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氏族文摘

罗解元造胥口桥

时间:2025/5/22 10:42:20  作者:网络  来源:罗氏文化网  查看:2406  评论:0
内容摘要:历史钩沉 | 罗解元造胥口桥我们现在都管一省高考第一名称为“高考状元”,这个说法其实并不精确。在古代,省一级的科举称为“乡试”,考中的叫举人,举人是获得当官的资格了。举人中的第一名被称作“解元”。我们说“连中三元”,指的就是连续考中解元、会元和状元。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凤毛麟角。所以说,要考中解元,也是很不容易的...

历史钩沉 | 罗解元造胥口桥

我们现在都管一省高考第一名称为“高考状元”,这个说法其实并不精确。在古代,省一级的科举称为“乡试”,考中的叫举人,举人是获得当官的资格了。举人中的第一名被称作“解元”。

我们说“连中三元”,指的就是连续考中解元、会元和状元。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凤毛麟角。所以说,要考中解元,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最熟知的解元,就是明朝的唐伯虎,大家都管他叫唐解元。可惜,自从考中解元之后,唐伯虎就没有能够再进一步。因为牵扯进了科举舞弊案,他被彻底阻拦在了会试的大门之外。

富阳有个罗解元,跟他情况也很相似。

没错,富阳也出过一个解元。我孤陋寡闻,估计富阳就只出了这么一个解元。而且这个人很低调,低调到我之前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之前好像没有看到过哪一位老师在文章中介绍过这个人,后来查《新登镇志》,也没有找到这个人的词条。直到翻道光年间的《新城县志》,才找到他。

这个人名叫罗鼎谦,清康熙年间新城(今富阳新登)人,也许是罗隐的后代吧。

据清代《浙江通志》记载: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科(圣祖仁,是年恭逢万寿,开科于二月乡试,皇帝六十)罗鼎谦(新城人)

也就是说,康熙五十二年(1714)这一年原本是没有乡试的,但是这一年刚好是康熙皇帝六十周岁,于是就开了一场恩科。

所编《万寿盛典初集》中记载得更加详细:

钦点翰林院侍读学士汪湰、翰林院检讨吴相为浙江主考官太仆寺少卿严虞惇翰林院检讨李天祥为湖广主考官经筵讲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胡作梅翰林院检讨王士錀为江西主考官

浙江于三月十三日放榜取中罗鼎谦等一百三名。

二月乡试,三月十三日放榜,共取举人一百零三人,其中第一名是罗鼎谦,也就是解元。



出身太仓名门。曾祖父是明代首辅王锡爵,父亲是清初著名画家王时敏,侄子是清初著名画家王原祁。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是清初最顶尖的画家,并称“四王”。

有些资料上说,《万寿盛典初集》的作者是王原祁。可能叔侄二人都有参与吧。

曾提学浙江,罗鼎谦十四岁的时候,就很受王赏识。王掞对他的评价非常高,称之为“国士无双”。

道光《新城县志》中说:

罗鼎谦字会益,家世读书,幼孤露而嗜学。年十四,王学使掞取入邑庠,有国士无双之目。

那么,国士无双的罗解元后来怎么样了呢?

罗解元造胥口桥

据道光《新城县志》记载:

康熙癸巳,恭遇圣祖仁皇帝万寿恩科,领乡荐第一。其文静穆浑雅,士林传诵。

性孤峻,一上公车不复出,家居课子。遇事之关于风教者,则力为主持,余悉不预也。卒年五十,士论惜之。

从这段话来看,罗鼎谦是一个性格十分孤僻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典型的i人,不喜欢也不善于跟人打交道。所以,考中举人之后,就回到家里,闭门不出,一门心思教儿子读书。

举人,在新城县里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乡贤了。但是,罗鼎谦规矩做出的。乡里除非跟风教有关的事情,他会出来主持公道。其它事情,他一概不理。用我们农村里的话说,就是一个“笃头”。

不过,这样一个人,对家乡也是有贡献的。比如今天文章里要讲到的,

罗鼎谦造了胥口桥。

胥口,原本是个来往于葛溪上的渡口。清康熙五十二年,也就是罗鼎谦考中解元的那一年,他在渡口这个位置资助造了一座木桥。

由宽二尺左右,长约丈余的5根木头劈方拼拢成一块桥板二头搭在桥码脚上中间用铁链穿牢桥头放有一几吨重的巨石中间打孔,串住桥板铁链遇到洪水冲塌后可重搭。算下来,整座桥大概用了二三十块桥板。

造桥修路,都是造福乡里的善举。罗鼎谦为当地的百姓,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座桥后来坍塌了。1968年,富阳第一座百米以上的石拱大桥——胥口大桥开始建造,并于1970年5月1日完工。

罗解元造胥口桥

参考资料:邵友华老师主编的《历代新登桥梁考注》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