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骂若吉隆公支源流慨述:
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根寻源决不忘本!
吾祖原籍豫章罗氏。考证:对应四大分派:(一)珠…企生…崱公大派;(二)企生…绍威…英豪公大派;(三)遵生…元杰公大派;(四)尚古…洪山公大派和彦邦一洪德一汉槐公等十大分支派。
珠…企生…仪贞…元杰…洪山…祥胜公支系:据永川《松溉罗氏族谱》和四川省江安县忠明族尊收集自叙永县的《凤龙世谱》(摘要) 等谱牒记载考证:(珠系49世) 谷诚公,配林氏,生崇道、安道、洪道三子。(珠系50世) 安道公,配龙氏,生福胜、祥胜、全胜三子。
据说入川 始祖祥胜公(字胜二,珠系51世)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三十一都水东淘银塘下人,元朝“致和” 年末,徙居黄州府麻城县仙居乡,配李氏,生友忠、友文(字翰成) 二子,“至正” 年间,因避红巾军乱,又徙川东道重庆路永川县松溉镇落业。据传,入蜀第三世志谅公[明“永乐” 戊子(1408) 年举人]起,曾陆续出六代贡生。入川六世勋公起开始首次修谱,至清“雍正” 十(1732)岁次壬子年修谱时议定,从入川第十七世开始釆用字派为:豫章吉安泰,永江庆南阳。至今曾修谱六轮。据说于清“雍正”十年修谱时,本支系就广泛发派于四川綦江、泸州、顺庆、雅州、丰都、江安、长宁、兴文、叙永,贵州仁怀、遵义、习水、安顺等地。到民国廿年第四次修谱时统计,入川第三代六大房(即:志忠、志聪、志高、志贤、志贞、志谅) 共有一百多个小分支,其大多数发派后裔详见《松溉罗氏族谱》(罗泰雄主编1995年出版) 。
我小支人丁世系至今还未纳入《松溉罗氏族谱》,其原因是:从松溉第五世后至本小支[即吉隆公原居遵义罗家园(即今:綦江县乐兴镇的罗家院子或者习水县×镇的罗家园)]前,始终还未考查得知。
以上内容只作参考。
据江津罗人川介绍并认为,我支始祖罗吉隆是松溉罗氏六大房之三房志高公或幺房志谅公之后裔(正待松溉罗氏 罗永祥转告罗太雄考察)… …。
我小支始祖罗吉隆与其岳丈张应林【即骂若张氏二世祖,是骂若张氏一世祖孟季公之长子,龚氏,寿终于骂若大寨,双葬于后龙狮子口,有长子文玉公、次子文秀公、三子文学公。传说,张氏一世祖孟季公系江南微州府休林县(今安徽省休林县)人,平身演武习文,名曾京有,明末清初受职入蜀。于顺治十八年(即公元1661年)水溪叛变[即清朝时期贵州等省苗民反抗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清代苗民起义屡有发生,主要有雍乾之际黔东红银、包利等领导的苗民起义和乾隆末贵州、湖南毗邻地区吴八月、石柳邓、石三保、张秀眉、杨大六等领导的苗族起义。贵州是苗民聚居地区,尤其是以黔东古州为中心的“生苗”地界,无论是土司还是流官,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治。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28年),清江、台拱、丹江、古州苗民一时俱起,迅速蔓延镇远、黎平、思州、石阡、都匀、平越7府,省会贵阳告急。清政府即命尚书张照为抚绥苗疆大臣,调集云南、两广、湖广各省军队入黔会剿,旷日无功。乾隆帝即位后,召回张照,改任张广泗为苗疆经略大臣。张广泗分兵三路,对苗寨进行血腥剿洗。至乾隆六十年(即公元1795年)贵州松桃厅(今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民石柳邓、湖南永绥厅苗民石三保等同时起义,提出“焚杀客民,夺回土地”的口号,远近苗民群起响应。清政府命大学士、云贵总督福康安统率云、贵、川、湘等省军队分路围剿起义军。至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起义军领袖吴八月、石三保被捕杀,石柳邓阵亡,大规模的苗民起义才被镇压下去],云南甘总督奏本进京,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本转,命吴征剿,吴带十八指挥入黔。孟季公乃任七挥,有词赞曰:
“吕杜徐尹郭范张,南北许褚周吴王,
金殷邹秦与黄马,十八指挥定黔江”。
三年兴兵,五年平定。孟季公奉令指挥由蜀入黔,东讨西征来到织金倮木驻营(孟季公葬于白泥转坡田,袁氏葬于白泥长岭岗),妣袁氏,有三子,其中长子应林、次子应朝、三子应昆。后因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28年)夷势覆狂,受职调回遵义治安,扫荡夷蛮,约于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46年)凯归时,林公回倮木小营上,再由小营上迁普定鸡场坡骂若大寨安居,至今繁远近两千人口;朝公迁织金牛场雷打坡;昆公受职云南瑶安县地瓜坡,暂无联系】约于乾隆五十六年(即公元1746年)从遵义罗家园迁至安顺府定南鸡场坡骂若大寨(即今安顺地区普定县鸡场坡乡骂若村)。传下伯二世祖英考、二世祖英林,三世祖文华、叔三世祖文武,四世祖登科,五世祖万春、二叔五世祖万法、三叔五世祖万象,六世祖国贤、大伯六世祖国顺、二伯六世祖国安、四叔六世祖国清、五叔六世祖国项、幺叔六世祖国豪,等等。咸丰-同治年间(即咸丰五年,黔东南的苗族人民,不堪清王朝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在苗族英雄张秀眉、杨大六的领导下,举行反清起义。就从公元一八五五年开始,至公元一八七二年失败止,共经历了十八年的时间。这次起义席卷贵州,波及湘桂滇川,震动全国,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迄今(即公元2010年),这次起义已整整过去155年了。张秀眉和杨大六是同时而分别在台拱、丹江两地起义的两支农民革命队伍,后来在战斗中既互相合作,又分散抗敌。所以《清实录》,记载清咸同史志中,把张秀眉称为“大元帅”,把杨木六称为“平杨王”。张、杨发动起义以后,在对敌斗争中节节胜利,如风卷残云,在几年的时间里,连克丹江、台拱、凯里、麻哈(麻江)、八寨、古州、黄平、镇远、清江、都匀等百来个城镇。一八五五年到一八六七年这十二年的时间里,是他们克敌制胜的黄金时代,真可谓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自一八六七年?同治六年?以后,清王朝调湘军曾国藩手下悍将席宝田专任军事布政使,一八六八年,席宝田合湘、川军攻破了起义军的要隘荆竹园,割断了苗军和教军的联系,此后,苗族起义军便走下坡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