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传统文化

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

时间:2023/12/12 9:11:50  作者:黄声洪、李耿新、王继伟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1662  评论:0
内容摘要:特稿: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组图) 这是一件不同寻常的虎皮大衣,通过这件大衣挖掘出闽粤赣边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支持中国革命,冒死保护英烈遗孤的感人故事。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位闽粤赣边纵老战士罗作文生前对他儿子的嘱托:“罗荣,你有机会一定要去梅县松源,去应征楼看看,应征楼的主人廖奶...
特稿: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组图)
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

  这是一件不同寻常的虎皮大衣,通过这件大衣挖掘出闽粤赣边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支持中国革命,冒死保护英烈遗孤的感人故事。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位闽粤赣边纵老战士罗作文生前对他儿子的嘱托:“罗荣,你有机会一定要去梅县松源,去应征楼看看,应征楼的主人廖奶奶在我刚参加革命时,给我无私的帮助。另外,我有三位朝夕相处的好战友是松源人(黄达伦、黄学思、黄友茂),他们在武平剿匪时先后牺牲了,每当我想起他们时心里就感到非常难过。松源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对闽粤赣边纵队作出很大贡献。”

  文章中提到的罗作文正是闽粤赣边纵梅州青年干部训练班第二届学员,是闽粤赣边纵队早期领导人罗屏汉、张瑾瑜夫妇英烈遗孤,是闽粤赣边红色文化传承人罗荣的父亲。
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

  2021年8月26日,罗荣带着他父亲的嘱托跟随闽粤赣边纵老战士李燕华一行,从龙岩来到梅县隆文、桃尧、松源,看望慰问保垒户、接头户、革命老人及其后裔,以及老区群众。在我的引导下,罗荣参观他父亲参加革命的地方——梅县区松源镇应征楼,拜访了廖团英孙子王佳锦,让罗荣了解到廖团英关心烈士遗孤罗作文的感人事迹,以及松源人民支持中国革命许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

  1、一件虎皮大衣挖掘出闽粤赣边区人民冒死接力保护英烈遗孤的感人故事;
  2、松源一武平一会昌一瑞金等的多条红色交通线;
  3、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时期,梅县松源党支部完成中共武平县委下达的扩红任务100名;
  4、松源区地下党组织派游击队为中央苏区腹地送急需药品等物资;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武平县委归粤赣省委领导,松源党支部归中共武平县委领导;
  6、张瑾瑜在粤赣省委接见松源赴瑞金中央党校学习的两批青年党员,并为他们采草药敷脚伤、并开介绍信到瑞金;
  7、张瑾瑜生前的通信员周四妹(地下交通员)与松源地下党组织,以及松源——会昌——瑞金等多条红色交通线的密切关系。

  由此可见,罗作文生前对其儿子罗荣的嘱托有多么重要!原来,松源不仅是罗荣父亲革命起步的地方,还是闽粤赣边革命红旗不倒,为中央红军供养的重要来源地之一。背后隐藏着许许多多松源人民支持中国革命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

  1949年2月中旬,闽粤赣边区的松源率先解放,松源解放区形势大好。中共梅州地委机关(粤东地委改称,属闽粤赣边省委领导)和中共杭武蕉梅县委机关随即迁入松源径口村设驻。同年3月8日,成立闽粤赣边区第一个人民政权—松源人民民主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总队、边纵一团、独七大队、闽西地委机关、闽西第七支队司令部、闽西第七支队在上杭县下都豪坑战斗后,部队全部均转移至松源,第七支队在豪坑战的19位伤员亦随即从上杭县下都抬移至松源解放区黄坑蛟峰山村治疗。各机关及部队二三千人汇集在松源解放区的径口村、园岭村、新南村、黄坑村蛟峰等地设驻及休整和医治。

  3月,中共闽粤赣边梅州地委开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设驻在松源园岭村应征楼大屋。梅州地委副书记梁集祥(松口人)任干部培训班的教育长,部队干部、学员有200多人住进应征楼。因松源刚解放,机关、部队进驻松源休整人员较多,时正粮荒期,生活物质供给相当紧缺。应征楼业主廖团英(娘家松口人)了解到干部训班生活困难,义无反顾,拿出自已家人二儿媳黄华招,女儿王五妹、王亲英等,多年租蕉岭县南礤富足人在北礤皇佐村的大片荒山耕种畲禾(旱禾),所有库存畲谷粮食40多石(一石等于120斤),即5000多斤存粮,无偿捐给部队解决了学习班学员的燃眉之急。地委副书记、教育长梁集祥对廖团英的大爱义举表示万分感谢,并代表地委写有一张受赠人字据给廖团英保存(字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早期政治运动时已被丢失)。
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

  第二件事情是:应征楼主人廖团英觉得部队领导对那位新报到学员格外关心。廖团英发现衣着单薄、穿便服、一介书生模样、与众不同的,经过了解此人是烈士遗孤。他是通过地下党组织派人直接从学校护送到松源解放区参加革命的。为了保护他的安全,不被国民党关卡引起的注意,没有带被服行装。农历三月初,粤东北松源山区天气还比较寒冷,廖团英主动把家人从南洋带回来的毛毯拿给他盖,后来又觉得毛毯过簿,于是又把家里珍藏的虎皮大衣拿出来给他盖,松源山区气温早晚比较底时,让他穿上抗寒防冻。5月中旬培训班结业时,罗作文要奔赴新的战斗岗位,部队为他发了新的军服和被子,就把虎皮大衣和毛毯完好无损归还给主人廖团英,罗作文谢别廖奶奶后随部队赴蕉岭县、武平参加剿匪战斗。

  我与罗荣在松源老区近10天时间的接触,终于挖掘出闽粤赣边人民冒死接力保护罗屏汉、张瑾瑜英烈遗孤的感人故事。由于罗荣长期在国家部委直属机关工作,与地方联系比较少,因为要实现他父亲生前的遗愿,跟随他父亲生前的战友李燕华来到松源,才有机会与罗荣接触。我和松源老促分会会长何胜超分别陪同他参观松源镇及周边各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及介绍松源镇革命历史,一路走一路聊天、一路采访才挖掘到这些鲜为人知珍贵史料。
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
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

  这个故事起因还得从源头说起:1930年3月,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扫清障碍,红十一军50团团长刘光夏,奉东江特委之命,率部攻打寻乌澄江反动武装遭遇失利,全团500多人仅剩下几十人。我松源籍松江区赤卫队干部黄华香,就是在1929年10月24日凌晨时分,随朱德率红四军出击东江时,31日红四军留在梅南30多位红军骨干中的一员,参加东江革命武装斗争,于1930初编入红十一军50团,在攻打寻乌澄江战斗中牺牲。同年10月,东江特委决定重组红50团,委派兴宁县委书记罗屏汉负责重组红50团,罗屏汉接到东江特委的命令,携战友张瑾瑜、彭城、罗文彩、钟亚庆等人立即启程赴寻乌留车重组红50团。罗屏汉与张瑾瑜长期共同战斗中结下深厚的情谊,在寻乌留车军营结为夫妻。按照上级指示先成立寻乌独立营,罗屏汉夫妇与彭城、罗文彩、钟亚庆等带领战友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于同年11月成立寻乌独立营,罗屏汉任政委,彭城任营长,张瑾瑜任独立营党支部书记兼宣传队长。1931年8月,罗屏汉、张瑾瑜夫妇的大儿子罗少汉(罗作文小时候的乳名)在寻乌留车出生了。不久,东江特委决定将寻乌独立营扩编成寻乌独立团,任命彭城为团长,罗屏汉为政委。独立团刚成立不久,彭城被错判为AB团遭冤杀。繁重的扩编工作一下子压在罗屏汉一个人身上,妻子张瑾瑜不忍心看着丈夫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于是夫妇俩决定,把刚出生没满月的儿子少汉,送给从兴宁大坪老家来寻乌留车做米贩生意的亲戚陈妹娘抚养。根据周四妹外孙龚水新,回忆其小时候外婆讲述关于张瑾瑜寻乌留车出生的儿子时提到:“张瑾瑜大儿子被人抱养时,还没满月,才出生20天左右”。陈妹娘家婆与罗屏汉母亲是姐妹,陈妹娘为了保护襁保中的侄儿少汉,按老家白云村大安围的辈分排名把罗少汉改罗绍汉,对外界坚称是自己亲生儿子,陈妹娘因为没有乳汁,刚好,同祖屋的邻居铨嫂在同年初生下一个儿子,比少汉大五~六个月,就私下找铨嫂帮助,让罗绍汉吃铨嫂的乳汁。白云村、大安围祖屋兄弟子叔之间传承了客家人相互关心、互相照顾的优良传统和家风,铨嫂在给自己的儿子喂奶时,宁可把乳汁节省下来给少汉喂,就这样在陈妹娘和铨嫂的合力保护、抚养下,才把罗绍汉养活下来。
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

  根据张瑾瑜亲侄子张冠刚回忆:“我陪张维经阿叔和兴宁党史办罗梅腾等人一起,于1997年暑假到兴宁罗浮镇罗栋村七娘凹拜访老红军钟亚庆,我亲口问钟亚庆,我满姑与罗屏汉有无生有孩子?钟亚庆说:怎么没有?张瑾瑜与罗屏汉结婚生有两个儿子。1931年寻乌留车出生的儿子由陈妹娘抱养,1933年会昌出生的儿子由妇救会长陈满发抱养。寻乌留车出生的儿子,我还抓了两只鸡去吃了他的满月酒。”据罗荣说,会昌出生的叔叔至今下落不明。

  1945年夏,罗绍汉在大坪家乡的通时小学毕业,考上罗岗中学初中。暑假过完后,他与其堂哥罗绍良、堂侄罗洪权一起前往罗岗中学报名时,地下交通员周四妹(张瑾瑜烈士生前的通信员)为了保护烈士遗孤罗绍汉,通过在罗岗中学负责办理入学注册的工作人员罗卓元(兴宁大坪祠堂村人,与周四妹婆家同一自然村)的协助下,及时将罗绍汉名字改为罗卓文。根据一同报到的罗洪权回忆:报到的第二天一早,罗岗中学全体学生到大操场集中,全体学生坐在大操场空地上,由国民党童子军教官练伟汉负责点名,当念到罗卓文名字时,绍汉叔立即站起来大声应答“到!”就这样躲过一劫。
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

  1947年夏季,罗卓文考上龙田中学,由于龙田中学是是春季入学,罗卓文距离龙田中学入学报到还有半年的空档期,罗卓文利用这空档期就与一同考上龙田中学读书的罗绍良(堂兄)、罗洪权(堂侄)三人一同在本村的阳和馆补习古文,古文课由国学老师罗雨凡老师授教。1948年春季,罗卓文到龙田读高中时,周四妹(娘家是大坪小坑土围里人,罗屏汉同学)提前通过龙田中学美术课老师袁宗海(罗屏汉烈士生前的同学,是地下党外围组织成员,为革命作过贡献,退休后政府为他补办离休)),安排在龙田中学初中部当代课老师,教音乐。当罗卓文入学报名时,周四妹又通过教务处将罗卓文的名字改为罗作文。根据罗洪权教授回忆:“绍汉叔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比我和良叔的成绩都好,不需要冒名顶替上学。另外,绍汉叔还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毛笔字也得很好。1949年刚过完春节回到龙田中学上学不久,绍汉叔突然之间就不见人,当时只听说龙田中学有地下党活动,估计被地下党派人秘密接走的,但具体情况我和绍良叔都不知道,直到学校放暑假,我回到家里问了家人才知道绍汉叔去梅县哪里参加解放军去了,部队的名称和地址也不知道。解放后,我写了一封信试探性寄到兴梅军分区罗作文收,绍汉叔果然可以收到,但回信的时间是1950年10月份了,是从武平寄出的信。”说明1950年10月份,罗作文还在福建武平参加剿匪战役。

  谈起福建武平,中共武平县委白区工作部属于粤赣省委管辖。张瑾瑜任粤赣省委执委兼白区工作部部长,1934年初,武平县白区工作部干部、松源党支部书记陈仲平,曾经安排松源区两批青年党员赴瑞金参加红军,并在中央党校、红军学校学习,就是由粵赣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张瑾瑜开具介信的。张瑾瑜通信员周四妹与武平白区工作部地下党一直保持联系;1934年8月,为了配合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长征,中央决定成立赣南省委,为加强赣南工作团的领导,对国民党陈济棠部开展统战工作,指挥粤赣边纵队(地方部队、游击队)利用游击战争,牵制粤军陈济棠部,罗屏汉从粤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兼闽粤赣边游击纵队司令员任上调入赣南省委;张瑾瑜是从粤赣省委执委白区工作部长任上调入赣南省委任白区工作部长,主要工作是落实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突破第一、二道封锁线的安全可靠路线。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中央实行战略转移——长征。为了配合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在掩护中央主力红军转移后,罗屏汉和张瑾瑜又服从大局,留守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最后,夫妻双方为掩护战友突围壮烈牺牲,张瑾瑜牺牲时身上还怀有六个月大的孩子也一起牺牲的。张瑾瑜和罗屏汉牺牲后,周四妹和陈妹娘就合力承担起保护英烈遗孤的重任。为了兑现对英烈夫妻的承诺,陈妹娘宁可让自己亲生子女无书读,也要让烈士后代上学读书,仅靠自己做米贩生意的微薄收入让烈士遗孤罗绍汉读到高中。

  1949年1月1日,中共闽粤赣边党委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命令,把闽粤赣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为了配合野战军解放全中国,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梅州地委于1948年冬起、先后在大埔县桃源、梅县松源先后举办了二期青年干部训练班。1949年3月初,在龙田中学代课的地下党员周四妹,通过东江地下党的关系得知梅县松率先解放,原武平县白区工作部干部陈仲平,己任梅州地委副书记就在松源参与举办干部训练班,周四妹决定把张瑾瑜的儿子罗作文秘密送往松源解放区。周四妹为了保护烈士遗孤安全,完成了老首长生前的嘱托,秘密从龙田中学接出罗作文送到梅县松源镇参加闽粤赣边纵队,作为梅州地委第二期干部训练班的学员。陈仲平是最早知道老首长张瑾瑜的儿子罗作文在干部训练班学习的。罗作文学习结业后因成绩优异,被组织派往剿匪指挥部任参谋。据罗荣回忆:他父亲生前经常谈到,陈仲平是最关心他的其中一位首长,在学习班时就派人送被子、衣服给他。干部训练班一毕业,组织安排他到剿匪指挥部,后来又跟随陈仲平到武平,参加与南下野战部队组成的剿匪指挥部当参谋。罗作文传承了烈士父母的红色基因,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按时圆满完成中央军委下达的剿匪命令,剿匪指挥部全体指战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罗作文个人也两次荣立三等功。
一件皮大衣背后的红色故事

  1956年,罗作文因蒙冤复员回乡,政治上和生活上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但他从不向困难低头,始终相信党和政府会实事求是为自己落实政策。他与妻子共克时艰,把6个子女教育抚养成才,一家三代人,大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16人,其中,研究生毕业5人,博士生毕业1人,高级技术职称4人,1人赴美国留学毕业后被硅谷中国芯片企业录取,从事芯片研发工作,进入核心技术组,其参与研发的半导体材料技术,一项获全球排名第一、一项第二,为国家争光,现在已平安回到祖国,继续报效国家。

  1983年,组织上为罗作文平反昭雪后被安排到兴宁地方国营水泥厂做总务工作,这是有一万多干部职工的企业,他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保持了军人本色,做到退伍不退色,他所负责的钱财账目,每个月盘点不差一分一毫,受到全厂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罗作文在部队英勇战斗八年,个人荣获三等战功两次,集体荣获中央军委嘉状一次。他从不告知子女是烈士后代,更不以烈士后代自居。做一行爱一行,一生为人低调,教育子女要刻苦读书,自吃其力,传承良好家风,受到乡梓们称赞。罗作文于1995年3月4日在广州病逝,厂领导在罗作文的追悼会上对其苦难而光辉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


文章来源:中红网一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