氏,生旭。
[第58世] 旭公,娶颛孙氏,生炳。
[第59世] 炳公,娶奄侯女,生源。

[第60世] 源公,仕周,为中谋参将,娶吕氏,生匡正。


    三、罗氏源流受氏世次录(自匡正至君用 计41世)


[第1世] 匡正,原姓妘,名里,周武九年,奉命征南,有功,封安南罗国公,食采宜城,卒葬谷邓地,今之襄阳府也,妣江夫人,殁葬鹿溪山,生子亦芳。
[第2世] 亦芳,始为都司,后袭父爵于罗,以国为氏,故罗姓自此始,娶党氏,生子祯、祥。
[第3世] 祥公,袭爵,娶黎侯氏,生甲应。
[第4世] 甲应,袭爵,加扬州刺史,娶孟氏女,生文波。
[第5世] 文波,袭爵,娶仉氏,生德。
[第6世] 德公,袭爵,娶无颜氏,生捷。
[第7世] 捷公,袭爵,娶亓官氏女,生进贤。
[第8世] 进贤,袭爵,娶施氏,生慎。
[第9世] 慎公,袭爵,娶芊氏,生璇。
[第10世] 璇公,袭爵,娶郯氏,生辇。
[第11世] 辇公,袭爵,娶言氏,生赞。
[第12世] 赞公,袭爵,娶公叔氏,生静。
[第13世] 静公,袭爵,娶孔氏,生洪统。
[第14世] 洪统,袭爵,娶中山氏,生彦一。
[第15世] 彦一,袭爵,娶郧国女,生班。
[第16世] 班公,袭爵,当春秋楚屈霞来伐,鄢水一战,为公所败,嘉封罗侯,娶蔡侯女,生震。
[第17世] 震公,袭爵,娶邹国女,生博吉、博诰。
[第18世] 博吉,袭爵,娶小邾女,生乾。
[第19世] 乾公,袭爵,娶姜氏,生晖。
[第20世] 晖公,名焕,袭爵,为楚并税,娶韩侯女,生缙。
[第21世] 缙公,爵原,贡税入楚,娶有鬲氏,生敬。
[第22世] 敬公,爵原,娶渥山氏,生家斯。
[第23世] 家斯,爵原,娶庸国女,生万通。
[第24世] 万通,爵原,家徙襄阳黄龙河,娶扶国女,生苍。
[第25世] 苍公,袭爵,渐衰,娶昆吾氏,生糺。
[第26世] 糺公,爵原,娶安韦氏,生利超、利延、利达。
[第27世] 利达,世爵被削,娶叶氏,生秀扬。
[第28世] 秀扬,世爵外散,娶卜氏女,生学。
[第29世] 学公,时采地被秦并吞,隐逸山林,娶冉氏,生程正。
[第30世] 程正,周末秦强,为五侯名相,见世道不利,入西山修行,遂隐罗洪洞,后避乱,追者莫及,娶吴氏,生凌甫。
[第31世] 凌甫,初从周,显王时徙荆州枝江;及秦封侯伯,受郡枝江,有古罗城迹;娶董氏,生图南;卒,夫妇合葬枝江城北。
[第32世] 图南,袭父爵,加封中散大夫,娶白氏,生守龙、凤莲。
[第33世] 守龙,仕楚,为长沙太守,移长沙,娶吕氏,生直。
[第34世] 直公,袭父爵,娶韩氏,生弘。
[第35世] 弘公,娶魏氏,生科屏。
[第36世] 科屏,号愈山,为秦大仆卿,娶曹氏,生廷荣。
[第37世] 廷荣,为嬴秦御史,娶徐氏,生复任。
[第38世] 复任,秦参军,迁进爵舍人,娶宋氏,生维翰。
[第39世] 维翰,秦职掌九卿,娶王氏,生天朝。
[第40世] 天朝,字嗣彝,娶马氏,生君用、君同、君赞。

[第41世] 君用,天朝长子,秦武陵令,后仕汉御史,拜尚书仆射;督运官铁,溺洞庭,妻黄氏与弟君同及子珍寻尸不获,俱赴水亡;乡人感其义,于长沙城东建祠祀焉;妣黄氏,生子珍,继妣郭氏,生子珠(派衍各地)。君同,天朝次子,号协和,投水殉兄;其妻刘氏投环殉夫。君赞,天朝三子,继袭兄职。(录自《中华姓氏通书·罗姓》)


    编者按:《中华姓氏通书·罗姓》(罗文华、聂鑫森撰,1991年11月第一版,三环出版社出版),《中华姓氏通史·罗姓》(罗文华、聂鑫森著,2000年12月第一版,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印数10,000册)均刊载了《罗氏源流本始世次录》和《罗氏源流受氏世次录》,据称皆来自罗姓《零陵谱》。尽管编著者在书中称“其中有一些失真的地方”,且不论《零陵谱》出自何地,仅两次出版发行数量之多,在社会上留下的影响和印象就是不可低估的。本谱本着博采众长、多说并存的原则,特原本照录,供广大族众和读者借鉴参考。 

   

   四、罗氏源流豫章珠公世次录(自珠公至遵生 计17世)


    第1世:豫章罗公讳珠,字怀汉。乃秦朝时期武陵令君用公之子也。公生于秦始皇丙辰二年(公元前245年)四月十四日寅时。幼而岐嶷,长而好学,敦品行,通经术,汉朝高帝时(公元前206-195年),为治粟内史,即大农令职也。出守江西九江,佐灌侯婴筑城有功,因家豫章。殁于汉景帝丙戌二年(公元前155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寿九十一。葬于江西新建县太平乡西山大岭山巅飞天龙公形,未山丑向。明堂左水到右,四季长流不息。数年来高冢隆然,丰碑屹立,诚可敬也。墓碑为东汉永兴二年甲午年(公元154年)正月十五日八世孙太尉叶公,字立成,立碑。子六:居厚、宣礼、子成、知正、抵德、成通。


    第2世:居厚公,行一,字廷相,号竭中,始祖罗珠公长子。汉高祖壬寅(公元前199年)八月十八日子时生。汉武帝二十五年(公元前116年)世袭父爵大司农。汉武帝建元(公元前138年)中仕集贤院景灵宫大学士,转大尉,赠卫国公,升用兵宰相。后卢父墓,同弟祗德公环墓而居。今大罗洞是公所居之处。汉武帝元封乙亥(公元前106年)十月十五日卒,寿九十四。葬九江城北北沙下,蟹形。子山午向兼癸丁分金。即今罗家园是也。配王氏,桃州王智远公女,赠相国夫人。葬九江东坑大石桥,人形,乙山辛向。生子二:忠、悉。继配黄氏,生子一 :志。


    第3世:悉公,字子立,号敦笃,廷尉尚书、光禄大夫,居厚次子。汉景帝己丑(公元前152年)十月初十寅时生。汉武帝元封(公元前107年—公元前105年)间任廷尉尚书,转升光禄大夫。配吴氏,陕西咸宁县令进士忠桂公女,赠唐国夫人。景帝丙申(公元前145年)生。夫妇合葬大神口,蛇形,丁山癸向。生子三: 臣良、臣恭、臣敬。女一,适李丞相孙:敬。


    第4世:臣恭公,字舒泰,行真二,悉公次子,汉武帝元封丙子(公元前105年)六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本始庚戌科登进士第。四十六岁出仕长乐少府。历永兴军酒税司,转任京堂茶司都州,调河南汝宁府罗山县令。致仕还乡。于平帝五年(公元5年) 避王莽乱,隐新建县西山,托迹仙游,修炼辰黔山,即今湖广辰州府黔阳县辰黔山是也,公多道术。士民祈祷,即应,故今名为罗公山。世传山下罗公祈祷法术至今甚广县验;山顶有真情武庙。事详楚国志并辰州志,汉成帝鸿嘉辛丑(公元前20年)八月十三午时卒,寿八十五。葬白沙寺,月形,壬山丙向兼午子分金。配严氏,严通判都公女,汉武帝天汉辛已(公元前100年)年四月初八未时生。敕封长乐少君,同葬夫墓。生子二:诚、谌。


    第5世:诚公,讳奉,字奉诚,号好尚,臣恭长子。汉宣帝元康丙辰年(公元前6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午时生。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十八岁出任广西谏议大夫,详见广西省志。王莽篡汉己卯年(公元19年)九月初一寅时卒,寿八十四。葬严城岭严家山,虎形,丑山未向。今新建县高安分界处是也。原配李氏,李丞相广利裔女,封夫人。生子一:微。副配,万氏,进贤县万汝弼公女。俩妣同葬夫坟。


    第6世:征公,字可政,诚公次子。汉成帝河平丙申年(公元前25年)十二月初四寅时生。东汉光武年时五十二岁,任南阳太守。宽恕仁慈,百姓讴歌。致仕回家,隐居西山。永平乙亥年(公元75年)十月十五日子时卒,寿一百岁。葬西岭凤凰山观音山,乙山辛向。

配李氏,李丞相广利裔女,封南阳夫人。生子一:达公。副配宗氏,生建武己丑年(公元前29年)二月十二日午时。二妣同葬夫处。生子二:远、逵。女一,适丰城县同造孙利宾。远公赘徽州姿原县滑氏,因家其地;逵公,辛丑年生,赘江南宁国府太平县勺村。再配朱氏,因家其地。


    第7世:达公,字彦绣,征公长子。王莽篡位初始甲戌年(公元14年)十二月初二日子时生。汉朝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8年)升任临江军尹,转为士门结事八座驾,升光禄大夫。致士还乡,隐居豫章新建县忠孝乡西山黄古巷屋佑,今金氏蓬屋左,即达公所居处也。晋旌阳令许逊访郭等名山,因求金宅求修炼处,公七世孙瑭公,字柏林,与许逊重友盟义让居处。逊斩蛟于铁树宫前,即今万寿宫是也。殿前池塘至今仍呼 “柏林塘”。许真人许逊于晋宁康甲盛开年八月十五日举家升天,即是此处。公于汉安帝永初癸丑年(公元113年)卒,寿一百岁。葬西山潭源,坐西向东,与梦山罕王庙相近。原配吴氏,进贤县吴崇季公女,封夫人。副配郭氏,在城郭绍贤公女。二妣同葬夫处,即今潭源街上。生子四:叶、英、芄、艾。英公,字秀华,生子冲霍公,元兴中年徙居云南广南府;艾公,字秀甫,徙居河南开封府上林罗艾山。


 第8世:叶公,字秀茂(大司马,太尉),号立成,又名永成, 达公长子。东汉光武壬子年(公元52年)三月二十九辰时生。建初中与同邑程秀升着《五经通难》;《孟子章句》系公编校。元和四年(公元86年)仕大司马,尝亚献郊社之礼,治大丧,国有大造大疑。公与司徒、司空论之,国家有过,公与三公通诤之。赐金印紫绥,掌武事功课。永元初(公元89年),为河南开封府校尉,掌城门屯兵司马,以待胡扰,出为西域长史。永元十三年(公元103年)辛丑,窦宪出击匈奴,乃与都护班超协谋,击虏于蒲类海。龟兹自将一万骑于西界,温宿王自将八千骑于东界。公遂遣骑与超密召诸部,鸡鸣勒兵,驰赴莎车,胡大奔溃,斩首五千馀级,莎车遂降,威振绝域。遂领行军节度使。永初时,累官大尉,镇守郁林,凿峻山以便徙行,水渠以便水走,故今浔州有名曰“罗叶水”,又名“罗丛崖”,今峻山有名“罗洪祠”。公能占望云气,省察林咎,教以趋避之方,今郁林,名“罗望江”。时偕弟艾于彼赞化,艾卜山川之秀,遂居之,今上林有罗艾山。熹平中年(约公元174年),豫章太守张躬感大尉公之义,于武阳西,装像建祠祀之。妣杨氏,有赞襄之功,配享后室。三国中期,吴孙贲顾邵,率民恢拓之。唐季未,有相国魏暮,辞官来隐其地,祀后亭,今日相公庙,即汉时之大尉祠是也。到宋雍熙二年,知州夏峻极,分后为相公庙,前为大尉庙。公卒于三国东吴建康甲申年(公元144年),享寿九十三。葬武阳渡辟邪,东向。女婿杨友龙表墓。配杨氏,杨子洲杨万户侯子文客公孙女。葬凤凰山浇湖,辛山乙向。副配张氏,张家园良万公女,光武甲寅年生。葬西山真君殿前阙家坑。生子三:暹、升、昱;女一:适同邑杨友龙。


    第9世:升公,字奇祯(光禄大夫),号祈郎,叶公次子。东汉永元壬寅年(公元102年)六月初六日子时生。东汉建和中(约公元148年)任宣州路主执院,升光禄大夫。因奉父祠,居武阳渡辟邪。东汉中平甲子年(约公元184年)二月十三日卯时殁,寿七十三。葬西山大神园,丁山癸向。配胡氏,胡太守胡建侄女。葬大神园。生子四:季德,季实,季华,季霍。季德公徙浙江馀饶县;季霍公徙南京三尺街。


    第10世:季实公,讳茂(东郡太守),字祀山,升公次子。东汉永嘉乙酉年(公元145年)十二月十六日卯时生。自幼继薜令羊和为嗣,事羊尽礼,冬坐自羊皮以悬榻后,要处单板塌,以彰羊皮于上,饮食不食羊,肺次思羊父之恩。徐高士劝公复姓,终不忍心。光和时(约公元178年-183年),以才智出仕尖广通城令。建安中年(约公元200年-215年),升为东郡太守。致仕还乡,居洒洲即今徐埠。三国蜀国后汉建兴丁巳年(公元237年)卒,享寿九十三。葬徐埠,时有东吴太守顾郡,下车祀先贤,故封其墓于南昌县徐埠里,今名罗思羊墓。后因祠于墓前,即今思羊祠,胡又号罗思羊,盖卒不易薛父之姓。而薛令羊公卒,葬于严城岭,与五世祖诚公之墓相近。到唐贞观十年(公元635年),洪州都督安抚使刘公政,会檄长史张公惟善,整其祠貌,焕然一新。后裔罗欢思仰祖德,胡附祠前置义田,以享祀,赈贫。配姚氏,分宁双溪姚选公女。葬凤凰山,己山亥向。生子四: 霅、霄、云、霓。副配赵氏,双村赵汉公女。葬凤凰山。生子一:薛雍,继薛令羊和世系。晋初徒居山东,后见唐将。生女一,适丰城县姜舍万诚。


    第11世:霄公,字公盟(洪州府总管大都督),季实次子,东汉中平丙寅年(公元186年)九月初三日寅时生。自幼学孙吴法,以将材自雄,整套都亭侯孙贲,每以礼宾之。到三国时期后汉建兴间(约公元220-230年),有诸葛恪为幕宾,参议都督中外诸军事,时集义士于东兴,作大堤,筑两城,魏国曹丕帝遂命诸葛诞攻围两坞,图坏堤以遏诸葛恪,公设智,率兵四十万与诸葛诞敌战于长驱,魏兵惊退,因公谋出奇异,号曰罗智万,且须长,又称须将军。有功于东吴孙氏,仕安成郡大总管。以旱祷雨于萍乡石潭,浮木四太,即雨,遂封其山以神其事。后诸葛恪与诸葛诞轻敌,常违众举师,公以书谏之,逐怒不从,遂告疾,解政回家,隐居江西萍乡,即今罗霄山,由此而来。


    三国东吴天纪未庚子年(公元280年),吴主降晋,公深痛之,乃吊三闾大夫屈原,自乘龙舟,五月初五寅时,投武阳之水而逝。有太守泥秀发,以屈原相公为词,以明公志。隋朝开皇间(公元581年-600年间),杜彦应取木祷公于罗霄山致雨,寻功上奏,奉隋,封洪州总管府总管大都督。唐初武德间,有都督李大亮,过公遗像,得于裔孙罗元干,祀于奉新县,为屋数十橼,安神,榜曰三总管祠,享寿九十五岁。葬西山逍遥山,癸山丁向。配钟氏,南昌钟违公女,敕封吴国君;又配闾氏,闾太守艺文公女。二妣合葬夫处。生子三:令恭、令云、令仪 。


   第12世:令恭公,字佐之(中郎将),霄公长子。东汉建安七年壬年(公元202年)二月初二日丑时生,三国时期仕后汉蜀国刘先主(刘备),为折中中郎将,佐事先主。建兴元年甲辰年(公元224年),中流矢,卒于军因整盐井城(今云南省昭通盐津县盐井镇,罗德富注)南十里,今名柏林山,壬山丙向。事迹载于乌蒙志。配徐氏,北历徐仁公女,建安丁亥年(公元207年)生。葬大石桥。生子四:璒、瑭、环、璜 。


   第13世:瑭公,字公秀(南昌柏林罗氏始祖),名秀居,号柏林,令恭公次子。东汉建安庚子年(公元220年)十月初作日丑时生。西晋太康(约公元280-289年)时,迁武阳渡,居八年。因梦中联语云,柏移林北,塘居南塘。及旦,访道于宗大伯、二伯,适至其地北林,行及土名南池塘,即石池塘,今官厅堂以符梦,改名塘,遂自武阳赘北林黄日向公女。遗下柏种,分种北林前后。垂七十年后,柏成林,故土名为柏林,因号柏林公。后梦五龙腾于沙冈,次日至沙冈掘地,得宝剑。后黄氏三乳生五女,稍长悉姓五男,五男遭疫同死,均葬西湖东南埂。五女往泣五男墓所,结黄丝五步,以示为黄氏妇决,故今地名黄丝埂。因此公令五女各持一剑,守节新吴山。五女拜授而去。皆至,编草为衣种蔬为食,结茅为居,终身不笑。惟于彼地植柏,征示后为柏林罗氏女意,后咸和间(约公元327-334年)同宗时,与司徒舒公女元讲道城中湖西,即今建德观,过三月复去,至许旌阳逐蛟及象湖,蛟在湖南埂化为牛,即黄埠,因改名栏牛埂。宗大柏、二伯,以禾槎逐之,公以箭射之,旌阳知其有道术,因请曰:劳三秀才,故来慰谢,弟余失斩蛟之剑,欲为周道相求,宗惠仙曰:惟罗柏林有宝剑,常持其剑斩蛟于浇窟,遂同至公家。公与旌阳同至沙冈,得剑穴所,公曰:昔日掘地得剑,将剑卓地,洞泉涌出,因号剑井,公洗圆石瓷之,又名石井,又名真君井,其井在般若寺后,百数十丈,旌阳问曰:剑今何在?公以实对,因偕旌阳至新吴,见柏翠茂如故园,遂同憩彼柏树下。时五女通慧,各持宝剑献。旌阳问曰:仙女何以预知?对曰:十年来先生急于去害,父偕至此,盖必有为,况从者之肩剑囊皆空,是以知之!旌阳以为剑侧。及闻旌阳冲升,五女卒隐彼伯树下,乡人奇而祀之,今祀各伯林观,神名柏树仙童。唐朝丰城御史中丞王季友着传。公居新吴罗塘在泽村,结茅,学逊秘术。王月悟而始归,与宗大伯、二伯,结卢于象湖南埂。时乡人立宗道、二伯及公三神像,今枫树庙中,有神名罗公驰射神,即公也。后裔汝邦,因塘像坐宗氏,后遂移像于黄埠庙,止存宗氏二像。至治二年,洪水泛滥,沉倒望烟楼,公之遗像,遂不存矣。后与兰陵尚书左丞彭沅、贞官萧正法、大尉黎蒋二,讲道于城西北一隔,即今彭贞宫也。偕许旌阳问道于谌,母植柏建塔于池山巅,故今遗名柏塔,乡村之人号曰九天道源。梁朝大同十一年(约公元545年),敕加至孝忠顺。唐贞元甲申年(公元804年),翰林学士京兆韦执谊着传。钱起题剑井诗曰:“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江,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阳通。”葬屋后柏树下,即今株树山。配黄氏,黄日向公女。葬春花冈下,水龟形,即今桥头西岸,古铃曰断头雍春花园,水洋洋,左边山障,右边沙芒。葬下三年后,白壁献君王。生子二:文通、文慧。副配谌氏,仓部郎中谋礼公女。葬歙上通德乡,即天尊墓。生子一:文佑。凡学士颖之柏轩集,待郎盛得之号柏园,进贤上屋叔廉之柏树桥,罗田之柏坊,进士鹗之居咏柏林,歙上后土之大柏山,新建溪洪之书院曰柏香,皆因柏林公而名也;仰山之号柏园,高柏枢密院点之号北庵,点第四子愚之号北林,杨桥直宝章阁必元之号北谷,君庸之号北麓,亦因柏林公而名也。按未植柏这时曰北林,既植柏之后曰柏林,然名虽不同,皆不敢忘祖之意也。女六:长女号罗救小娘,适许旌阳族许太本。夫妇皆易姓隐西山。太本诗曰:“自从天府升仙境,出入尘直至今,不是载名混世俗,卖柴沽洒过生平。”小娘诗曰:“醉舞狂歌踏落花,绿罗裙带有丹砂,往来城市卖仙药,那个西山是我家。”又隐几山,以善医名世,至今祠于彼处。初辞去,母遗以罗裙,嘱曰,视此罗裙,要为罗氏女,故终身服此。夫妇同葬几山。所葬之处,人不敢至,有取石者便觉有声,故今名为雷公咀。在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宋季方着传。后在宋朝熙宁乙卯年(公元1075年),龙泉村裔孙审礼复传。文佑公,号淑行。三国蜀汉延熙庚午年(公元250年)生。性至善。两晋惠帝(约公元290-306年)时,入新安黄山学道,即今丰城县呈坎天尊是也。


    第14世:文通公,字诏贤,瑭公长子。三国蜀国延熙乙丑八年(公元245年)二月初二日丑时生。屡诏不起,因号诏贤先生,事迹详祠谒书院记并一统郡邑志。东晋咸康庚子年(公元340年)卒,寿九十六。葬丰城县池山,即今大罗山善士坪后,南向。配胡氏,大湖胡应善公女,封劝善夫人,三国蜀国延熙己巳年(公元249年)生。葬象牙西源南义坊。生子三:钟、铁、铿。女一:适西山潭源刘罕王刘严。敕封罕王夫人,即今潭源梦山罕王娘娘是也。事迹迹于罕王庙碑记。

 

   第15世:铿公(太子舍人),文通三子。西晋咸宁乙未年(公元275年)十二月初二日亥时生。幼名坑,因重祖塘公名土字傍,遂改名铿。性好养生,才高学博,善作诗文。自六岁出外游学。大兴元年戊寅(公元318年),中诏州县秀才,复试经策,公举秀才。进京就试,上第。妻父御史中丞熊远,奏公行义高,拜太子舍子,为乘舆箴称旨。避王敦乱,隐象牙冈西源,结茅于上,养真修性,凡吐哺出纳,飞腾点化,祈祷药医,无不精晓。每遇大旱,祈雨即应,救病即愈,兄弟三人,活民万计。去后,乡人思恩,立像祀之于丹陵观。唐朝元和戊子年(公元808年),江西观察使韦丹,见丰城厚田课绍继修铿庙于塘头时,录实上奏,奉圣旨恩封广济惠泽英毅王,第九号九神。唐朝时期后裔孙罗让,任江西观察使,捐俸修饬本祠。元和中年(约公元808年),世传瑞河口塘头庙,有一木乘三螺,浮甚至其地,乡人神之以为罗铿三位复显神通,立祠塑像于其地。相传钟离嘉梦中语人曰:欲得罗氏复故土,除非日月并行,在后梁朝时期的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周本因督袁吉兵攻洪都,次及象牙,潭本闻铿神预知福应,跪祷铿祠,本梦云:兵移象潭,以除象贼,洪归淮南,以兴南塘,后悉符所梦,公祈祷,用玉帝亲机之书,庙食西山六七祠。相传甥,另罕王,母舅胡詹大王,与吴王同显,凡御灾捍患,其术出自胡詹罕王。凡风雨雷部,其术出自钟离祖师,行虽类虚无,其功实广大。宋朝丁塘进士丁铸,着一木三螺辞:崇宁已酉科赐进士出身丁爽着塘头庙记;开成五年,魏征承相五世孙右拾遗起居舍人魏谟着传。葬西源,同兄处,坐北向南。南唐开宝间,裔孙罗颖,宁淳熙间,抚州崇仁高柏裔孙罗点,但立石墓道。配熊氏,亭山熊御史中丞熊远公女。唐朝元和戊子年(约公元808年),奉旨敕封劝善夫人。葬同宗氏墓所,南向。生子二:均章、尹章。长女:适新昊冯川告;次女适上谌谌德明,原文通公婆旌阳高弟胡詹大王之姑,生一女,归为罕王之母。唐朝元和戊子(约公元808年),奉恩敕封胡氏并罕王之母,皆为劝善夫人。初胡氏、宗氏、许氏、罗氏、熊氏,俱有像于塘头庙等二重,故今西山各处乡祠称曰:罗铿三位中大夫逊义大德灵官,并后宫五位劝善夫人。胡氏,葬胡詹碑石下,罗氏女,葬游仙乡潭源。唐封十五神,诰载敕命,唐朝大中十三年(约公元859年)正月奉诏云云,详诰敕中。


    第16世:均章,讳绥(散骑常待郎),铿公长子。东晋大兴庚辰年(公元320年)闰四月十八日辰时生。幼名含,同湖广耒阳县宗人含之名,遂改名绥。苑宁为豫章太守时,公徙讲学,即今丰城罗山也,常师太原孙盛之门,人称公为子路。时筑书室于上岸山南,室前一湖。尝曰:兴吾祖在丰城者,同一鸢飞鱼跃处,后人名其湖曰罗湖。复结卢于圆湖,讲学其处一名罗池湖,其初遇一异人,授以《遁甲兵书》、《都天遁书》,公于二皆精通。今遁甲书中所载罗先生者,即公也。康帝建元甲辰(约公元344年)举秀才,除郎中,转尚书郎,拜散骑常待郎。大元癸未年(约公元383年),陈伐燕三策,选兵以趋洛间,分兵以断归路,遗轻骑以绝粮饷,谢玄用其策,同领兵趋洛,因乘胜长驱,身中六流矢,遂卒。长子企生,扶丧归,葬肖像以祀之。后谢玄奏功,奉恩敕封扬州罗湖岱王。后何无忌,讨卢循,闻岱王忠勇,请恩立祠,奉恩申敕,有司要祠像,加封上岸里五十户。唐朝元和戊戌(公元818年),官经略招讨使,朝散大夫,持节督邕州诸军,守邕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文皇帝元孙李位着传,公祠堂左上岸山南。葬上岸山南,即今公祠堂后毛家林,至今有神名罗湖岱王,即公也。有水名罗湖着,亦本祠本墓之祭湖也。配胡氏,西山双岭胡尚书少广公女,讳龙,太子左卫,谥庄侯,胡藩公之姑氏,世传胡宰臣妹,即今华林胡氏之先也。按胡氏以节义闻,时桓元知企生忠晋,豫令人遣胡母以羔裘,遂受之以释疑。桓元企杀生,即焚之。至唐郡人来撰焚羔裘说以义之。元和丁酉年,翰林学士同平章塥太原王涯着传。卒葬双岭,即今新建县桃花乡三十一都云溪寺南西源,系石岐万君贤葬母,假曰:龙妈妈生基者,即龙母墓所是也。生子二:企生、遵生。


    第17世:遵生,从上可知以下两种排列自三世即不同:


一是:维翰→君用1珠公→2居厚→3悉公→4臣恭→5诚公→6征公→7达公→8叶公→9升公→10季实→11霄公→12令恭→13瑭公→14文通→15铿公→16均章→17遵生。


二是:猛烈→君用→1珠公→2居厚→3国彦→4臣恭→5邦俊→6奉公→7家珍→8徵公→9门興→10違公→11季茂→12昇公→13霄公→14佐公→15鏗公→16綏公→17含公→18友公→19遵生。


 考证与反向推理:1珠公→16均章,讳绥均章→17企生二代生育年龄为43年,  均章,讳绥(散骑常待郎),铿公长子。 其子企生,字宗伯,均章长子。东晋兴宁癸亥公元363年四月十二日寅时生。为何43岁那年才生下长子企生公?均章公东晋大兴庚辰年(公元320年)生,公元344年举秀才,除郎中,转尚书郎,拜散骑常待郎此明显有误24岁已尚书郎拜散骑常待郎位列九品以上却未娶妻?更在当官19年后才生下长子企生,此生育年龄存疑?要么采信16綏公→17含公→18友公→19遵生。先提出自已的存疑予以标记!待后综合各地数据。


    又据古罗国历代世系总图载:猛烈→君用→1珠公→2居厚→3国彦→4臣恭→5邦俊→6奉公→7家珍→8徵公→9门興→10違公→11季茂→12昇公→13霄公→14佐公→15鏗公→16綏公→17含公→18友公→19遵生。


洪德公、洪湖公上源世系(景新公至洪德公)


珠系卅三世

宁化石壁罗氏开基祖景新公,字文新,号大庆,为仪贞公长子。生于唐中和辛丑(公元881年)九月十七日午时。随父避黄巢之乱,由西山徙虔州(宁都)太平乡鸦鹊林,后迁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洞葛藤村紫源里居焉。卒于后周广顺癸丑(公元953年),寿六十三。葬鸦鹊林。配邬氏,生于咸通癸巳年,殁葬兴教里曹隆坊林园前。后迁葬石壁洞仙人提壶形,酉山卯向。子七:仕伦、仕伟、仕俊、仕杰、仕传、仕仁、仕仪。


卅四世

仕伦,名强修,字对山,行第一,景新公长子。生于唐乾宁丙辰(公元896年)十月初六日丑时。仕至宣教郎,宋举孝廉。曾居吉水县巷口,为起居始祖。宋开宝乙亥年殁,寿七十岁。葬宁化县石壁村二十四都东山下麻油坑,王母点兵形,丑山未向。配吴氏,宁都大布人女,葬黄沙罗潭;继配吕氏,葬宁化县石壁村二十四都曹顿麻油坑。子三:元杰、元升、元捷。


卅五世

元杰,讳振,字养晦,名先政,行二九郎,仕伦公长子。生于后晋高祖天福丙申(公元936年)十二月二十日戌时。宋初擢进士第。历翰林学士。仕江南扬州刺史,调任虔州太守,即今赣州会。当其货书入广,偶遭厄,海涯不通。后欲还乡,蒙傅平章相公吩咐湾太守马公送回,辞官不仕。于雍熙甲申年八月叶琼还家。因盐铁史仪贞公所遗世系,主修家谱,督侄立行纂修并集欧阳修、刘敞二先生作序。公尝在永平、襄阳、长沙、豫章西山、山东、浙江等处访问宗族,立明世谱以垂后世。卒于宋至和乙未(公元1055年)十一月十五日未时,寿一百二十岁。葬宁化县十二都黄土板宫前,鹅形,午山子向。配陈氏,封夫人,葬杨源社,人形,乙山辛向。继配杨氏,封夫人,葬本村宫前夫墓侧;三配李氏,葬杨源社陈氏墓侧。子六:子遵(杨出)、子遗(陈出)、子违、子建、子远、子达(皆李出)。


卅六世

子建,字鼎,行六郎,元杰公四子。生于宋乾德丙寅(公元966年)二月十三日酉时。擢进士第世袭承事郎,官至礼部尚书。卒于景佑丁丑年,寿七十二岁。卒葬宁化县石壁村高坑,幡花龙形,丑山未向。配殷氏,继配邓氏,续配陈氏,三妣同葬石壁村广昌牛角湾,走马攀鞍形,午山子向。子二:仲太、伸太。


卅七世

仲太,讳迪,行五郎,子建公长子。生于宋淳化庚寅(公元990年)九月十二日巳时。例授承事郎。卒于宋仁宗皇佑己丑年,寿六十一岁。葬上冷田,蟹形,丁山癸向。配王氏,葬夫墓。子二:谋、谟。


卅八世

谋囗,字权周,行少七郎,仲太公长子。生于宋真宗祥符丙辰(公元1016年)三月二十五日巳时。卒于大观己丑年,寿九十四岁。例授承事郎。葬本里白竹山,海螺形,甲山庚向。配黄氏,葬夫墓。子二:俊、杰。


卅九世

俊囗,字希贤,号秉仁,谋公长子。生于康定元年庚辰(公元1040年)。例授承事部郎,大学士。卒葬天师迳,东南向。配陈氏,合葬兴都里白坑,象形,山巽向。继配刘氏葬夫墓。子二:仲权、仲柄。


四十世

仲权,字渊,号澹湖,俊公长子。生于宋仁宗嘉祐壬寅(公元1062年)十月二十三日子时。仕至山西参军。偶遭时厄,致仕还乡。结庐对泉,潜心力学,不求仕进。士林重其名节,一时学者多师之,称澹湖先生。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乙丑年,寿八十四。葬于金坝上水,游鱼形,巽山乾向兼巳亥。配赖氏,合葬夫墓,巽山乾向。继配李氏,葬十四都虾塘。载配黄氏,葬于黄金坝。子三:安庆、乐庆、荣庆。


四十一世

荣庆,字恭,仲权公三子。生于宋元祐己巳(公元1089年)十月廿七日酉时。为人宽洪厚重。八十高龄祝寿时,朝廷赐匾,授耆民修职郎。殁于南宋孝宗淳熙乙未年,享寿八十七岁。妣谢氏,合葬本都岳源高冈,丁山癸癸向。子四:思珩、思纯、思传、思广。


四十二世

思珩,字真,荣庆公长子。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四年甲寅(公元1134年)二月二十一日巳时。仕至吏部员外郎,转御史中丞。殁于南宋中宗嘉定辛巳年,寿八十八。葬上顶源罗家园,旗形,巳山亥向。配龚氏。葬上顶源黄家坪。继配刘氏,葬黄家垅,南向。子三:奉先、奉初、奉生。


四十三世

奉初,字盛贤,号仲,思珩公次子。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戊寅(公元1158年)三月二十日寅时。任行台仓部郎中,仕至御史中丞。配张氏,合葬罗家园。继配曾氏,葬夫墓。再配汤氏。子五:昌龄、延龄、元龄、宏龄、享龄。


四十四世

昌龄,讳文,字应朝,号鹤山,奉初公长子。生于宋淳熙甲午(公元1174年)九月十五日巳时。配曾氏,合葬罗屋背。继配欧氏,合葬夫墓。载配李氏。子三:尚古、尚崇、尚立。


四十五世
1、尚古,字实稽,昌龄公长子。生干宋庆元乙卯(1195年),妣曾氏、白氏,生三子:洪山、洪祖、洪启。
2、尚崇,讳崇古,字实高,昌龄公次子。生于宋庆元丁巳(1197年),妣谢氏,生三子:洪源、洪德、洪敬。

3、尚立,讳忠古,字念一,行五四郎,昌龄公三子。生于宋庆元庚申(1200年)十月初十日午时。原籍宁化县石壁村,因商江西吉郡,后避乱率妻子回祖故,徙上杭县居焉。配张氏,石壁村人氏,合葬上杭湖洋角铁嶂寨十二郎松山岭。子一:洪湖。副配吉安府卢附县陈氏,名七娘,卒葬曹田。子八:洪江、洪海、洪池、洪河、洪波、洪浪、洪浩、洪滔。


四十六世

洪德公,讳用格,字必元,行五郎,尚崇公次子。生于南宋宁宗嘉定八年乙亥(公元1215年)五月初十日午时。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壬戌科擢进士。仕湖北咸阳县令,升抚州太守、桂林太守,累官至朝善大夫。为官清正廉明,百姓讴歌云:“细阅后裔派系长,簪缨绵亘世流芳;孝子忠臣昭册史,才人学士著朝堂。章台树历风霜古,桂籍名增日月光;试问根源何处是?豫章沟起姓无双。”以直言忤旨,退休林下。殁于元武宗至大乙酉年,享寿九十有五。葬宁化县城东重冈巅,大坐人形,乙山辛向。配九妻,生十八子,悉皆显达。


洪湖公,字新,行念五郎,尚立公长子。生于宋嘉定丁丑(1217年)。由石壁徙广东梅州程乡县,即今嘉应松源洞上灌塘角,寿年九十三岁。葬本村蓝源斜倒地葫芦形,丑山未向。配张氏,迁葬蓝源斜风吹罗带形,寅山申向。子二:世瑞、世端。副配程乡县松源洞蔡氏,合葬张妣墓。子二:志大、志广。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罗珠诫子孙训


    诰尔子孙,诫尔子孙,原尔所生,出我一本;虽有外亲,不如族人,荣辱相同,利害相反;宗亲为重,财气为轻。为父当慈,为子当孝,为兄者当爱其弟,为弟者宜敬其兄,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须于礼。乐士敬贤,隆师教子;守分事公,及人推已,闺门有法,亲朋有义,立行必诚而无伪,御下必恩而有礼,务勤俭以兴家庭,务谦厚以处乡里。毋事奢淫,毋习赌博,毋争讼而害俗,毋酗酒以丧德;毋以富欺贫,毋以贵骄贱,毋以强凌弱,毋以下犯上,毋因小忿而失大义,毋听妇言而伤和气,毋多言以取祸,毋责人以求备,毋为亏心事以损阴焉,毋为不洁之行以辱先人;毋以小善而不为,毋以小不善而为之。勿谓无知冥冥鉴临;勿谓无人,寂寂闻声。依我训者,是谓孝也,我祈佑之,逆我训者,是不肖也,与众弃之,不惟弃之,倾覆随之。子子孙孙,咸听斯训。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第四章、罗氏迁入紫金


    紫金罗姓,一源多支。自从明万历二年(1574年)到现在各宗支的嫡祖陆续迁入紫金(永安)。有珠系四十六世罗尚崇次子罗洪德支脉从兴宁、五华(长乐)、梅县(程乡)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有珠系四十六世罗尚立长子罗洪湖支脉从梅县(程乡)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有罗洪湖传至珠系五十一世罗纲(千四郎)支系从福建龙岩(汀州)上杭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由福建龙岩(汀州)武平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嫡祖是罗继纲;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嫡祖是罗祖玉,罗向日、罗向辰;由顺德大良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嫡祖是罗匡德。紫金罗氏各宗支的嫡祖迁徙足迹大致如下:


一、龙窝镇


1、龙窝洋头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祖罗象展裔孙罗庭干,于五华县水寨镇移居紫金县龙窝镇洋头村黄砂坪围子。(罗天生/核对)


2、龙窝墟镇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二十三世祖罗镇常裔孙罗京扬,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由兴宁县宁新镇大路下移居紫金县龙窝墟镇。罗高祥/核对) 3、龙窝琴江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五子罗小六又称伯六,号梅溪,由福建汀州府连城县瓜田里赴任潮州府通判官,后因世乱与弟罗伯七移居嘉应州程乡梅溪都下寨(现梅州市梅县区)。传至十五世祖罗清启、罗清泰,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惠东高潭(现惠东县高潭镇)迁永安县龙窝龙光石坳立居(现紫金县龙窝镇龙窝村),后移居龙窝琴江罗湖(现龙窝镇琴江村新宫子、径子、高湖角一带)。(选自罗崇汉手著《紫金罗氏渊源》资料)


4、龙窝罗屋排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四世祖罗恭厚,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由程乡(现梅州市梅县区)移居永安县龙窝罗屋排“应安第”(现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龙窝村)。(选自罗崇汉手著《紫金罗氏渊源》资料)

    

5、龙窝桂山竹坑宗支(待考)         

   据吾族谱称,八世祖罗祖玉夫妻(即祖公罗七郎、祖婆陈七娘)携六子,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由福建漳州府平和县蕉子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北门内居住(现紫金县紫城镇永安居委会罗氏宗祠一带),后又由龙窝桂山竹坑徙乌石大陂万屋排龙树塘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石陂村)。(罗汉城/供稿)


6、龙窝罗屋排、高坑、桂山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二子罗小三,字福清,传至二世祖罗孟通,于元至元一年(1335年)携子罗聪,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立业(现兴宁市叶塘镇)。传至八世祖罗及泉,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由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现兴宁市叶塘镇)迁永安县岩前约枫林下立居(现紫金县紫城镇仕贵村)。裔孙分居:紫城仕贵,蓝塘石城二渡水、凹头岭、南山寨背,龙窝罗屋排、高坑高富楼、桂山罗屋等村镇。(选自罗崇汉手著《紫金罗氏渊源》资料) 

   

二、水墩镇     
1、水墩秋溪宗支(洪湖公支脉)      
   据吾族谱称,罗汝荣,字懋坤,系珠公后裔五十三世、尚立公裔孙九世祖,罗松林公长子,投度名曰法镇,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间从程乡水车墟(现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大立堡榕树围徙居广东省惠州府永安县琴江都秋溪约中石坑开基立业(现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秋溪村)。吾族尊罗汝荣为始祖;祖妣叶老孺人,生四子:罗念庄,字元,祖妣吕氏;罗敬庄,字亨,祖妣邹氏、刘氏;罗爱庄,字魁,祖妣钟氏;罗立庄,字亮,祖妣刘氏。子孙蕃衍,代代书香,人丁昌盛。另有后裔徙居至本县黄花约澄塘(现紫城镇水澄村)和本省海丰、陆丰以及广西柳州、梧州苍梧、贺州,四川、湖南、香港、南洋等地,各自立业,子孙蕃盛,财丁兴旺发达。罗汝荣葬于本村洋坑嶂架上金盆,葵花向日形,申山寅向兼坤艮,坐参宿七度,向箕宿二度,水走乙辰。祖妣叶老孺人葬于本村洋坑嶂观音山下,丁山癸向兼未丑分金,水走癸丑,与公坟共龙各穴,呼名曰:仙人洞膝又称观音坐莲形。        

    罗氏汝荣公祠,寅山申向兼甲庚吉度分金,称蜜橱形,始建于三百多年前,因时代变迁,年久失修,已毁为平地。为纪念先祖,敦宗睦族及集议活动,经宗亲商议,于壬辰岁(2012年)九月三十日,按原址方位兴工复建,至2014年(甲午岁)十一月初二日子时祖牌升龛、落成庆典。复建工程虽然简朴,未全面完善,而已耗时二年,耗资四十余万,均属于吾族宗亲团结、鼎力捐款、同心协力、芳名留载之举。现尚有许多未完成工程及不足之处,望日后嗣子孙协力办妥!(罗新开/供稿)


三、紫城镇    


1、紫城澄塘宗支(洪湖公支脉)  

     

   据吾族谱称,珠系45世罗尚立长子罗洪湖,字新郎,传至珠系53世罗汝荣,系罗尚立第九代裔孙,罗松林长子,投度名曰法镇,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由程乡水车墟大立堡榕树围(现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徙居永安县琴江都秋溪约中石坑开基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秋溪村)。吾宗支是本县琴江都秋溪约中石坑开基祖罗汝荣三子爱庄,字魁,妣钟氏。迁居本县黄花约澄塘(现紫城镇水澄村)。(罗伟雄、罗世环/核对)


2、紫城榕林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一子罗大一传至十七世祖罗应贤、罗应文、罗应忠三兄弟,由大埔县古野村(现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古野村)移居永安县岩前约鹧鸪塘墩子头开基建立祖祠,庚山甲向(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榕林村)。罗应文充兵食粮,不知去向何方。罗应忠其后裔未记载,葬于本村梅子角排。罗应贤与邹氏、邱氏祖妣生二子:罗万昌、罗万升。罗应贤葬于本村下嶂子田面上,丙山壬向。邹氏祖妣葬于秋溪约中石坑七娘洞,庚山甲向,雄鸡拨羽形。邱氏祖妣葬于本村土名油兰岭田面上,乾山巽向。(罗永容、罗艳增/核对) 

   

3、紫城仕贵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二子罗小三,字福清,传至二世祖罗孟通,于元至元一年(1335年)携子罗聪,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立业(现兴宁市叶塘镇)。传至八世祖罗鸣,字及泉,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与叔父罗仲富由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现兴宁市叶塘镇)迁永安县境。初居于县城之内,始侧近置买田屋,于今倘存址迹,后又徙岩前约陈田甲横岗枫林下而(现紫金县紫城镇仕贵村)。罗鸣卒葬于祖屋对面社角头,小地名曰大窝肚,喝形蚕蛾卷斗。罗鸣于世时通达地理,墓向,庚度,坟式,石冢等,丙寅岁二月三十日寅时复葬时与赖氏祖妣合葬。金骸寸节俱全,墓坟巽山乾向。其时,长房与二房共行祭一堂。因三房丁多人众,又另行祭一堂。祭之时扬公鸡连唱十余声,足可见为吉兆也。至今富贵兼全尽可定夺也。后裔以屋立祠以供,尊罗鸣为永安开基始祖。罗鸣婚配谭氏、赖氏。谭氏祖妣墓于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岁四月重修,于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癸卯岁三月初五日丑时重修外翌碑系西蜀清锦二邑修外。墓葬祖祠下角塅埔心,坐北向南,壬山丙向,生三子:继林、隐林、念林。罗鸪,婚配孙氏,后未记载。罗达,婚配曾氏,后未记载。罗选,婚配陈氏,后未记载。罗鸣裔孙在紫金分居:紫城仕贵,蓝塘石城二渡水、凹头岭、南山寨背,龙窝罗屋排、高坑高富楼、桂山罗屋等村镇。(选自罗镜泉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4、紫城石陂大陂宗支(待考)

   据吾族谱称,八世祖罗祖玉夫妻(即祖公罗七郎、祖婆陈七娘)携六子,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由福建漳州府平和县蕉子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北门内居住(注:当时永安县城北门内开始筑城池,还未建造罗氏宗祠)。后祖公罗七郎携三子回迁福建漳州府平和县蕉子坑居住,祖公罗七郎七十岁卒葬于平和。祖婆陈七娘携三子,由永安县城北门内(现紫金县紫城镇永安居委会罗氏宗祠一带)移居乌石约河树湾西街坝开基,后徙乌石大陂万屋排龙树塘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石陂村)。明崇祯年间建造祖祠一座(艮山兼丑坤向),清乾隆三十三年至道光年间重修祖祠,合族转火祖牌升龛祀奉,祖祠堂名题字“豫章云”。吾族当时丁财兴旺,书生十八,拳棒十八,文武双全。但至清光绪年间,出现兄弟纷争,导致丁财衰落,裔孙背井离乡。此后有很多裔孙迁往四川宜宾等七个市县和广西、湖南、江西、浙江以及广东花县、潮州、潮阳、揭阳、揭西、阳江、阳春、高州、茂名、海丰、陆丰、惠东高潭、惠州、河源等地。吾族尊祖婆陈七娘携的三个儿子为开基一世祖,从嫡祖罗祖玉传至现在己有十七代。(罗汉城/供稿)


5、紫城乌石三丫角宗支 (支脉世系待考) 

      

   罗匡德,由顺德县大良(现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迁永安县城乌石巷子开基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乌石村),后裔分居紫城乌石三丫角(又称石马角)、城南沙子坝(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城南居委会沙子坝一带)。罗匡德系由顺德大良(注:大良古称太艮,又称凤城)来紫金(原永安)紫城乌石三丫角(又称石马角)、城南沙子坝的宗支嫡祖,尊为开基一世祖。(罗盘针/核对)


  永安县开基始祖匡德公,妣倫氏生八子。原本相传先曰:有功于明封为行役使安置顺德,洪武年间调入电劈司。公生八子,其四子与祖妣仍居顺德县,后祖妣卜葬顺德牛头堡。而我祖匡德公携带四子徙永安县(现紫金县)居室计之设也,卜葬城隍庙处,其时尚未开县也,迨隆庆谕旨开永安复迁乌石改葬岗仔尾,喝形鲢鲤吐舌。公带四子迁居乌石分作四房,而冠先公为满房。

     

    永安居住四子,长子:佑腾,次子:径道,三子:维胜,四子:冠先。      

    二世祖:冠先公,卒葬于乌石墩头埔秋河口,庚山兼酉,名为田螺形。黄祖妣葬在乌石大面前塅心垅面上,坐东向西。冠先公生四子,长子:寿观,次子:寿僅,三子和四子名字不详。


    三世祖:寿观公,妣黄氏,生一子:应成。寿观公葬在乌石石马阁田垅,寅山兼艮,丙寅丙申分金,蜘蛛形。祖妣黄氏葬在林田璜岗子,名为箫子形。


    四世祖:应成公。妣张氏,生三子:长子:文粲,次子:文钦,三子:文常。应成公葬在石马阁猪乸坑艮心,名为猪肝形。祖妣张氏葬在荷树弯,艮山兼寅,丙寅丙申分金,名为倒插钯头形。  

     

    五世祖:文粲公,妣?氏,生一子:罗襟。   

   

    文粲公立祠堂一座在中心屋,卒葬在林田山下汶仔口塘面上,坐南向北,祖妣不知何处。     

  

    文钦公立祠堂一座在乌石巷仔下。


    文常公立祠堂一座在石马阁上屋。六世祖:襟公,妣黄氏,生一子:鹤士(属下老屋)。摘录中华民国13年癸未岁重修《罗氏族谱》手抄本(罗茂林提供)


6、紫城城南沙子坝宗支(支脉世系待考) 

     

  我先祖匡德公,乃洪德公所生十八子之小九公的后裔,因有功于明,敕授官吏于顺德,明洪武年间,调入电壁司,配妻倫氏,生四子。于明隆庆年间(约公元1570年),携妻及四子迁徙永安县(即今紫金县)乌石巷子定居。买了大片山岭田地,建造新房,同儿子一道勤劳耕种,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白手起家,为后代奠定了基业,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和睦乡邻,有难必帮,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爱戴。        在永安县开设县城时,匡德公尽力帮助捐款修建城墙。几年后,祖妣又生了四个儿子,因祖妣不服水土,体弱多病,遂辞别匡德公,带四个儿子返回顺德居住(四个儿子名字不详)。祖妣卒葬顺德大良,原古名牛头堡。

      

  匡德公随四子在紫金开基立业,生活艰苦,日夜劳作,不断发展,为后代的兴旺发达,含辛茹苦,历尽磨难,功不可没,实为我等后人所敬仰。匡德公在紫金立基四子,长子佑腾,居乌石荷树排,后迁居广西。次子径道,居乌石茶仔岗。三子维盛,下落不详。四子冠先,居乌石巷子祖屋。冠先公配黄氏,生四子,长子寿观公,移居乌石三丫角定居立业,次子寿僅公移居城南沙子坝定居立业。其余二子,名字不详,一子迁广西立居,另一子在乌石巷子祖屋旁居住。         

    匡德公卒葬乌石巷子岗子尾,喝形鲢鲤吐舌。冠先公卒葬乌石巷子墩头埔秋河口,庚山兼酉,喝形田螺地。妣黄氏卒葬乌石大面前塅心田垅面上,坐东向西。   

  

    匡德公在紫金立基四子,分为四大房,后裔在各行名业中,涌现出了大量英才,房房昌盛,不断发展壮大,为了不忘祖宗功德,尊祖敬宗,弘扬祖先美德,后裔于1997年12月在乌石巷子原祖居地,重新建造匡德公祖祠,祠内设立匡德公与祖妣倫氏神牌位,后裔每年春分季节举行集会祭祀。 

     

    让我们同心同德,不忘先祖的教诲,加强团结,为实现更加宏伟辉煌的事业,开创人间奇迹,努力奋斗,为我罗氏宗族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罗冠文 于2017年12月2日 供稿)


7、紫城新庄宗支(洪湖公支脉)

      

    珠系60世祖罗受泰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思聪裔孙。祖妣张满娘生五子:罗良志、罗良盛、罗良富、罗良通、罗良福。于1650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徙居广东惠州府永安县黄花约赤珠坑定居建祠(已丙山亥壬向)。罗受泰卒葬于黄塘墟车前小水仁志坪(坤山艮向,喝观音坐莲形),祖妣张满娘卒葬于茜坑尾火炉石(坐东向西,喝木星形)。吾族裔孙繁衍昌荣,代代出贤良,散居各地。二世祖罗良志,祖妣郑氏生三子:文彩、文贵、文瑞分居本村楼下;二世祖罗良盛,祖妣邱氏生四子:文选、文儒、文贤、(文炳,待考)分居本村坪上;二世祖罗良富,祖妣何氏生四子:文聪、文明、文志、文高分居何地未记载;二世祖罗良通,祖妣魏氏,徙居惠州城内后未记载;二世祖罗良福,出家去天字嶂食斋。四世祖罗宏猷、罗宏经,由永安县黄花约赤珠坑(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庄村)移居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罗宏猷次子罗奇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槎岭大岭围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槎岭村)。罗宏经次子罗粤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四维雷公桥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现详细记载以下10代辈字世系排列:文、宏、英、茂、扬、思、庆、锦、天、国。吾族因在“文革”破除四旧时,老族谱被焚毁而造成失载,现只有后裔查祖墓碑文填补上为盼。吾族自罗纲(千四郎)起40代辈字世系排列:四千万仲,宗师永维,翠受良文,宏英达廷,嘉明绍端,国治成平,康安裕顺,定昌富荣,元仁云集,应世方名。选自罗忠群手著《罗氏受泰公世系》资料)


8、紫城禾塘角、坣头下、西门,黄花、水澄、中洞、小黄花,衙前宗支(洪湖公支脉)


   珠系59世罗仲英,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永俊嫡孙,罗旻之子,吾族尊为入粤始祖,生卒不详。罗仲英长子罗受庄,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而乐业乐士居焉,后徙本县黄花约水美甲上本村开基立祠(现紫城镇水澄村)。罗仲英公跟寻长子罗受庄,年老未返上杭,卒葬于永安林田冷水坑獭凹,癸山兼子,真武踏鼋形,又称獭形,清嘉庆八年(1803年)癸亥重修。2015年因县城区垃圾处理场建设需要,罗仲英金骸于是年农历三月初八日迁回县城禾塘角石碑岭安葬,丁山癸向,中秋告竣。原碑文称罗仲英为二世祖,清光绪十七年罗焕祥手著《罗氏族谱》记载罗仲英是入粤始祖。罗仲英生有五子,妣赖一娘生二子:罗受庄,字庄一郎;罗受念,字念三郎。妣石一娘生三子:罗受忠、罗受龙、罗受恩。祖妣赖、石一娘均卒葬于上杭。罗仲英入粤起世系辈字排列:仲受赐文,维振朝元,昌扬南霖,凤蔚光先业,龙章华国材,宏谋承祖启,景运肇天开。其中“赐”(仕)字为三世,“蔚”(伟)字为十四世(祝系172世)。罗仲英裔孙在紫金主要分居:紫城禾塘角、坣头下、西门,黄花沈仁坑,水澄上本、蟹湖、南沐洋,中洞、小黄花,衙前;黄塘嶂拔辣菜坑、澄田;义容龙腾等村镇。另有迁往河北、四川、广西,龙门龙潭铁岗、曲江安山洞早禾田等地。八世祖罗庚元长子罗开桂,壬子科举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任直隶省河间府景州东光县知县(现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注:蟹湖罗文龙过继为罗登明次子,后始居沈仁坑。罗汉华父亲从水澄南沐洋过继为澄田罗姓之子,后始居澄田先锋组符头。


    二世祖罗受庄,字庄一郎、罗受忠、罗受念,字念三郎、罗受龙、罗受恩。罗受庄,祖妣张二娘,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因人多屋少,后徙黄花约澄塘村居住,罗受庄见此村地方非君子仁人所居之地,后又徙黄花约水美甲上本村,买承叶马郑三姓田业立祠,庚山甲向,即系上本上楼屋。罗受庄生二子:长子罗粮芳、次子罗粮米。罗粮芳生三子:长子罗文茂、次子罗文案、三子罗文盛。罗文案生一子:罗弘亮迁往西蜀(四川)后未记载。罗文盛被曾姓招入门其妻杨氏及后裔未可知也。据说罗永俊金骸原葬于上杭县大洋坝,其后裔罗文盛复往上杭县大洋坝盗挖罗永俊金骸回来紫金县(原永安县),葬于黄花约蟹湖分水凹,(俗叫蓑衣公,每次扫墓都下雨,且总会有人吵至打架的)。罗粮米分居小黄花立祠,庚山甲向,眠牛形。罗文茂生二子:长子罗弘声、次子罗弘高。罗弘声生一子罗织锦。罗织锦生五子:长子罗凤祥、次子罗凤扬、三子罗凤彩、四子罗凤云、五子罗凤清。罗受庄葬于黄花约蟹湖吊简坑,壬山丙向。祖妣张二娘葬于黄花约蟹湖蛇坑尾。罗受念葬于罗受庄地坟顶右边。祖妣郑三娘无嗣后。罗受忠葬于林田驼猪岭,申山寅向,美女踏车形。罗受龙葬于黄花约南沐洋麻子窝,巳山兼丙,雄鸡拨羽形,无嗣后,其坟墓无碑文记载。罗受恩,系罗受庄五弟,始闽迁粤,而乐业乐士居焉。罗受恩葬于上濑右拔尾,亥山巳向,昂天海螺形,清乾隆四十四年已亥岁重修。祖妣叶氏,葬于西门黄阪坑石井地,辛山兼酉,飞凤形。祖妣杨氏葬于龙潭石坑,丙山兼巳,孩儿坐栏形。生三子:罗仕福、罗仕锦、罗满福。

       

    三世祖罗仕福、罗仕锦、罗满福,系罗受恩之子。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居家后(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明万历年间,罗仕福、罗仕锦见禾塘角、坣头下一带山清水秀,田地广阔,预言在此风水宝地上选址建立祠堂,立农管山,勤耕细作,建设家园,安家立业,日后定成为高楼大厦林立的繁荣城市,子孙后代通享荣华富贵。罗什福的裔孙,于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在禾塘角建立祖祠一座,于2005年冬重修。罗仕福,又名云台,生于戊寅68岁寿终,罗仕福葬于教场黄竹埔,申山兼坤,锦被盖孩儿形。祖妣江氏葬于埔尾约中洞脉之凹,丁山癸向,雄鸡拨羽形。生六子:罗文荣、罗文辉、罗文相、罗文耀、罗文智、罗文泉。罗仕锦裔孙在坣头下建立祖祠一座,时师伪说丁山兼未房分有亏,丁财不兴,至清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岁五月初一癸丑日寅时兴工,丙山兼午乙巳乙亥分金,九月初八丁巳日癸卯时祖牌升龛转火。1999年重修,中堂重新安放“豫章罗氏堂上罗仕锦与祖妣赖氏祖牌”。罗仕锦祖妣赖氏,生三子:长子罗文炳、次子罗文宣、三子罗文育。罗仕锦葬于黄花约南沐洋,庚山甲向,瓜形。祖妣赖氏葬于黄花约蟹湖嶂,午山子向,燕子伏梁形。罗仕锦与祖妣赖氏,均葬于黄花约南沐洋铁炉塘瓜形和该山顶燕子伏梁形。罗满福,葬于禾塘角老虎窝坭塘,乙山兼卯,无嗣后。

      

    四世祖罗文荣,系罗仕福长子,罗文荣与祖妣黄氏同葬于埔尾约中洞尾丁山癸向、兼未分金。生二子:罗维藩、罗维宁。罗文荣徙居埔尾约中洞下格立祠,丙山壬向。罗文荣后裔分居衙前、中洞等地,传至八世祖罗开元后裔分居义容龙腾。

        

    四世祖罗文辉,系罗仕福次子。罗文辉与祖妣缪氏留在禾塘角居住,罗文辉葬于黄花约蟹湖村老住场。生一子:维高。 

              

    四世祖罗文相,系罗仕福三子。留在禾塘角居住,罗文相葬于黄花约蟹湖分水凹水径排上,乙山辛向。祖妣余氏葬于竹坑,祖妣高氏,葬蛤蟆坑。生一子:罗维清。   

    

    四世祖罗文耀,系罗仕福四子。罗文耀葬于黄花约长坑尾,祖妣叶氏葬于黄花约蟹湖老猪塘。生三子:罗维常、罗维亨、罗维兼。 

      

    四世祖罗文智,系罗仕福五子。罗文智葬于黄花约蟹湖蛇坑麻风窝山岗,寅山兼艮,坐箕宿四度,甲戌甲辰分金,放丁水,金枧银巢形。祖妣肖氏葬在于黄花约长坑,嫩草垂珠形。癸山丁向、兼丑分金。祖妣郑氏,葬于黄花约澄塘陶塘屋背穴,猛虎跳墙形。癸山丁向、兼丑分金。于清道光已丑年九月初二日丑时重修。生三子:罗维寿、罗维茂、罗维政。 

       

    四世祖罗文泉,系罗仕福六子,罗文泉与祖妣黄氏同葬于禾塘角龙仔岭老屋背,失嗣。  

     

    四世祖罗文炳、罗文宣、罗文育,系罗仕锦之子。罗文炳、罗文宣留在坣头下居住。坣头下祠堂存放的族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烧毁,造成十几代族谱记载数据缺失。现在后裔不知道那一房是罗文炳房系,那一房是罗文宣房系,只知道三大房系(即是1960年时坣头生产队期间,据说居住在上老屋的后裔为一大房系和居住在下老屋的后裔为一大房系以及居住在祠堂的后裔为一大房系)。2010年以前,已传至第17世(珠系第75世)“业”字辈。罗文育,后迁居黄花约南沐洋建立祖祠一座,罗文育葬于埔尾约班魚塘,癸山兼子。祖妣曾氏葬于黄花约蟹湖子罗屋背,癸山兼子。生三子:罗维鼎、罗维成、罗维捷。从1992年起,禾塘角、坣头下一带罗氏与县城新区生活融为一体,各行各业人才辈出,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罗水生/核对 )


9、紫城北门内宗支(洪湖公支脉)

       

  据吾族谱称,一世祖罗显荣,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永达裔孙。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北门内(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永安居委会罗氏宗祠一带),而乐业乐士居焉。祖妣赖氏生四子:罗承钦、罗承广、罗承章、罗承材。罗显荣葬于富田里,祖妣赖氏葬于林田猪母埔。另有后裔罗德隆移居蓝塘,罗秉洪移居义容墟,罗文瓒移居惠东高潭墟,罗文玉移居龙窝洋头黄砂坪围子,罗维栋移居龙窝中溪樟洞,罗绍祖过继为南沐洋罗姓之子取名罗继康,罗绍基过继为禾塘角罗姓之子取名罗蔚伦。(罗汉雄、罗镇蕃/核对)

    

10、紫城东门、中埔宗支(待考)

          

    据吾族谱称,罗继纲,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由福建汀州府武平县象洞司前(现龙岩市武平县象洞乡联坊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东门老学第圣殿之所开基立祠(现紫金中学一带),后移居林田约中美埔岭山下立居(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中埔村)。另有后裔罗炽云移居广西北流县三合墟。罗继纲系由福建龙岩(原汀州)武平象洞迁入紫金(原永安)的紫城东门、中埔宗支嫡祖,尊为开基一世祖。(选自罗少平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11、紫城城镇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二十一世祖罗松香,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兴宁县新陂家庄围下新屋(现兴宁市新陂镇)移居紫金县好义墟,后移居上义墟,于1979年由上义墟又移居本县城镇。(罗伟云/核对)    

12、紫城城南直径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九世祖罗华山(威公),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兴宁县花螺墩(现兴宁市宁新街道大圳村)迁永安县城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城南居委会直径大塘面罗屋),迄今(2015年)已三百零六年。(罗金甫、罗江甫/核对)


13、紫城安良墟、安良墟下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五世祖罗升仲,由兴宁县花螺墩(现兴宁市宁新街道大圳村)迁永安县城安良墟井圹(岸)头立居(现紫金县紫城镇安良居委会)。其弟罗升富迁徙广西贺县(现广西贺州市)。另有:罗锐泉,于1962年从梅县南口(现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来紫金县防疫站工作,全家定居安良墟下。(罗楚明/核对)


四、瓦溪镇


1、瓦溪高田、围澳宗支(洪德公支脉) 

       

   一世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罗春锦,于清顺治年间,随母赖祖妣由兴宁县迁徙原永安县上黄砂约围岗甲半径罗屋坪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高田村半径组)。罗春锦生三子:罗碧明、罗碧彩、罗碧凤;十三世罗碧凤生三子:罗海兴、罗海旺、罗海清。十四世罗海兴生七子:罗荣芳、罗荣彰、罗荣浩、罗荣康、罗荣烈、罗荣杰、罗荣俊。十四世罗海兴迁本县九和镇热水村则田立居。其长子罗荣芳迁本县凤安镇竹塘村立居。十四世罗海旺生四子:罗荣焕、罗荣昌、罗荣安、罗荣宁迁往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坝立居。其曾孙罗明祥(字朝元)迁往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立居。十四世罗海清生三子:罗荣玮、罗荣宝、罗荣琇留居高田村半径罗屋坪,有后裔迁往本县义容、龙窝和惠州、深圳、广州及海外立居。其孙罗开全迁居本县凤安镇竹塘村。十四世罗逸清生一子罗毓盛,迁居本镇围澳村,另有裔孙迁往惠东县宝口镇立居。(罗灶华/供稿)    


2、瓦溪下濑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罗凤廷,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永安县瓦溪下濑坪上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下濑村)。据说另有裔孙迁往外地,如今不知他们立居何处。罗凤廷系几世祖?该世系不清,待考。(罗远松/核对)


五、九和镇


1、九和热水宗支(洪德公支脉)       

   一世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罗春锦,于清顺治年间,随母赖祖妣由兴宁县迁徙原永安县上黄砂约围岗甲半径罗屋坪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高田村半径组)。罗春锦生三子:罗碧明、罗碧彩、罗碧凤;十三世罗碧凤生三子:罗海兴、罗海旺、罗海清。十四世罗海兴生七子:罗荣芳、罗荣彰、罗荣浩、罗荣康、罗荣烈、罗荣杰、罗荣俊。十四世罗海兴迁本县九和镇热水村则田立居。其长子罗荣芳迁本县凤安镇竹塘村立居。十四世罗海旺生四子:罗荣焕、罗荣昌、罗荣安、罗荣宁迁往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坝立居。其曾孙罗明祥(字朝元)迁往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立居。十四世罗海清生三子:罗荣玮、罗荣宝、罗荣琇留居高田村半径罗屋坪,有后裔迁往本县义容、龙窝和惠州、深圳、广州及海外立居。其孙罗开全迁居本县凤安镇竹塘村。十四世罗逸清生一子罗毓盛,迁居本镇围澳村,另有裔孙迁往惠东县宝口镇立居。(罗露春/核对)


六、蓝塘镇


1、蓝塘石城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二子罗小三,字福清,传至二世祖罗孟通,于元至元一年(1335年)携子罗聪,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立业(现兴宁市叶塘镇)。传至八世祖罗及泉,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由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现兴宁市叶塘镇)迁永安县岩前约枫林下立居(现紫金县紫城镇仕贵村)。裔孙分居:紫城仕贵,蓝塘石城二渡水、凹头岭、南山寨背,龙窝罗屋排、高坑高富楼、桂山罗屋等村镇。(罗华昌/核对)


2、蓝塘龙渡、百罗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五世祖罗仕清,从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铁潭立居(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通惠居委会五湖桥一带),后移居紫金县蓝塘镇龙渡村龙头围。十七世祖罗耀南,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蓝塘镇龙渡村龙头围继迁百罗村马鞍山立居。(罗华昌/核对)


3、蓝塘半径宗支(支脉世系待考)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八世祖罗法行,系罗永成第五儿子。从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移居永安县蓝塘半径桐梓头开基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半径村)。一说罗法行是福建上杭大洋坝罗氏千四郎公系的后裔?该世系不清,待考。(罗中发/核对)


七、凤安镇 

   

1、凤安竹塘宗支(洪德公支脉) 

     

   一世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罗春锦,于清顺治年间,随母赖祖妣由兴宁县迁徙原永安县上黄砂约围岗甲半径罗屋坪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高田村半径组)。罗春锦生三子:罗碧明、罗碧彩、罗碧凤;十三世罗碧凤生三子:罗海兴、罗海旺、罗海清。十四世罗海兴生七子:罗荣芳、罗荣彰、罗荣浩、罗荣康、罗荣烈、罗荣杰、罗荣俊。十四世罗海兴迁本县九和镇热水村则田立居。其长子罗荣芳迁本县凤安镇竹塘村立居。十四世罗海旺生四子:罗荣焕、罗荣昌、罗荣安、罗荣宁迁往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坝立居。其曾孙罗明祥(字朝元)迁往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立居。十四世罗海清生三子:罗荣玮、罗荣宝、罗荣琇留居高田村半径罗屋坪,有后裔迁往本县义容、龙窝和惠州、深圳、广州及海外立居。其孙罗开全迁居本县凤安镇竹塘村。十四世罗逸清生一子罗毓盛,迁居本镇围澳村,另有裔孙迁往惠东县宝口镇立居。(罗锡龙/核对)


2、凤安下石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八世祖罗维富,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居永安县凤安下石大坑(现紫金县凤安镇下石村)。(罗木生/核对)


八、上义镇    


1、上义周塘围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三子罗伯四,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现兴宁市)立居。传至十六世祖罗永宁,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徙居永安县上义周塘围(现紫金县上义镇上义村),另有后裔移居香港地区及芬兰、荷兰等国外。(罗敬东/核对)


九、义容镇


1、义容汀村大田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居广东兴宁县南门社子下(现兴宁市)。生二子:长子罗德秀、次子罗德高。三世祖罗德秀,生三子:罗均美、罗均寿、罗均章。三世祖罗德高,徙居长乐胡田(现梅州市五华县)。罗德秀传至七世祖罗环,生四子:长子罗尚质,移居长乐三伯洞(现梅州市五华县)。次子罗尚忠,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义容和尚田(现义容镇汀村大田)。三子罗尚德、四子罗尚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八世祖罗尚德,回迁长乐立居(现梅州市五华县)。十世祖罗通,由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生四子:长子罗荣锦、次子罗荣秀,立居河源叶潭吉布围(现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三子罗荣标,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杨额头(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大利完角)。四子罗荣祖,由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迁居义容汀村黄连陂娥长潭(现紫金县义容镇汀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2、义容桥田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九世祖罗有远,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居长乐东之(现梅州市五华县),后移居兴宁县城内左武守府衙门前(现兴宁市)。九世祖罗有兴,由长乐转水黄金坑(现五华县转水镇矮车村)移居永安县义容桥田新陂(现紫金县义容镇桥田村),罗有兴裔孙罗子兵迁居紫金县柏埔镇大鲁村石牙头和博罗县石坝镇吉石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3、义容东平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长子罗德秀传至九世祖罗达祯,由兴宁县(现兴宁市)移居永安县义容屯背甲凌角陂(现紫金县义容镇东平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4、义容塘丰、汀村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十二世祖罗鸣忠,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由永安县义容黄连陂娥长潭迁塘丰塘博下居住,后裔分居义容汀村八斗种(现紫金县义容镇坪輋村、汀村),古竹四维雷公桥(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5、义容黄洞、中兴 、东平、安全、下告、义容墟镇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九世祖罗奕哲,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由兴宁县龙田高车(现兴宁市龙田镇)移居永安县义容黄洞立祠(现紫金县义容镇黄洞村)。裔孙分居:黄洞长塘排、下径,中兴圹(岸)子下、排角,东平哉塘前、金竹窝,安全大凹,下告岭背坪,义容墟镇;古竹吉安桐子窝等村镇(现义容镇黄洞村、中兴村、东平村、安全村、下告村、义容墟镇;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吉安村)。另有:十二世祖罗福海,由紫金乌石迁居义容安全大凹。二十六世祖罗仕辉,于1944年从兴宁县龙田(现兴宁市龙田镇)来紫金县义容墟镇经商定居,是罗氏昭远公后裔也。(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6、义容龙腾宗支(洪湖公支脉) 

     

    吾宗支永安始祖罗仲英传至三世祖罗仕福,于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在禾塘角建立祖祠一座,于2005年冬重修。罗仕福,又名云台,生于戊寅68岁寿终,罗仕福葬在教场黄竹埔,申山兼坤,锦被盖孩儿形。祖妣江氏葬于埔尾约中洞脉之凹,丁山癸向,雄鸡拨羽形。生六子:罗文荣、罗文辉、罗文相、罗文耀、罗文智、罗文泉。

     

    四世祖罗文荣,系罗仕福长子,与祖妣黄氏同葬于埔尾约中洞尾丁山癸向、兼未分金。生二子:罗维藩、罗维宁。罗文荣徙居埔尾约中洞下格立祠,丙山壬向。罗文荣后裔分居衙前、中洞等地,传至八世祖罗开元后裔现居住容义镇龙腾村。(选自罗木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十、古竹镇


1、古竹槎岭、四维宗支(洪湖公支脉)

       

   珠系60世祖罗受泰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思聪裔孙。祖妣张满娘生五子:罗良志、罗良盛、罗良富、罗良通、罗良福。于1650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乡大洋坝村)徙居广东惠州府永安县黄花约赤珠坑定居建祠(已丙山亥壬向)。罗受泰卒葬于黄塘墟车前小水仁志坪(坤山艮向,喝观音坐莲形),祖妣张满娘卒葬于茜坑尾火炉石(坐东向西,喝木星形)。吾族裔孙繁衍昌荣,代代出贤良,散居各地。二世祖罗良志,祖妣郑氏生三子:罗文彩、罗文贵、罗文瑞分居本村楼下;二世祖罗良盛,祖妣邱氏生四子:罗文选、罗文儒、罗文贤、(罗文炳,待考)分居本村坪上;二世祖罗良富,祖妣何氏生四子:罗文聪、罗文明、罗文志、罗文高分居何地未记载;二世祖罗良通,祖妣魏氏,徙居惠州城内后未记载;二世祖罗良福,出家去天字嶂食斋。四世祖罗宏猷、罗宏经,由永安县黄花约赤珠坑(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庄村)移居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罗宏猷次子罗奇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槎岭大岭围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槎岭村)。罗宏经次子罗粤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四维雷公桥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现详细记载以下10代辈字世系排列:文、宏、英、茂、扬、思、庆、锦、天、国。吾族因在“文革”破除四旧时,老族谱被焚毁而造成失载,现只有后裔查祖墓碑文填补上为盼。吾族自罗纲(千四郎)起40代辈字世系排列:四千万仲,宗师永维,翠受良文,宏英达廷,嘉明绍端,国治成平,康安裕顺,定昌富荣,元仁云集,应世方名。(罗治宏、罗伟雄/核对)


2、古竹四维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十二世祖罗鸣忠,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由永安县义容黄连陂娥长潭迁塘丰塘博下居住,后裔分居义容汀村八斗种(现紫金县义容镇坪輋村、汀村),古竹四维雷公桥(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3、古竹吉安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九世祖罗奕哲,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由兴宁县龙田高车(现兴宁市龙田镇)移居永安县义容黄洞立祠(现紫金县义容镇黄洞村)。裔孙分居:黄洞长塘排、下径,中兴 (岸)子下、排角,东平哉塘前、金竹窝,安全大凹,下告岭背坪,义容墟镇;古竹吉安桐子窝等村镇(现义容镇黄洞村、中兴村、东平村、安全村、下告村、义容墟镇;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吉安村)。另有:十二世祖罗福海,由紫金乌石迁居义容安全大凹。二十六世祖罗仕辉,于1944年从兴宁县龙田(现兴宁市龙田镇)来紫金县义容墟镇经商定居,是罗氏昭远公后裔也。(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4、古竹潮沙宗支(洪湖公支脉) 

     

   罗向日、罗向辰,由福建漳州市(原漳州府)迁广东紫金县(惠州府原永安县)古竹潮沙牛古石立居(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潮沙村),人丁100人左右。祠堂门楼牌“黄罗宗祠”;大门联“江夏源流,豫章世泽”。据说该祠是当时罗向日、罗向辰与黄姓结拜谊兄弟共同兴建的祠堂,黄罗两姓共用至今。其后裔罗革友,原在广东开平县工作,现移居美国。罗向日、罗向辰系由福建漳州迁入紫金(原永安)古竹潮沙的宗支嫡祖,尊为开基一世祖。(编者当地调查资料)


十一、黄塘镇   

     

1、黄塘澄田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七子罗大七传至二世祖罗文显,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徙居兴宁县三图(现兴宁市)。十二世祖罗敬贤,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永安县腊石约澄田坑高简立居(现紫金县黄塘镇澄田村)。十三世祖罗元禄,由澄田坑高简徙居柏埔东方葵笑坑,散居福田农会(现紫金县柏埔镇东方村、福田村)。现仍居住黄塘镇澄田村先锋组符头的有罗汉华等三房人,罗华兴解放前迁居香港。注:罗汉华父亲从水澄南沐洋过继为澄田罗姓之子,后始居澄田村先锋组符头。(罗汉华/核对)

    

2、黄塘长岌、上黄塘、黄塘墟镇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十三世祖罗星恩,于清康熙年间(1663—1721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移居永安县黄塘约长岌蓝坑(现紫金县黄塘镇长岌村)。十四世祖罗英松,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移居永安县黄塘上黄塘丰围(现紫金县黄塘镇上黄塘村)。另有罗连新,解放前从五华县来紫金县黄塘墟镇经商定居。(罗杏泉/核对)


3、黄塘嶂拔辣菜坑宗支(洪湖公支脉)

       

   吾宗支永安始祖罗仲英之子罗受庄,字庄一郎与祖妣张二娘,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因人多屋少,后徙黄花约澄塘村居住,罗受庄见此村地方非君子仁人所居之地,后又徙黄花约水美甲上本村,买承叶马郑三姓田业立祠,庚山甲向,即系上本村上楼屋。罗受庄生二子:长子罗粮芳、次子罗粮米。罗粮芳生三子:长子罗文茂、次子罗文案、三子罗文盛。罗文案生一子:罗弘亮迁往西蜀(四川)后未记载。罗文盛公被曾姓招入门其妻杨氏及后裔未可知也。据说罗永俊金骸原葬于上杭县大洋坝,其后裔罗文盛复往上杭县大洋坝盗挖罗永俊金骸回来紫金县(原永安县),葬于黄花约蟹湖分水凹,(俗叫蓑衣公,每次扫墓都下雨,且总会有人吵至打架的)。罗粮米,分居小黄花立祠,庚山甲向,眠牛形。其后裔又分居嶂拔辣菜坑。罗文茂生二子:长子罗弘声、次子罗弘高。罗弘声生一子罗织锦。罗织锦生五子:长子罗凤祥、次子罗凤扬、三子罗凤彩、四子罗凤云、五子罗凤清。罗受庄葬于黄花约蟹湖吊简坑,壬山丙向。祖妣张二娘葬于黄花约蟹湖蛇坑尾。罗受念葬于罗受庄地坟顶右边。祖妣郑三娘无嗣后。罗受忠葬于林田驼猪岭,申山寅向,美女踏车形。罗受龙葬于黄花约南沐洋麻子窝,巳山兼丙,雄鸡拨羽形,无嗣后,其坟墓无碑文记载。罗受恩,系罗受庄五弟,始闽迁粤,而乐业乐士居焉。罗受恩葬于上濑右拔尾,亥山巳向,昂天海螺形,清乾隆四十四年已亥岁重修。祖妣叶氏葬于西门黄阪坑石井地,辛山兼酉,飞凤形。祖妣杨氏葬于龙潭石坑,丙山兼巳,孩儿坐栏形。生三子:罗赐福、罗赐锦、罗满福。(选自罗传兴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十二、柏埔镇


1、柏埔东方、福田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七子罗大七传至二世祖罗文显,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徙居兴宁县三图(现兴宁市)。十二世祖罗敬贤,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永安县腊石约澄田坑高简立居(现紫金县黄塘镇澄田村)。十三世祖罗元禄,由澄田坑高简徙居柏埔东方葵笑坑,散居福田农会(现紫金县柏埔镇东方村、福田村)。(选自罗明汉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2、柏埔良洞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五子罗大五传至九世祖罗法明,由兴宁县(现兴宁市)徙居永安县柏埔良洞水围(现紫金县柏埔镇良洞村)。(选自罗明汉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3、柏埔大鲁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九世祖罗有远,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居长乐东之(现梅州市五华县),后移居兴宁县城内左武守府衙门前(现兴宁市)。九世祖罗有兴,由长乐转水黄金坑(现五华县转水镇矮车村)移居永安县义容桥田新陂(现紫金县义容镇桥田村),罗有兴裔孙罗子兵迁居紫金县柏埔镇大鲁村石牙头和博罗县石坝镇吉石村。

(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十三、临江镇


1、临江光凹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居广东兴宁县南门社子下(现兴宁市)。生二子:长子罗德秀、次子罗德高。三世祖罗德秀,生三子:罗均美、罗均寿、罗均章。三世祖罗德高,徙居长乐胡田(现梅州市五华县)。罗德秀传至七世祖罗环,生四子:长子罗尚质,移居长乐三伯洞(现梅州市五华县)。次子罗尚忠,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义容和尚田(现义容镇汀村大田)。三子罗尚德、四子罗尚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八世祖罗尚德,回迁长乐立居(现梅州市五华县)。十世祖罗通,由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生四子:长子罗荣锦、次子罗荣秀,立居河源叶潭吉布围(现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三子罗荣标,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杨额头(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大利完角)。四子罗荣祖,由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迁居义容汀村黄连陂娥长潭(现紫金县义容镇汀村)。(罗九如、罗燕城/核对)    2、临江光凹、禾坑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十一世祖罗荣学,由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十二世祖罗明乐,于清康熙年间(1663—1721年),由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移居禾坑厚头围(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禾坑村)。(选自罗金水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据《紫金县志》记载,2005年紫金罗氏总人口为13000多人,分布全县各镇:紫城2123人;附城1254人;乌石1146人;水墩336人;龙窝853人;苏区21人;南岭94人;瓦溪216人;九和153人;蓝塘1223人;凤安86人;好义45人;上义94人;古竹2998人;义容1733人;临江274人;柏埔478人;黄塘233人;中坝、敬梓不足20人。2009年紫城、附城、乌石合并为紫城镇。2015年古竹、临江归属河源市江东新区。

                            紫金豫章罗氏文化研究会编

                                  2015年10月


第五章、紫金各地罗氏宗祠

1、紫金罗氏宗祠,位于紫城镇下厚街39号,该祠巳山亥向,原址遗存有石刻门楼牌“罗氏宗祠”和大门联“通侯门第,理学家声”等物。
上厅正梁联:
新郑发宗枝,宜城封国,豫章脉,承宁郡,接闽汀,徙紫邑,文经武纬,俊彦英才兴富贵;
永安建祖宇,理学传家,通侯门,眺东江,傍秋水,携金山,人杰地灵,枝繁叶茂旺丁财。
上厅副梁联:
想当年,先祖护周建国,辅佐秦唐,助刘立汉,伟绩奇勛昭日月;
喜今日,后昆立德修身,欣崇耕读,创业兴家,孝廉忠义谱春秋。
下厅正梁联:
宗功显赫,朝朝将相名扬,通侯门第千秋旺;
祖宇重辉,代代英才辈出,理学家声万载兴。
2、紫城镇坣头下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新安居委会坣头下,丙山壬向。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于1999年重修。
大门对联:
通侯门第,理学家声。
中堂对联:
前人重整新气象,后裔复修旧规模。
正梁对联:
由闽中而发,渊源计传九五之世,不忘宗功祖德;
至永邑次开,统绪创建七四多年,还期子肖孙贤。
副 联:
豫水衍流长,黉学渊源悉,思宗功一派;
章山绍气旺,经纶峻峙远,追祖德双峰。
下堂对联:
一脉发千祥,越东越西此日同心眙祖德;
两房分百世,难卑期时共学会耀昭功宗。
3、紫城镇禾塘角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禾塘角,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于2005年冬重修。
顶梁联:
章水衍长流,学业渊源熏陶,子孙良材出悉,本宗归一派;
西山绍气旺,经纶峻峙濡染,英雄大器成远,追祖德双峰。
4、紫城镇直径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城南居委会直径大塘面罗屋,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从兴宁县花螺墩迁入永安县城大塘面罗屋。迄今(2015年)已三百零六年。
顶梁联:
鲁豫发迹,卿侯相阁,嵘藻斐然承祖武;
闽赣由来,正莆繇函,文笔尖端励孙谋。
副 联:
承理学家风,勤耕勤读万世,仰前尝志家族史;
弘豫章世德,克勤克俭千秋,传后辈出栋梁才。
5、紫城镇乌石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乌石村巷子背罗屋街,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于1998年重修。
顶梁联:
万世仰前微,为朝政戌边关,立名著靖匪氛,赫赫宗功,尝志家邦人物史;
千秋传后起,发豫章荣顺德,来永邑衍秋江,泱泱嗣裔,卜堪社稷栋梁才。
6、紫城镇石陂村大陂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石陂村大陂,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艮山兼丑坤向),于清乾隆三十三年至道光年间重修,堂名题字“豫章云”。
顶梁联:
一宅发高枝,果如横扫千军胜大任,此长材声价重琳琅,人中栋梁莲云起;
两间粗结构,靖起堆陈万卷居上方,最高位芬芳承露史,天下精华映日新。
7、紫城镇榕林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榕林村罗湖坝,坐西向东。
顶梁联:
河山肯把唤回,五湖上俎豆开宗,胜景编宜,说甚洪泽烟波,洞庭云水;
乾坤尽经留住,万岭中馨香墩子,名家可述,连带江门金榜,湘内琳琅。
8、紫城镇仕贵村罗氏祖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仕贵村枫林下,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55年),坐北向南。“文革”时被毁,于1993年复修。
顶梁联:
系传赣水脉发闽江,由兴邑派衍紫金,想先人源流远大荡荡平平,窃喜宗潢延骏泽;
霞蔚枫林云蒸仕贵,右官山左环嘉嶂,观今日祖庙辉煌堂堂正正,方知后裔集鸿庥。
9、龙窝镇桂山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龙窝镇桂山村围罗屋,是罗洪德第十二子罗小三传至八世罗及泉,由兴宁县徙迁永安县(今紫金县)乌石仕贵枫林下,十二世罗国素而立祠。
10、水墩镇秋溪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水墩镇秋溪村中石坑,寅山申向,始建于300多年前,于2014年冬复建竣工。
顶梁联:
油山溢彩当思嘉应传芳窃喜祠宇添辉,继往开来馨香袅袅光耀豫章弘圣德;
吉水流长须念祖河源远尤欣宗支竞茂,经文略武紫气盈盈发扬理学振家声。
11、瓦溪镇下濑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瓦溪镇下濑村坪上,于2013年10月重光。
顶梁联:
脉发江西派衍兴宁宗功祖德,根深蒂固传万载;
基创永安祠建濑水子孝孙慈,枝荣叶茂绍千秋。
12、瓦溪镇高田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瓦溪镇高田村半径罗屋坪,亥山兼壬,1997年重修。
大门对联:
通侯门第;理学家声。
13、蓝塘镇半径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蓝塘镇半径村桐梓头,于2011年重修。
顶梁联:
系始祝融功垂,汉室绩著豫章裔发岭南吉第朝天子,立祠振振螽斯昌百世;
支蕃珠祖勋彪,随唐声蜚湘水居开紫邑桐村择神鲶,创宇绵绵瓜瓞旺千秋。
14、蓝塘镇百罗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蓝塘镇百罗村马鞍山,始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七世罗耀南,由蓝塘龙渡村龙头围继迁百罗村马鞍山立居。
顶梁联:
灿星斗应起文明,山势况通天高,不在泰华衡嵩,胜选好峰当俎豆;
返烟霞自存质朴,水光濒接地深,只此江河湖沼,长成渥泽嗣琳琅。
15、蓝塘镇石城村二渡水松山下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蓝塘镇石城村二渡水松山下。
顶梁联:
立本宜到万年,就草泽千亩纵横,莲石诵先分,半龛风月清边豆;
深根并经百里,自枫林一枝分脉,荣光开胜状,古渡山河拥画屏。
16、蓝塘镇石城村二渡水围龙屋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蓝塘石城村二渡水围龙屋。
顶梁联:
古渡看江流,有千年湘上才名,声价重琳琅,瑶草琪花渠成,水到衍源旧;
好山同岳立,高一切寰中伟器,功勋留史册,琼枝玉树岭表,峰迴俎豆新。
17、义容镇黄洞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义容镇黄洞村,于2011年重修。人丁约1300人,分居:黄洞长塘排、下径,中兴圹(岸)子下、排角,东平哉塘前、金竹窝,下告岭背坪和古竹吉安桐子窝。
大门对联:
通侯门第;理学家声。
18、义容镇桥田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义容镇桥田村新陂,庚山甲向,结穴飞凤过江形。    
顶梁联:
通侯门第,创业垂统序,昭穆于一堂有脊有伦庶几,家声丕振;
理学家风,积功累荣诒,子孙于万代作忠作孝方见,明德常新。
19、义容镇塘丰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义容镇塘丰村塘博下,系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十二世祖罗鸣忠,由义容镇汀村黄连陂娥长潭迁居塘丰村塘博下。
顶梁联:
祖德宗功,想当年持勤克俭,肯构肯堂,创建鸿基骏业;
兰馨桂馥,喜今日祠宇维新,美轮美奂,宏开燕语莺歌。
20、义容镇东平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义容镇东平村哉塘前,于2006年重修。
上堂顶梁联:
豫章分支,承福建接兴宁移永邑,千载源远流长,通侯门第昭日月;
仙台授址,择义容继先贤遵祖训,万年瓜瓞绵延,理学家声炳乾坤。
下厅顶梁联:
豫章脉归一本,思念先祖源流,赫丕先代,脉脉相传昌百世;
哉塘祠居二房,当知水源木本,济美英才,房房繁衍盛千秋。
21、古竹镇四维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古竹镇四维村雷公桥,上三下三包二廊,“文革”时期被毁,于2008年重修。
顶梁联:
迹发闽帮,想当年栋宇创成,依赖仙人遗骏业;
乳分粤域,喜今朝龙神镇静,还期后裔展鸿图。
22、古竹镇槎岭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古竹镇槎岭村大岭围肚,上三下三包二廊,“文革”时期被毁,于1995年重修。
顶梁联:
发豫章移闽粤,永安花县立大岭,世代书香及第;
怀英公建祠宇,祖德灵光照后裔,人财文武番衍。
23、古竹镇潮沙村黄罗宗祠
该祠位于古竹镇潮沙村牛古石,1988年10月重修。罗向日、罗向辰,由福建漳州迁徙古竹镇潮沙村牛古石,人丁100人左右。祠堂门楼牌“黄罗宗祠”;大门联“江夏源流,豫章世泽”。据说该祠是当时罗向日、罗向辰与黄姓结拜谊兄弟共同兴建的祠堂,黄罗两姓共用至今。
24、临江镇禾坑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临江镇禾坑村镇厚头围,坐北向南。
顶梁联:
盟学渊家风,灵著厚头光日月;
豫章求世德,祥开奕业启人文。

                              紫金豫章罗氏文化研究会编

                                      2017年12月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紫金罗氏宗祠重光庆典照片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紫金罗氏宗祠志  
    据清咸丰七年罗德纯手著《罗氏族谱》记载:豫章堂族谱,废则世系不清,名分不彰,昭穆莫辨。而人始忘其本,弗思其源矣,后辈欲复古无由予等,借族谱以志之使其系昭穆,犹有可稽亲疏恩义,尚有可观吾。         
    祝融之后,历虞夏商周,至秦代分郡定而始祖,凌甫公受封于罗以国为氏。至汉文景朝大农令,讳珠公迁豫章于西山,六子蕃盛。因官而四方者,多宗于豫章之郡。
    厥后,景新公由豫(豫章即江西南昌)而迁闽(福建),立德成家,世远族繁。即由闽迁粤(广东)及迁永安(紫金)者,无论先来后至,寔系出一本也。但今日星居散处,欲偕敬宗,而无自思合睦族,而无由是总祠之当建岂容缓,乎大大总祠之当建,即所以敬宗睦族者也。兹幸值城内紫金街(下厚街)有本族私屋一所,巳山亥向,地贵基宏龙搂金山,而贯脉向迎北极而朝堂,清源之水潆其前,铁潭之渡绮其后,元峰冠嶂牙排,官山文笔忱后城足堪,建祠举定显宗族之光。以是佥议捐题同襄盛事,惟异同宗伯叔兄弟,家充裕者勿吝锱铢,即蕴藏稍歉者勉力捐题,开一代之鸿,求为万世之其业也。由是敬祖宗而灵爽,有凭睦族属而情谊,自洽贻报,善于孙子骏发,本源荫科甲家声名蝉联,朱紫螽斯衍庆鸿福均沾。是为序。             
    紫金罗氏宗祠位于紫城镇下厚街39号,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坐南向北,总面积262平方米。1951年该祠被政府收为公产,后已损毁,原址遗存有石刻大门额堂名“罗氏宗祠”和大门联“通侯门第,理学家声”等物。2001年冬,承蒙宗彦罗振华、罗权安、罗冠文、罗世环、罗明辉、罗分田、罗九如等极力将原址赎回筹备重建,于2006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寅时兴工,后由罗小苑、罗水南、罗伟雄(黄花澄塘)、罗火松、罗水生(坣头下)等热心宗彦参与,2013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巳时开始装修至2014年秋竣工。2015年农历八月初二日午时重光庆典,祠内神龛供奉豫章罗氏始祖珠公,以珠公镇龛正座,供后裔祭拜。祖宗定会庇护吾罗氏后昆枝繁叶茂,瓜瓞绵绵,人才辈出,代代书香,子孙孝贤,兴旺发达。        
   紫金罗氏宗祠该祠巳山亥向,原址遗存有石刻门楼牌“罗氏宗祠”和大门联“通侯门第,理学家声”等物。
上厅正梁联:
新郑发宗枝,宜城封国,豫章脉,承宁郡,接闽汀,徙紫邑,文经武纬,俊彦英才兴富贵;
永安建祖宇,理学传家,通侯门,眺东江,傍秋水,携金山,人杰地灵,枝繁叶茂旺丁财。
上厅副梁联:
想当年,先祖护周建国,辅佐秦唐,助刘立汉,伟绩奇勛昭日月;
喜今日,后昆立德修身,欣崇耕读,创业兴家,孝廉忠义谱春秋。
下厅正梁联:
宗功显赫,朝朝将相名扬,通侯门第千秋旺;
祖宇重辉,代代英才辈出,理学家声万载兴。

                               紫金豫章罗氏文化研究会

                                    2015月10月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xxxx年岁次xx月建xx朔日xx祭日xx今有堂下阳居裔孙xxxxxx右领合族xxx(凡参加者姓名)谨以香楮宝烛,茶酒素仪果品,刚鬣、柔毛、牲馔、三牲物仪、致祭于

豫章罗氏堂上祖考讳珠公妣张傅

老大人老夫人位前 而祝曰

本祠福德长生兴旺龙君神位前

恭长惟 吾祖

高瞻远瞩 奕世其昌 福德集善 史载周详 祖德高深
姓显名扬 宗功广大 常怀勿忘 循州世泽 源远流长
吾祖功德 罄竹难详 后裔传承 光大发扬 努力奋斗
为祖添光 伏祈吾祖 在天庇荫 堂下裔孙 房房富贵
兴旺发达 如意吉祥 百业兴旺 六畜成行 褔禄并进
男添五福 女纳祯祥 五福同庆 丁财两旺 万事如意
大吉大昌 仕者高升 读者名扬 居家耕者 五谷满仓
高者运添 财源广进 黄金斗量 太平盛世 人人共享
时值新年 岁首拜祖 裔孙荟萃 聚集一堂 礼行八拜
敬献祝章 谨陈薄物 酒献三行 举行大礼 演戏一场
金狮献瑞 八音呈祥 裔孙纯意 肃拜于堂 小小微物
吾祖欣尝 伏维欢哉 尚享

(作者 罗盘针)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后记

紫金罗氏族谱与通谱记载不一


    紫金罗氏宗祠重光以来,宗亲们对编写《紫金罗氏源流总谱》选自《中华罗氏通谱》有关资料,提出与《紫金罗氏族谱》手抄本有关资料不尽相同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出现有如下四点谱记不一:     
一、祝系101世珠公与102世珠公谱记不一      
1、《紫金罗氏族谱》手抄本记载是:祝系100世天朝公→101世珠公。      
2、《中华罗氏通谱》记载是:祝系100世天朝公→101世君用公→102世珠公。
二、珠系28世景新公与33世景新公谱记不一    
1、《紫金罗氏族谱》手抄本记载是:1世珠公→2世居厚公→3世悉公→4世臣恭公→ 5世谌公→ 6世徽公→7世彦公→8世立成公 →9世祜郎公 →10世公望公→ 11世志海公 →12世幼行公→ 13世澄郎公→14世德郎公 →15世锜秀公→ 16世友公 →17世玉孙公 →18世诚忠公 →19世子元公→ 20世仕通公 →21世子美公 →22世元有公→ 23世昌逊公→ 24世祥响公 →25世景宣公→ 26世其秀公 →27世仪贞公 →28世景新公 →29世仕伦公→ 30世元杰公→31世子建公 →32世仲太公→ 33世谋公→ 34世俊公→35世仲权公→36世安庆公→37世学政公→38世顺德公→39世自高公→40世廷标公→41世惟受公→42世思行公→43世奉初公→44世昌龄公→45世尚古公、尚崇公、尚立公。       
2、《中华罗氏通谱》记载是:1世珠公→2世居厚公→3世悉公→4世臣恭公→5世诚公→6世徵公→7世达公→8世叶公→9世升公→10世季实公→11世霄公→12世令恭公→13世瑭公→14世文通公→15世铿公→16世绥公→17世遵生公→18世昊公→19世智友公→20世诚中公→21世景哲公→22世官奉公→23世元朗公→24世世推公→25世志为公→26世尹宁公→27世怀持公→28世汉珀公→29世景拔公→30世立贤公→31世周儒公→32世仪贞公→33世景新公→34世仕伦公→35世元杰公→36世子建公→37世仲太公→38世谋公→39世俊公→40世仲权公→41世荣庆公→42世思珩公→43世奉初公→44世昌龄公→45世尚古公、尚崇公、尚立公。     
三、珠系51世洪德公与46世洪德公谱记不一     
1、《紫金罗氏族谱》手抄本记载是:珠系44世昌龄公→45世尚古公→46世宁郎公→47世志兴公→48世季周公→49世谷贤公→50世彦邦公→51世洪德公。
2、《中华罗氏通谱》记载是:珠系44世昌龄公→45世尚崇公→46世洪德公(尚崇公次子任郎公)。     
四、珠系51世洪振公与51世千四郎公谱记不一     
1、《紫金罗氏族谱》手抄本记载是:珠系44世昌龄公→45世尚古公→46世宁郎公→47世志兴公→48世季周公→49世谷贤公→50世彦信公→51世洪振公→52世千四郎公→53世千六郎公→54世万一郎公→55世仲一郎公→56世宗明公→57世思兴公→58世永俊公→59世旻公→60世仲英公。     
2、《中华罗氏通谱》记载是:珠系44世昌龄公→45世尚立公→46世洪湖公→47世世瑞公→48世文素公→49世仲熙公→50世赟公→51世千四郎公→52世宣六郎公→53世万一郎公→54世仲一郎公→55世宗明公→56世思民公→57世永俊公→58世旻公→59世仲英公。
3、《紫金罗氏族谱》手抄本记载是:珠系51世洪振公,又名万八郎,榜名罗伦。《中华罗氏通谱》记载是:珠系51世千一郎公,号万八郎(榜名罗伦是彦信公子孙)。      
4、《紫金罗氏族谱》手抄本记载是:福建上杭大洋坝罗氏一世祖洪振公。《中华罗氏通谱》记载是:福建上杭大洋坝罗氏一世祖千四郎公。      

    综上所述,特据《紫金罗氏族谱》手抄本有关资料,专以为文,留传参考。鉴于各地谱记不一,在编写《紫金罗氏源流总谱》时选自了《中华罗氏通谱》有关资料,以贯全国罗氏源流,才能让祖宗含笑九泉。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紫金豫章罗氏文化研究会编

                                     二O二O年一月


撰稿人:罗小苑、罗盘针、罗水生、罗水南


鸣谢:上义罗伟方宗贤,大力支持编辑《紫金罗氏源流总谱》工作,捐助经费5000元。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