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罗氏文摘

千年探花疑云勾沉(上篇)

时间:2024/7/25 16:17:30  作者:马建生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980  评论:0
内容摘要:千年探花疑云勾沉--谁始谬记探花罗孟郊(上篇) 位于广东梅州兴宁市的西郊有一座名山神光山,神光山麓有一座名寺墨池寺,它们都与北宋出自兴宁刁坊罗垻的探花、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罗孟郊有关。神光山原名挂榜山,又称南山,传说罗孟郊幼时受仙翁相助“神光映读”,考取功名,在朝...

千年探花疑云勾沉

--谁始谬记探花罗孟郊(上篇)

    

/马建生

千年探花疑云勾沉(上篇)

本章目录:

  一. 罗孟郊是北宋探花之说 (一)始见明正德县志 (二)自明始建的地标建筑 

  二.罗孟郊非北宋探花之说 

 三.真假探花之说考证 (一)墓志露端倪 (二)史册查记录 (三)年代差别察真谬 (四)清末名人胡曦的考证 (五)现代学者罗香林的补充 (六)兴宁方志办的记载 (七)族谱亦有线索可寻

  

   位于广东梅州兴宁市的西郊有一座名神光山,神光山麓有一座名寺墨池寺,它们都与北宋出自兴宁刁坊罗垻的探花、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罗孟郊有关。神光山原名挂榜山,又称南山,传说罗孟郊幼时受仙翁相助“神光映读”,考取功名,在朝廷中抵蔡京专权,反秦桧串金议和、力挺李纲主战,深为后人赞誉,自此一直被认为罗孟郊是宋龙川、明惠州以来乃至今梅州地区唯一的一名探花,兴宁人更以此为荣,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努力习文,形成了客邑有名的文化之乡。

   然而,偶然发现,被人们赞誉纪念流传了近千年的罗孟郊,却被人提出质疑,认为他并不是探花。本文根据能搜索到的相关资料,就探花的出处、质疑、考证等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一.罗孟郊是北宋探花之说    

   人们一直认定罗孟郊是探花郎,并非空穴来风,有据可查的是自明朝以来的县志和地标建筑物。

   (一)始见明正德县志

明正德十一年(1516),祝枝山编《正德兴宁志》中始见探花说。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明弘治五年(1492)举人。吴中四才子之一,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正德十年(1515)授惠州辖下的兴宁知县。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卓有政声。又邀集刘天锡、张天赋、王希贤、李痒等人,据明成化十六年(1480)侯爵首纂有刊本始的《兴宁县志》残本增修兴宁县志,补漏匡误,自总其成,并为之序。今手稿仍存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此为现存兴宁县志中最早的一部,全书共四卷。    

千年探花疑云勾沉(上篇)

 【《正德兴宁志》内页】

   祝枝山在《正德兴宁志》中,多处提及神光山、墨池、罗孟郊居所和及第名次,赞“孟郊善书,洗砚池中,水尽墨色,因名墨池”。 在“人材”部分中称:“罗孟郊,字缺,其先南昌人......天圣八年进士第三人,累谏议大夫......”在“科第”部分同样记“罗孟郊,天圣八年进士第三人”。以后的县志,也以此为源记载罗孟郊,如清《咸丰兴宁县志人物传略》称罗孟郊“天圣八年,举进士第三人,累官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掌制诰,文词温雅,特承顾问。”

   (二)自明始建的地标建筑

         相传比《正德兴宁志》早三十多年的成化十五年(1479),兴宁县令陈礼明重修南山始建于北宋嘉佑三年(1058)的寿庆寺,并改名为神光寺,改南山为神光山,此举就是为了纪念罗孟郊。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广乐提学副使魏校(别号庄渠先生)巡视兴宁,把神光寺改为探花院以供学生读书。

         明嘉靖三十年(1551)邑人王天叙捐资重修神光寺,将探花书院移至一汪清泉潺潺的墨池侧。 

  明万历辛亥(1611)孟夏,县令陈应荐亲笔书“墨池”两字刻石,立于池边,后人便在此修建一座墨池寺,以供信众奉香朝拜。探花书院置于寺内,有对联曰:“挂榜名山池染黑,墨池书院紫薇香”,成为兴宁古八景之一。

  明万历四十年(1612),陈应荐又倡导再修神光寺,前为学士祠后为佛殿,门前有大观亭和古榕。   

以上这些,都是认定、纪念探花郎罗孟郊。而多处的地方志,也都言之凿凿记载罗孟郊是探花,如清乾隆和嘉庆版《龙川县志》及《兴宁县志》、《惠州府志》乃至《广东省志》等。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司徒尚纪说,从南汉,经宋到元,龙川佗城还是循州治所,辖龙川、五华、兴宁等县。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龙川开始和兴宁、河源、归善等地一起,都隶属惠州府,府治在惠州。 所以,在龙川现存各代县志中,大多能看到罗孟郊的名字。   

千年探花疑云勾沉(上篇)

【陈应荐县令墨迹】


二.罗孟郊非北宋探花之说    

   然而,一次上网查找资料的时候,一则《罗恺与罗孟郊:千年探花疑云》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2016年9月14日由米永霞编辑的文章,资料来源为2016年8月28日《河源日报》,未知作者姓名,当时查看人数寥寥不足百人且无人评论。    

   该文(下称佚名文)提出如下一些观点:     

   1.“北宋年间的循州(治所在今龙川佗城),有两个姓罗的读书人进士登第,其中一个还曾高中探花”;    

   2.“这两位进士的事迹被张冠李戴,就连明代的县志,也将他们的事迹搞混淆了,认为罗孟郊是探花大作纪念,而真正的探花罗恺却被人淡忘了九百年,万历《龙川县志》都把他的登第年代搞错了”;     

   3.“生前拙于言辞的罗恺,死后亦默默无闻了近千年,连自己的事迹,也被错放到别人身上。要不是1980年他的墓志碑出土,这些被张冠李戴的事儿,说不定还会流传千年”;    

  4.“罗孟郊也有一块墓碑--神道碑,上面记有他的生平,这就将他的身份还原了。骨气刚强的罗孟郊,又岂会让不属于自己的虚名强加己身近千年?” 

   再在互联网上搜索,还有类似罗孟郊是宣和六年的探花、北宋宣和年科举进士名单无罗孟郊的说法。

   1992年版的《兴宁县志》记载罗孟郊“北宋宣和五年(1123)参加乡试,中举人。翌年会试,成进士,殿试登一甲第三名--探花,授职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其也纠正了以前的天圣八年说,但探花说仍延用胡曦(清名士)以前之说。

   以上所述,均异于祝枝山撰县志称罗孟郊是天圣八年探花的记载。

   从罗孟郊逝于谪地的1153年至1479年,兴宁人开始以山以寺以清泉纪念罗探花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佚名文中提到的探花罗恺的名字和事迹被世人逐渐淡忘甚至在官方的史志中消失,在嘉庆《龙川县志》中,只给了他10多字的介绍:嘉定元年(此处“继承”了万历版的错误,应为嘉祐二年)登郑自诚榜,官通直郎。到了民国版的龙川县志就只有罗孟郊而无罗恺的名字了。而绍兴五年乙卯科(1135)汪应辰榜也有一个罗恺(江西于都)则是另一人。

   历史存疑,疑云重重。

 

   三.真假探花之说考证

   (一)墓志露端倪

   如佚名文所说,“罗孟郊也有一块墓碑--《神道碑》,上面记有他的生平,这就将他的身份还原了” 。我们可顺此分析。

  清代同治四年(1865),湖北兴国州(有人误为江西兴国县)罗有文(罗孟郊后裔)将这先祖墓碑记抄录下来,寄给了兴宁罗仲期,并随文附上一信,询问是不是罗孟郊的后人:“自公谪居兴国寄籍,由宁历元、明,以至本朝,未尝他徙,后考《广舆记》等书,始知公为宋循州兴宁人,特询原籍有无公裔。”  

   碑文中有一段如下记述:    

  “宣和五年,领乡荐;明年,廷试。策语有云:‘躬耕而亲蚕,已喜示斯民之大端大本;辽衰而金盛,更望振天下之大纪大纲。’掌枢密院事谭正,一见而大奇之。登沈晦榜进士,始就太学博士职。是时蔡京擅权、天下侧目。公令太学生陈东上书,乞斩六贼,徽庙嘉之。复令太学生留李纲、吴敏,乞用老成,以靖太学,杨时始擢国子祭酒......”

   此碑立石署名除其两子外,撰文的是豫章人张文举(赐进士知庐川),书写的为江州周紫芝(宣教右侍郎中权知兴国军事),篆额的是希寿(奉礼部知舞阳县事)。立碑年代为绍兴二十六年(1156)丙子岁正月,在罗孟郊逝后三年。   

   兴宁名人罗香林有“及读绍兴二十六年张文举撰罗孟郊神道碑”语,可证确存该碑。

   旧时的墓志铭内容大致包括姓名、籍贯、家世、官职、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某时葬某地、子孙大略,最后是包括歌功颂德的铭文。在靠科举进士的各朝代,作为高中全国第三名的探花,是无尚荣光之事,身后碑志不可能不重落一笔。同在墓碑上分别撰文、书写和篆额的张文举、周紫芝、希寿三人均是当时有一定地位的名人,与罗孟郊同朝为官关系密切,特别是周紫芝,在罗孟郊被贬谪兴国时仍前往探视而留下荷花诗的史话,因此断不敢有意也不可能无意遗漏探花之名。该碑文作为与逝者生卒年月最贴近的证据,失真度应最小,而一般失真度是在于过誉。    

   我们再看看罗恺的碑志。1980年,罗恺的墓志碑出土。佚名文未披露墓志内容,但网上有墓碑照和释文、评论,从中华罗氏文化网查得《北宋探花罗恺》一文称:熙宁九年(1076)十月,罗恺在海州(今属江苏)知州任上病逝。比他高一个名次的嘉祐二年榜眼窦卞,应约含泪为罗恺写下一篇墓志铭,记述他的生平。同科进士曾布--唐宋八大家曾巩之弟为墓碑篆盖(墓碑上的石盖),由卢侗用楷书书写。900多年后罗恺墓及碑在龙川县丰稔镇坳背村出土。碑文中有记“嘉祐二年春,仁宗皇帝临轩试进士,擢公第三”,此罗恺墓志铭碑现收藏于龙川县博物馆。           

千年探花疑云勾沉(上篇)

【罗恺墓碑】(资料照片)

   对比二篇碑文可知,罗孟郊于宣和五年

1123)乡试,次年廷试,登沈晦榜进士,并未说进士第几名,更未提及其高中探花。而罗恺的碑文却载其是皇帝临轩试进士而得第三名,此即探花。 

  (二)史册查记录

   据宋朝历科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录记载,嘉祐二年丁酉(1057)科登进士388人,探花罗恺在此有记:

   【状元】:章衡,字子平。建州浦城县人......

   【榜眼】:窦卞,字彦法。曹州冤句县人......   

   【探花】:罗恺,嘉祐二年中进士第三名,授大理评事、州通判。

   而据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八《祖宗 科举取人·徽宗》等资料记载,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考名次:   

   【状元】沈晦,初名杰,字元用,号胥山。杭州钱塘县人……

   【榜眼】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县(一作上饶县)人……

   【探花】王翼,眉州人。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罗孟郊碑文中未提及的宣和六年探花,原来已另有其人。     

   (三)年代差别察真谬

   根据北宋(960-1127)年号可知,天圣(1023-1032)八年为1030年,宣和(1119-1125)六年为1124年,二者相差近百年。罗孟郊的生卒年月为1092-1153年,显然,说罗孟郊于天圣年间登科是大谬。实际上,天圣八年的登科进士249人,状元是王拱辰,榜眼是刘沆,探花是孙忭。罗孟郊于天圣年后整整一个甲子才出世,祝枝山据成化年《兴宁县志》残本编县志谬记探花罗孟郊,不仅成化年间(1465-1487)的县志残本有误,可能还可追溯至更早期。县志因宋缺史,从各种文字和口口相传至成化十五年(1479)南山改名为神光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的。

   (四)清末名人胡曦的考证       

   据嘉应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郭真义撰文《胡曦对岭南方志学的贡献述略》(2010第2期《客家研究辑刊》)称:胡曦的《宋乡贤罗学士遗事考略》是一部考订宋谏议大夫、翰林学士罗孟郊行迹的著作,其对罗学士的介绍是:“罗孟郊(1092-1153),字耕甫,号休休,宋龙川(今梅州市兴宁市)人,宣和六年(1124)进士,授职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曾大胆揭露蔡京篡权。金人入侵时,又率京都万人上书反对罢免主战派右丞相李纲。宋室南迁后,极力反对秦桧与金人议和,并因此获罪,被贬湖北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后死于贬所。”

   此述,只讲罗孟郊是宣和六年(1124)进士而无探花之说。    

   《胡曦对岭南方志学的贡献述略》辨释:“关于历史人物罗孟郊的行迹,历代南方志均有记载,但这些记载均是从明成化年间侯爵纂《兴宁初志》中而来,而《兴宁初志》中的记述,仅据故老传闻撰写,其中的内容,或为无足轻重的琐事或与事实相背的讹传,以致几百年间对罗氏的生平记述,大都是错误的。”  

   经细察祝枝山县令手书的兴宁志,尽管对罗孟郊有超过五六处的描述,但都较简单,乃至连他的字、号都缺,显然是传世资料不足而釆用谬传。祝县令及后人若能对比天圣年号及罗氏在世时间粗计也不会犯此低级错误。

   郭真义在载文中接着说,“胡曦的《宋乡贤罗学士遗事考略》3卷,辑录了罗孟郊的遗笔及历代有关其人的文字记录,并对罗孟郊一生行迹详加考证,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人物谱系,从根本上弥补了岭南史志中相关记录的不足,纠正了其中的错误。”    

  晚清名人胡曦(1844-1907),兴宁城镇大巷里胡屋人,字晓岑,号壶园。因入仕不顺,弃考功名,后成为著名诗人、书法家、考据学家,编纂、整理了大量的乡土文献。其治学严谨,另一篇《明乡贤王御史遗事考略》同样也是经亲赴江西宁都县釆集王天与事略详加考证而成。胡曦与清大臣、梅州八贤之一黄遵宪(1848-1905)有深交并深受黄的喜爱,胡终年63岁。

 由此可见,以宣和进士说纠正祝枝山天圣探花说的最权威出处应是胡曦的《宋乡贤罗学士遗事考略》,也极有可能是自明以来的纠偏第一人。

   根据胡曦生卒年月看,其对罗学士的遗事考略,应有参考清代同治四年(1865)兴国州罗有文寄给兴宁罗仲期的《故翰林学士赠礼部尚书罗公神道碑》碑记。只是未见郭真义教授在《胡曦对岭南方志学的贡献述略》中对罗学士登科名次及是否对探花有论及,若非郭文之遗漏,则疑是胡曦有所顾忌而避议探花,毕竟当朝(1856年即咸丰六年)县志还是天圣进士说。

  (五)现代学者罗香林的补充

   对罗孟郊其人,出生于兴宁宁新镇的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及客家学的奠基人罗香林(1906-1978)也有《补宋史罗孟郊传》,附录于《兴宁先贤丛书》第一册载胡曦《宋乡贤罗学士遗事考略》一书之后。未知其文有无议罗孟郊探花史事,但“罗氏通谱-罗氏网上家园”载有罗香林《罗公孟郊传略》,是据《神道碑》撰,亦记“登沈晦榜进士,始就太学博士职”,读全文也未见探花一说。罗香林说“宋史缺孟郊传”,他“为考其生平大节,具著于篇”。认为“先达胡晓岑曦宋乡贤罗学士遗事考略,已为详述”,并未提异议,则是对胡曦考略的认可。

   而互联网网名“率我真”2016-02-20整理的《北宋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甲辰”排名为:沈晦、周执羔,第三名是罗孟郊而不是王翼,不知其源自何处,未考。

   也有人提出罗孟郊可能是“诸科探花,非进士登第”。据知,自唐至南宋科举考试,状元、榜眼、探花名称有一个逐渐产生变化形成的过程,而且只有一甲才有排名探花名称,据罗恺墓碑所记有“擢公第三”之称而非“探花”之名,此时朝廷对探花名或还未有正式的立制。     

   (六)兴宁方志办的记载

   查兴宁市方志办官方网站2019年7月22日发布的“知名人物-罗孟郊”,仍袭1992年《兴宁县志》宣和六年探花说。尽管如此,查得罗氏文化网2015年7月23日有一篇文章《扑朔迷离“罗探花” 》,作者为兴宁市方志办的郑桂元先生。该文也不认同罗孟郊是探花的:

   “‘罗探花’是误传,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历史上,此间却真实存在过一位‘罗探花’,他就是罗恺……”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兴宁的罗孟郊未中探花而有探花之名流传几百年……”

   作者的文章只是发表在民间网站,其观点并不见于自己工作的方志办官方网站。

   (七)族谱亦有线索可寻

百度文库《罗氏第一奇墓:千年古墓“探花地”罗昌儒墓》一文末附有罗氏族谱“珠公派下总序目”,称罗孟郊为“昌儒公之裔,朝奉郎,居敬公次子。宋宣和间登沈晦榜进士”,亦无探花之记。不知该谱出自何时何地,注有标点符号,疑是旧谱新刻。

千年探花疑云勾沉(上篇)

[罗氏族谱一·珠公派下总序目]

接下篇。。。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